學生行為沖突是指發(fā)生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生間的互相對抗過程。心理學家從未停止過對學生行為沖突的研究。近年來,隨著對學生行為沖突的深入了解,研究者逐漸意識到在初中學生交往過程中行為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是初中學生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一種重要的社會交往形式。
一、行為沖突產(chǎn)生的原因
1.學生個性問題引發(fā)的行為沖突
案例:女同學鄭某在家里拉小提琴,練了一會兒,脖子和手就酸了,還不時出錯。嘴里嘀咕著:媽媽每天逼著我拉琴一小時,拉錯了還要批評我,讓我反復練,我真討厭死它了!說著就把小提琴往床上一扔。在廚房里炒菜的媽媽聽不到琴聲,疑惑地來到女兒房間,對女兒又是教育又是數(shù)落。鄭某就把自己的遭遇告訴給自己的同學李某聽,誰知李某開玩笑說:“是你太笨了吧!”鄭某當時就氣壞了。從此一對好朋友形同陌路。
獨生子女最大的特點就是總以自我為中心,受不得委屈,聽不得意見。他們往往嚴于律人,寬以待己,養(yǎng)成“惟我獨尊”的不良心態(tài)。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美,一旦愿望落空,就會勃然大怒,甚至攻擊別人。
2.角色轉(zhuǎn)變不當引發(fā)的行為沖突
案例:小玲是班長。她學習成績優(yōu)秀,且家境富裕。小玲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總是顯得很驕矜,引發(fā)同學的不滿。她的口頭禪是:你不服從我的管理,那你也當班長好了。或是我去告訴老師,看他會幫誰?時間長了,同學們在暗地里都拿白眼瞪她,有的干脆故意跟她公開作對。小玲變得很苦惱。
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他們往往不能確認自己的具體身份。
3.人際交往技能缺失引發(fā)的行為沖突
案例:每天坐公交車回家的小昕,像往常一樣聽到下課鈴聲背起書包就往教室外沖。不料跟同樣急匆匆回家的小芹撞在一起。兩個人僵持著,誰也不肯主動讓步。小麗說:“你們倆怎么回事?能不能都少說一句?”小芹和小昕一起沖著小麗說:“關(guān)你什么事?”
現(xiàn)在的學生在很多場合顯得很無助,尤其在人際交往上,不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其結(jié)果當然可想而知。
4.道德修養(yǎng)缺失引發(fā)的行為沖突
案例:小忠是一個外表老實的孩子,一開學很讓老師放心。作業(yè)按時完成,打掃也很干凈。不經(jīng)意間,男生宿舍里經(jīng)常發(fā)生偷竊事件。一個惹人討厭的男生成為大家懷疑的對象。直到有一次,小忠在偷東西時,無意被同學發(fā)現(xiàn)。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小忠四處敗壞同學的名聲。常在河邊轉(zhuǎn),總有濕腳時。最后小忠被學校抓到,才承認了錯誤。但是,小忠并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所在,反而對同學充滿了仇恨心理。有一天晚上他提前回到宿舍,在每個同學的被子里都倒上了一盆水……
人們常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但我們必須理性地認識到:有些學生的教育之路還是任重道遠。家庭環(huán)境、個人經(jīng)歷、學校教育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使得他們在人生道路上短暫迷失了方向。這樣的學生因為自身的直接原因更加不能被同學所接納,成長后很容易成為社會的不良力量。
二、解決學生行為沖突的對策
1.將應對教育普及化
這是解決學生行為沖突的關(guān)鍵所在。要想做得到,先要想得到。我們首先要從意識上接受行為沖突的各種影響,再對行為沖突進行全面分析,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行為沖突,形成關(guān)于行為沖突的正確觀念和看法。這既需要學校的宏觀調(diào)控,又需要老師的主觀配合。幫助學生奠定觀念上的基礎(chǔ),化不利行為沖突為有利行為沖突。行為沖突管理課程在國外已經(jīng)不是新鮮事物,并且針對如何有效地管理學生裝的行為沖突,形成了許多的個案與教材,這都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在行為沖突中學習成長。我國對于學生行為沖突管理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仍要在借鑒別國的間接經(jīng)驗和不斷總結(jié)探索中前進。不管怎樣,普及應對行為沖突的教育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2.將應對教育具體化
到底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開展應對教育,這是個值得慎重思考的問題。我們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shè)有關(guān)應對教育情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實際應對的能力和技巧。各門功課都可以成為我們實際演習的基地。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將應對教育成人化,不能搞花架子,搭空臺唱大戲。使學生有時間、空間進行應對實踐,通過應對實踐把應對知識轉(zhuǎn)化為應對能力。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設(shè)計這樣一些問題,讓學生自由組合討論:有人搶你的東西怎么辦,有人給你起外號怎么辦,被人誤解了怎么辦,聽到別人在背后說你壞話時怎么辦,和學生發(fā)生沖突怎么辦,有人不喜歡你怎么辦,等等。這樣,通過一定的應對情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者循循善誘,其應對意識與能力就能在實踐中逐步得到提高,其原有的應對就會得到規(guī)范、改善而形成良性的應對方式。
(作何單位:江蘇連云港市板浦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