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靈活教學,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歷史課堂教學,學生的激情是最能體現(xiàn)課堂教學是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因素。在平時的講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討論、問答、競賽、游戲、角色扮演、歷史課本劇編演等,還可以運用直觀性、動態(tài)性強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多措并舉,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開始就將教學內(nèi)容講得扣人心弦、妙趣橫生的話,那么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把學生的心緊緊地拴住,使他們懷著無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
其次,以人格魅力感化學生。教師作為師德修養(yǎng)的典范,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代表的一種力量、一種威勢、一種信心。教無定法,用自己對歷史知識的旁征博引和簡潔、生動、準確的語言表達,來展現(xiàn)歷史課堂的魅力。與此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教學風格和課堂表現(xiàn),如表情、眼神、手勢、姿勢等,塑造自身的教學特色,以獨具個性和創(chuàng)新的形象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另外,要通過師生的互動和生生的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如可通過閱讀、演示、辯論、競賽、用第一人稱介紹歷史人物事跡等方式,使學生投入其中,直接參與教學活動,使得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活躍而和諧的氣氛。
三、探究學習,最大效率地掌握和理解歷史
人的認知是從感性開始的,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儲存。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思考重大的歷史問題,引導學生從歷史的長河中挑選承載信息的材料,如歷史問題的背景,時代特色,政治、經(jīng)濟條件等,通過對材料的收集、辨析、推論,使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情況,提升閱讀能力,發(fā)展歷史思維。
總之,教師要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課堂,深挖學生求知、探索歷史的原動力,以最終實現(xiàn)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