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從建國后開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分階段的,在各個階段都顯示了不同的特點,通過對不同階段的分析思考,發(fā)現其中規(guī)律。
關鍵詞: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guī)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研究國情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改造中國社會,必須首先進行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的民族民主革命,奪取政權,建立起民族獨立的國家。經過28年的浴血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終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接著,中國共產黨又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恢復國民經濟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使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入了社會主義的新階段,為進行現代化建設開辟了道路。從此,中國共產黨就承擔起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任務。
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限于經濟方面,還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但對于剛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走過來的新中國來說,對于一個現代工業(yè)僅占10%的落后農業(yè)國來說,要實現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將是一個漫長的征程,它已經歷了如下三個發(fā)展階段。
(一)二十世紀50年代,“由落后的農業(yè)國轉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
早在建國前夕,中國共產黨就認識到,沒有工業(yè),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國家的富強。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報告等文中明確提出,革命勝利以后,必須把由落后的農業(yè)國轉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這一階段,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二十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向四個現代化進軍”。在“一五”計劃實施期間,中國共產黨就開始認識到,把實現“工業(yè)化”作為唯一的建設目標是不夠的。1954年,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便提出過:“我國的經濟原來是很落后的。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yè)、現代化的農業(yè)、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yè)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后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边@一階段,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可喜成績,但曲折和失誤造成的損失則難以彌補。
(三)二十世紀70年代末期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又需要現代化的人才來掌握,而“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基礎在教育?!边@一階段,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卓著成就,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二、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特點
中國的現代化,從一開始就必然地具有中國的特色。研究和分析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顯著特點。
(一)中國現代化進程始終與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結合在一起。
(二)由求強向富民轉變——現代化首要目標的重新定位。
(三)從經濟現代化到人的全面發(fā)展——現代化內涵的漸趨豐富和完整。
(四)由封閉到全面開放——現代化建設道路的不斷拓寬。
三、由中國現代化進程得出的幾點結論
現代化進程意味著傳統社會結構的解體和新的社會運行機制或社會形態(tài)的再造。在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況不具備、也不可能造就這樣的條件。因而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進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走上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之后才開始的。我們從中國現代化進程得出的結論是:
(一)民族獨立是現代化建設的前提。事實證明,在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必須首先推翻阻礙中國現代化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使人民當上自己國家的主人。
(二)中國共產黨承擔著領導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偉大歷史任務。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有能力承擔起領導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歷史任務,才能領導中國的現代化事業(yè)不斷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領導核心。
(三)鄧小平理論正確解決了新時期中國現代化道路問題。鄧小平理論的歷史貢獻和根本意義在于,它正確地解決了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問題。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實現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四)現代化與社會主義相結合所顯示的生命力。如果我們沿著這條現代化道路走下去,實現社會的協調發(fā)展和全面進步,那么我們就能夠以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功,顯示社會主義的旗幟是不倒的,從而使當代世界人民看到其強勁的生命力。
(五)人的現代化是現代化事業(yè)成功的重要條件。注重人的現代化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性,我們才能夠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也才能夠避免西方現代化過程中所出現的以物性吞沒人性的弊端。
(六)以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中國現代化的成就和差距,以冷靜的頭腦參與全球化進程。全黨全民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經濟、政治體制,利用自己已經具備的各種有利條件,化相對劣勢為相對優(yōu)勢,去應對全球化的挑戰(zhàn)。
我們黨必須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簡介: 宋玉坤(1979-), 女,河北保定人, 文學碩士,保定學院歷史系講師, 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