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再次引發(fā)了我們對傳統課堂的反思:學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課堂?我們不停地用心追尋,不斷地理性思考,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應該構建一種能激起學生的情感渴望,點燃學生的心靈火花,讓學習更具生機與活力的生態(tài)課堂,這也是新課程改革賦予教師的神圣使命。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然地、和諧地、主動地發(fā)展,應該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一、生態(tài)的課堂是追求真實的課堂
課堂教學最本質的要求是真實、有效。真實是生態(tài)課堂的生命,只有讓學生在一個自然真實的課堂上學習,才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課堂中經常會遇到學生的大膽猜測,并且是教師在備課中沒有預料到的,此時教師不應該機械地執(zhí)行教案,而應追求真實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將學生生成的問題又拋給學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驗證猜想的探索活動中去,最好通過分組合作探究證明自己的猜想,從而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探究的欲望等得到滿足。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課堂也就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就這樣的老老實實,不?;?,上課就有個上課的樣子。這樣的課堂教學遠離了嘩眾取寵的“新潮”,遠離了“時髦”的模式,這才是真實的課堂。真實的課堂也許不是完美的課堂,但是它真正地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色,任何時候,真實的課堂才是最有價值的課堂。所以,自然真實的生態(tài)課堂,才是我們?yōu)橹非蟮摹?/p>
二、生態(tài)的課堂是開啟智慧的課堂
生態(tài)的課堂應是靈動的課堂,師生的靈感相互交織,思維在此碰撞。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感知,經歷直觀形象思維的過程。但是,只有教師適度引領學生的思維,才能確保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是有序的,進而發(fā)現學生智慧的引爆點。讓學生充分地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融通智慧,讓學生在頭腦中經歷了一個把通過觀察、操作而獲得的經驗積累上升為對意義的感悟理解的過程。構建智慧的課堂,需要教師在預設課堂時,要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要走向精彩的生成,要懂得留白,要盡力對各種情況做出預測;課堂上要善于捕捉學生的生成,適時調整教學步驟,及時開啟學生的智慧。
三、生態(tài)的課堂是追求平衡的課堂
教與學的平衡體現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應該適當地減少,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個指導者,學生是演員,用他們的聲、形、情緒盡情演繹;教師只需用語言適當地引導和點撥,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準備教學設計,語言更要精練簡潔。用生活化的語言與學生交流探究,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師生在情景活動中輕松地互動。知識的內與外平衡是生態(tài)課堂的第二追求。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知識,應該以學生原有知識經緯的基礎。教師要把握班級學生的特點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盡力找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依據適度的原則,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促進師生間和生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是動與靜的平衡:“動”是一種狀態(tài),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狀態(tài)。學生在動中動手、動口、動腦。適度的“動”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激發(fā)和調動了學習的興趣。當然,生態(tài)課堂既有“動”的激情又“靜”的理性?!办o”即是課堂教學學生認真傾聽、精心思考的不可或缺的狀態(tài)。
四、生態(tài)的課堂是高效合作的課堂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主流的學習形式。傳統的合作停留于表面有形無神,合作學習的方式深層含義應該是某學生個人遇到靠獨立思考不能解決的學習任務時通過團隊合作而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既使學生獲得必需的學科知識,又使每個學生提高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合作意識及交際能力。合作交流不愧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但是,教師要用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以便于合作探究。分組時要考慮學生學習水平,搭配要合理,組內人員的責任要明確。不流于形式,才能讓合作學習的價值得到很好的體現。
生態(tài)課堂是師生向往的現代課堂。生態(tài)課堂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開啟智慧,滲透了思想方法,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素養(yǎng)與生命質量得到質的飛躍。生態(tài)課堂促進了學生的生命發(fā)展,生態(tài)課堂是學生自然成長的家園。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浦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