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瑾握瑜”一詞出自屈原之口,比喻人具有純潔優(yōu)美的品德;“涵養(yǎng)有素”一詞則出自朱熹之口,意思是君子要有較高的涵養(yǎng)。為人師表的我們,自然應(yīng)該做懷瑾握瑜、涵養(yǎng)有素的教師。
一、安貧樂道,靜修心志
古今中外,一切不愿平庸的人們,都是安貧樂道、靜修心志的。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足見其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生活目的本身”??鬃拥牡靡獾茏宇伝?,無疑是安貧樂道的典范———“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北宋思想家張載的這句名言可謂志向高遠、振聾發(fā)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浙江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的這句話,則是對“靜修心志”的最好詮釋———“在我看來,教育實在是一種修煉的事業(yè)”。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的物質(zhì)生活必然是相對貧困的,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諸多原因,部分教師甚至是絕對貧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尚能做到安于貧困,樂于從教,靜心修煉,矢志不移,足見教師涵養(yǎng)之功。
二、達高致遠,寵辱不驚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這些名言都說明了人應(yīng)該達高致遠。達高致遠是崇高理想,是遠大目標,是宏偉抱負,是不懈追求。作為教師,不能鼠目寸光、目光短淺,不能安于現(xiàn)狀、故步自封,不能得過且過、混天了日,而應(yīng)該達高致遠,做有理想、有抱負、有目標、有遠見、有追求、有奮斗的教師。
寵辱不驚強調(diào)的則是一個人或?qū)櫥蛉瓒疾辉谝猓虺苫驍《疾坏靡馔?,或得或失都不患得患失。有人說:“打第一百次敗仗之后,還要保持第一次出征時的銳氣;打第一百次勝仗之后,還要保持第一次出征時的謹慎。”不因失敗而喪失銳氣,不因勝利而喪失謹慎,這就是一種寵辱不驚的涵養(yǎng)。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肯定會遇到榮與辱、成與敗、得與失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自然應(yīng)該做到榮不傲、辱不惱,成不驕、敗不餒,得不貪、失不怨。
三、不慕名利,耐得寂寞
不慕名利就是能夠做到不羨慕、不眼饞、不貪圖名利。教師職業(yè)是最富有奉獻和犧牲精神的職業(yè)之一,這樣的職業(yè)要求教師不慕名利,具有淡泊名利的涵養(yǎng)。對教師職業(yè),人們說的最通俗的一句話是:“這是個良心活”。千千萬萬的普通教師,就是憑借這種職業(yè)良心,無私奉獻、默默無聞地耕耘在教育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雖然自己收獲著“微薄的希望”,但是播種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收獲著學生無限的希望和前途。有句話說得好:“鳥翼上系上了黃金,這鳥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比绻處煼瞰I精神的“翅膀”上系上了貪圖名利的“黃金”,那么,教師的奉獻精神也就不能再在教育的“天空”自由飛翔了!
耐得寂寞就是能夠做到默默無聞、控制欲望、自我犧牲、埋頭苦干、頑強拼搏、無怨無悔。如果一位教師耐不得寂寞,整天忙于各種應(yīng)酬,忙于歌舞娛樂,忙于聲色犬馬,忙于燈紅酒綠,忙于網(wǎng)上沖浪,忙于股海沉浮,忙于棋盤牌桌,等等,他哪來的時間認真?zhèn)湔n?哪來的興趣輔導學生?哪來的精力從事教育科研?他怎么會做到追求自己的事業(yè)?如果一位教師耐不得寂寞,怎么會收獲教育、教學和科研的成功?
四、童心不泯,擁有愛心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shù),教育的對象是童心跳動的天真活潑的孩子,這就要求教師涵養(yǎng)不泯的童心。正如有人說的:“一個人可以長大,但他的眼睛不要長大;一個人可以變老,但他的心不要變老。”心不要變老,就是強調(diào)童心不泯。童心不泯才能貼近學生,才能了解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傾聽學生,才能感染學生,才能影響學生,才能完善學生。
教師對學生應(yīng)該擁有愛心,這是所有人的共識。關(guān)于愛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們早已不厭其煩地說過無數(shù)次了,教育家夏丏尊曾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苯逃菒鄣乃囆g(shù),沒有愛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教師的愛心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激活的作用,能夠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效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它能夠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會化作一股強大的精神動力,促使學生奮發(fā)向上、積極進?。贿€會糾正學生的錯誤,端正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五、心懷感激,襟懷坦蕩
心懷感激就是擁有一顆感恩之心。關(guān)于感恩之心,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了感恩的心靈,才能有感恩的眼睛;有了感恩的眼睛,才能有感恩的世界;有了感恩的世界,才能有感恩的人生;有了感恩的人生,才能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滿足,更懂得快樂,更懂得幸福?!庇蛇@句話可見感恩之心的意義。作為教師心懷感激就應(yīng)該做到:感激學生,因為學生給你快樂,給你滿足,使你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感激家長,因為家長給你理解、給你寬容、給你信任,使你體會到工作的重要;感激同事,因為同事給你鼓勵、給你幫助、給你友情,使你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感激家人,因為家人給你溫暖、給你關(guān)心、給你支持、給你力量,使你體會到生命的美好。
襟懷坦蕩則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具有這種涵養(yǎng)的人,做人正直,做事正派,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公正無私,品行端正,表里如一;相反,缺乏這種涵養(yǎng)的人,心術(shù)不正,阿諛奉承,溜須拍馬,陽奉陰違,不可告人,口是心非,暗箭傷人,心懷叵測,陰謀詭計,這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教師應(yīng)該具有襟懷坦蕩的涵養(yǎng),做人大氣,做事公正,坦坦蕩蕩,公公正正。
六、與人為善,豁達寬容
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矣?!鄙屏际侨诵缘墓廨x,善良是人間的溫情。作為教師,與人為善就是要善待學生。善待學生,就要善待其生命,善待其個性,善待其自尊,善待其無知,善待其無禮,善待其魯莽,善待其錯誤,等等。善待學生,給學生一個微笑,學生就會心花怒放;給學生一個問候,學生就會如沐春風;給學生一個鼓勵,學生就會信心倍增;給學生一個幫助,學生就會度過“難關(guān)”;給犯錯誤的學生一個寬容,學生就會“峰回路轉(zhuǎn)”。
關(guān)于豁達寬容,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天晚上,一位老禪師在禪院里散步,發(fā)現(xiàn)墻角有一張椅子。禪師心想:這一定是有人不顧寺規(guī),越墻出去游玩了。老禪師搬開椅子,蹲在原處觀察,沒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在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才發(fā)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禪師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diào)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毙『蜕懈屑ぬ榱?,此后,再也不越墻出去閑逛了。這個故事足見老禪師豁達寬容的涵養(yǎng)之深?!昂<{百川,有容乃大”。作為教師,面對學生時,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豁達寬容呢?豁達寬容地對待學生,學生得到的是理解,是信任,是賞識,是關(guān)愛,是改過的機會,是轉(zhuǎn)變的契機。
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學為人師強調(diào)的是“學”,教師應(yīng)該學而不厭;行為世范強調(diào)的是“行”,教師應(yīng)該身體力行。學為人師,要求教師不斷加強學習,包括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經(jīng)驗,學習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學習做人和做事等。教師要通過自己終身學習的精神和行動,通過自己深厚的學力、淵博的學識來教育、指導和培育學生。行為世范,要求教師努力做學生的榜樣和模范。蘇霍姆林斯基說:“品德基礎(chǔ)的建立不是靠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用榜樣的磚石一天天地鋪砌起來的?!苯處熞⒁庾约旱囊谎砸恍?、一舉一動對學生的影響,要用自己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工作態(tài)度感染學生,用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感動學生,用流利生動的語言、清晰標準的板書影響學生。
綜上所述,做懷瑾握瑜、涵養(yǎng)有素的教師,就應(yīng)該具備上述品德和涵養(yǎng)。而真正成為這樣的教師絕非一日之功,我們應(yīng)該為此長期奮斗、不懈追求。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