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團
有一位父親。他的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xué)習(xí)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會遭到嚴厲的體罰。他的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xué)錄取,他叫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近日,“狼爸”蕭百佑做客江蘇教育電視臺。沒想到在現(xiàn)場就遭到南京眾多專家、學(xué)者的尖銳質(zhì)疑,不過“狼爸”毫不示弱,堅稱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親”。(《揚子晚報》)
在“狼爸”的眼中,“打孩子”不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而且是“最精彩的一個部分”。在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狼爸”還帶來了一個特殊的道具——雞毛撣,這是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狼爸”夠狠,“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對“狼爸”的育子“真經(jīng)”。眾多專,家學(xué)者給予全盤的否定;一些家長也“大駭”。似乎“狼爸”的雞毛撣子就打在自家孩子的身上。其實,“狼爸”的做法他人是無權(quán)說三道四的。雖“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這些傳統(tǒng)的育子方式被賞識教育所代替,但給孩子適當(dāng)?shù)膽土P還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是個寶。爸媽疼,爺奶愛。即使犯了錯誤,說幾句狠話就了事了。更別說像“狼爸”那樣拿雞毛撣子打孩子了?!艾F(xiàn)在的孩子真不能打啊,如今家里就這么一個孩子。我哪里下得去手啊。”這句話,很多家長都愛說。其實,在筆者看來,一味地賞識和溺愛孩子并不是什么好事。
其實,家長也好,老師也罷;棍棒教育也好,賞識教育也罷;最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才。但因立場不同,加之一些專家鼓吹“賞識教育”。一時,溢美之詞不絕于耳,廉價贊賞漫天飛舞,但如此“賞識”真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嗎?
孩子犯錯的時候,是教育的良機。但因我們經(jīng)?!白邩O端”,原來是“棍棒教育”的極端,現(xiàn)在把“棍棒教育”全盤否定,又走了“常識教育”的極端?,F(xiàn)在的弦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甚至是“獨二代”,他們遇到的普遍問題就是,聽到的表揚聲太多。批評聲太少,所以經(jīng)常是一遇到批評就接受不了。而且,還有一些父母甚至明確地告訴老師:“作業(yè)不重要。成績不重要,最關(guān)鍵是快樂,有錯誤了應(yīng)該循循善誘,切忌批評甚至打罵,在錯誤中也能找到賞識教育的表揚點……”
其實,在我看來這些家長都錯了。沒有必要的懲罰就像河流沒有了堅實的堤岸,是不行的。作為家長,在給孩子關(guān)愛的同時,也要及時給他們一些適度的懲罰教育和挫折教育。當(dāng)孩子犯了錯誤后。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事情以后,必須要為其行為付出代價。還要為孩子指出其錯誤的危害以及應(yīng)該承擔(dān)的后果。而且,賞識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賞識,表揚以占據(jù)孩子成長的主流,但其中一定要有批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