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文理分科的學習和考試模式中,地理同歷史、政治一樣被劃到了文科的系列,但是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地理學科的理科性質(zhì)。因此,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就存在一些困難。加之新課改的推進和實施,又在更大程度上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就更增加了學生學習地理的難度。那么,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有哪些好的學習地理的方法呢?下面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談?wù)劚救说囊恍┛捶ā?/p>
目前高中生在地理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類:
一、學習興趣弱
地理學科作為高考的考試科目之一,較之歷史學科和政治學科要晚得多,這就造成了地理學科在高中教與學的不成熟。而且高中地理尤其是高一年級的地理學習大多是關(guān)于自然地理的內(nèi)容,部分天體地理學知識對于學生而言非常抽象,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從而就使得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
地理學科有著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從內(nèi)容方面看,它不僅講述了天體地理,還講述了地球上各地的地理狀況以及形成這些地理狀況的自然原因,進而闡明人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這使得地理學科成為一門介于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通過對地圖的識記記住每個地方的地理位置,還要記住其自然和人文狀況,并要能夠理解這種狀況的成因,洞悉其造成的影響,以及我們應(yīng)該如何處理這種影響。由此可見,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空間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等特點,這就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這些問題,作為中學地理教師,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
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說教為主的填鴨式教學,給學生更大的學習和思考空間,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另外,把地理學科的知識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好方法。以鋒面的講述為例,在講述鋒面知識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用此知識來解釋“一場秋雨一場涼”的諺語,從而使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冷鋒的影響。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很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鋒面系統(tǒng)的興趣,認識到地理學習的實用性。
二、要加強探究合作學習
新課改明確要求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合作學習就是在這樣一種情形下被重新提出并加以強調(diào)的。探究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學習模式。此種學習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并能夠使其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習興趣。蔡元培先生說:“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庇纱丝梢钥闯鎏骄亢献鲗W習的重要性。
三、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在地理學習中,常用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結(jié)合地圖學習的方法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因此,擁有扎實的地圖知識是學好地理的基礎(chǔ)。地理知識涵蓋世界所有國家的自然和人文知識內(nèi)容,是一個繁雜的知識系統(tǒng),但是這些繁雜的內(nèi)容能夠在地圖上清楚地顯示出來。而且與文字的識記相比,地圖的識記更為容易。以洋流的分布為例,我們可以以洋流的分布地圖簡單地勾畫出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位置,并可以根據(jù)這些洋流的分布位置了解其產(chǎn)生的原因及影響,這樣起到的效果就要比單純的文字識記要好得多。
2.理解記憶
地理學科較之歷史和政治學科,在學科性質(zhì)上更偏重理科,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要側(cè)重理解。以地中海氣候為例,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氣候,但是只要理解其形成是由于特殊的海陸位置造成的,就能夠很好地理解這種氣候的分布狀況。
3.利用現(xiàn)代技術(shù)學習
信息技術(shù)尤其是多媒體技術(shù)的發(fā)展為現(xiàn)代學習提供了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為一體,通過多媒體網(wǎng)絡(luò),我們可以把書本上單調(diào)的文字以視頻、圖像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這樣就可以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