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論,顧名思義就是客觀物質(zhì)的存在決定了人的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zhì)性,物質(zhì)是世界所發(fā)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zhì)的存在形式,物質(zhì)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zhì)不是精神的產(chǎn)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zhì)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并正確運用客觀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歷史唯物論就是以辯證唯物論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大廈中的上層建筑部分。馬克思把辯證唯物主義應用于歷史領域中,就是把唯物主義貫徹到底。這就不僅只是在自然觀,而且是在歷史觀上得以全面貫徹,形成了一貫完整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唯物論是高職政治課的重要內(nèi)容,因其看似高深和似乎遠離實際生活,再加上學生本身對唯物論就缺乏興趣和了解,所以他們在思想上并不重視這門課。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唯物論的興趣呢?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1.讓學生全面了解政治課程,了解唯物論,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和熱愛。
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能否提高學生對唯物論的興趣是檢驗政治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
教師自己要充分了解唯物論,了解政治課程的知識框架,清楚唯物論在課程系統(tǒng)中的地位和實際應用價值。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塑造更高的政治學科形象,提高政治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正確引導學生對政治課、對唯物論的看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條理、有邏輯性地講解,才能做到旁征博引、侃侃而談,才會讓學生對唯物論的知識有更大的探究熱情。如此,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強大的動力,興趣盎然地期待著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做進一步的分析。
2.充分備課,題材新穎。
每次上課之前,教師都要對教學內(nèi)容仔細打磨,力求做到全面而有梯度,讓學生易于接受。俗話說:“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充分能增加課堂的目的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教師可以設計好課堂教學導語,因為好的開場白會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走。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使死板的知識生動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消化吸收。還可以選用新穎、典型的實例材料,把所講授的內(nèi)容與生活、時代相結合,緊跟時代步伐,將鮮活的時事材料滲透進課堂教學中,從而讓學生覺得政治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如講到“物質(zhì)是世界所發(fā)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時可以舉這樣的例子:2007年以來,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持續(xù)上漲,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出現(xiàn)了嚴重的糧食危機,30多個國家由此發(fā)生民眾的抗議和騷亂,一些發(fā)達國家出現(xiàn)了搶購大米等食物的風潮,糧食危機有向世界蔓延之勢。這個事例既生動形象地闡明了教材知識點,又與實際結合了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
3.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問題能促使學生思考。將課本知識問題化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問題設計要緊扣知識重難點,具有啟發(fā)性;問題設計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水平,難度適中,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感受到應用知識的樂趣。如在教學“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時,教師可簡述17世紀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在皇宮里宣講哲學的故事,然后設置懸念:“萊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可是他又說‘世界上也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這兩種說法自相矛盾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樣的提問方式不但能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也能讓他們的思維跟著教師轉。
4.發(fā)揮課堂小結的作用。
唯物論部分前后聯(lián)系緊密且抽象,通過課堂逐層講解后,如果再能小結一下,整體呈現(xiàn)知識框架,突出知識的結構和邏輯,會更方便學生學習、理解,從而讓他們觸類旁通。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駕馭課本的能力,小結可以讓學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師生共同完成,要遵循言簡意賅、重點突出、脈絡清晰的原則。經(jīng)常讓學生進行小結,能讓其養(yǎng)成既從宏觀上了解知識體系又從微觀上掌握知識點的習慣,為他們解決問題帶來方便。如關于用辯證唯物論分析材料的題目,學生首先要迅速回憶辯證唯物論的知識體系,其次要結合所給材料迅速發(fā)現(xiàn)試題考查的是哪些主要原理,最后用相關理論去分析材料,這樣就能靈活準確地解決問題。
總之,政治課堂的枯燥無味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解決這一問題本身就需要我們用“唯物論”的方式,拋棄政治課堂的權威性、說教味,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說出自己對于唯物論的看法,而不是被動地服從和接受。這樣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于政治課的教學也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