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皩W案導學”這一模式更適合初中生物教學。因為它不僅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思想,同時也符合生物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
如何充分發(fā)揮學案的作用而不至于“穿新鞋走老路”?筆者就學案的編制和在時間上的使用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學案的編制
學案作為教學的載體,必須適用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否則,只流于形式,就會導致師生都疲于應付的局面。根據(jù)生物學科的特點和目前生物學科的地位,經過對眾多學案實際使用的對比研究,生物學科導學案上的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比較適合學生的使用。
1.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給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任務,真正的學習活動才會發(fā)生。因此,每節(jié)課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才有方向,并為此目標的實現(xiàn)付出自己的努力。
2.溫故知新
初中生物每周只有兩節(jié)課,間隔時間比較長,并且以目前的學科地位來說,讓學生在課后學習只是自欺欺人,因為學生會認為那是浪費時間。因此,上節(jié)課知識的復習只能在下節(jié)課上完成。所以在編制學案時,把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以選擇、填空、填圖等形式再現(xiàn)一下,有利于知識的更好把握。但千萬不要無目的地讓學生看書,然后提問,這樣的話效果會很差,換一種方式會使學生有新鮮感。
3.預習導學
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構建學生良好的知識準備,使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整體上的把握。這部分內容編制不要太難,把新課中的重要知識點以填空、選擇的形式給出,讓學生能比較輕松地完成。因為這樣不僅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他們獲得充分的自信,從而為后續(xù)學習贏得良好的心境。
4.課內探究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很多知識的學習需要實驗探究來完成。因此要根據(jù)教材及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設計一些問答題,讓學生產生認知矛盾,激發(fā)起學生想解決此問題的沖動,并在學案的引領下,一步步實現(xiàn)。即使不能解決,學生已獲得了重、難點的信息,課堂上只需老師稍加點撥、引導,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并且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5.當堂鞏固
這部分最好節(jié)選與本課知識點有關的歷年中考題,讓學生知道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點以什么形式考查,從而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因為學生的近期目標是中考,因此他們會很好奇中考題什么樣。如果在每題后面綴上是哪一年中考,正好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同時也激發(fā)起他們想做題的欲望。
6.拓展提高
這一部分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是知識向能力的轉變,是從學會走向會用。生物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非常緊密,能把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會極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因此這部分學案的設計要特別強調啟發(fā)性、引導性和趣味性,既要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且,學生之間的知識儲備是參差不齊的,因此“拓展提高”部分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以適應不同要求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7.知識鏈接
這一模塊主要是編制一些生物學科發(fā)展前沿部分的知識,讓學生閑暇時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要撇開閱讀技能而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那就只能使學生的智力變得遲鈍,造成思想混亂和膚淺。他一再強調不善于閱讀的人就不善于思考,隱藏著“智力生活缺乏的嚴重危險”。
二、學案在時間上的使用
再好的學案必須用對時間。否則,辛辛苦苦編制出的學案,學生會廢紙一樣不當回事。這種情況在學生中還是比較普遍的。學生學習的科目比較多,每學科都有學案,大都讓學生課后完成,學生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于是就挑任課老師比較嚴厲的那門做,其他學科大部分不看。
作為生物學科,事實上也沒必要占用學生的課后時間。如果時間被合理分配的話,每節(jié)課應該能剩余10分鐘左右,正好讓學生完成本節(jié)的鞏固練習和下節(jié)課學案上的相關內容。
“學案導學”的研究前景還很廣闊,而目前我們的研究還不太深入。相信在廣大生物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尋找到具有普遍性的初中生物學案模式,生物教學在與“學案導學”的結合中一定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江蘇東??h房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