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芝
當教師已經十多年了,經常聽周圍的老師有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學生什么事都可能干,什么事都敢干,就是不愿意讀書”。面對這樣的事實,探究“學生為什么不愿意讀書?怎樣才能讓學生鐘情于讀書”就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從專業(yè)角度講,是因為學生沒有讀書的動機,而動機源于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至少有五種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愛的需要與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的五種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無意識的,對于個體來說,無意識的動機比有意識的動機更重要?,F在,學生的生理需要已經基本滿足,所以學生沒有滿足的需要是后面幾種。那么,如何滿足學生這幾種需要呢?
一、創(chuàng)設和諧課堂,給學生以安全感的需要
人的安全感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身體上的安全感,一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對于學生來講,在學校期間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遠遠高于身體上的不安全感。當教師提出學生不會回答的問題,學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就會油然而生,自然就會想辦法逃避。所以,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自由充滿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圍。鼓勵學生敢于、樂于抒發(fā)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提出各種假設,介紹不同觀點,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學生作為一個極富獨創(chuàng)性的主體來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形成多元交流的統(tǒng)一體,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特別是不做懲罰性的提問。例如:課堂上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討論:如小組討論、集體討論、離開座位討論,也可以為一個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教師應該經常參加學生的討論,并適時發(fā)表一些意見,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意見進行反駁,有時甚至作出否定的結論,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心理上感到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
二、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以尊重和愛的需要
熱愛學生包括熱愛所有學生。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既是師生又是同學,共同研究、討論問題。課外,應該更像是朋友,允許學生提意見,每個學期總結收到的學生的意見書,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不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有什么樣的希望。把這些意見進行分類,然后在課堂上或課外進行反饋。這樣不僅可以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主要的是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反過來,嚴與愛的統(tǒng)一。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待學生要嚴格要求,對于嚴謹的數學教學來講,如果沒有具體的措施、具體規(guī)章制度,勢必難以控制紀律,學生也很難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在做到愛學生的同時,更要在各方面嚴格要求學生,因為嚴格要求是一種更高境界的愛。
三、正確評價學生,給學生以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要素中,除了以上涉及的安全的需要、尊重與愛的需要以外,還有一個最為根本的要素,那就是學生對自我實現的需要。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心靈中,都有自我實現的潛在需要。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fā)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梢姡處熞朴诎l(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還要承認學生數學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地鼓勵和肯定每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例如,有的學生用課余時間完成了許多課外習題或思考題,就及時在課堂上表揚鼓勵,稱贊他們愛學習,能自覺學習。學習較差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沒有信心,沒有動力。教師不要過多地指責他們不努力、不認真學,對他們既要曉之以理,更要注意發(fā)現他們的微小進步,予以鼓勵。只有進行正確、科學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從評價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進。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應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讀書應該能夠為學生帶來快樂和幸福。作為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每一種需要,引領學生走上讀書的正途。
(遷安市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