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漢
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于初中階段十幾歲的學生來說,具有更為現實的意義. 處于初中年齡段的孩子們,自身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 但是好奇心并不等于興趣,要想學好自身不了解的事物,僅有好奇心是不行的,必須要有興趣,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學習動力. 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
1. 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情境
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的學習情境,不僅需要學生自身投入學習,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只有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才能在自主的學習框架中,完成興趣的培養(yǎng),進而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潛能.
首先,我們教師要更新觀念,真正做到角色轉換. 要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指導者轉變?yōu)榻虒W中的參與者、引導者,由原來的“師道尊嚴”向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轉變,讓教師成為學生的伙伴,讓學生從對老師的敬畏,變?yōu)閷W習的興趣. “注重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況,關注學生學習的經驗基礎;教學活動盡可能貼近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學目標層次化,使基礎不好的學生也能跟得上,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自主、愉悅的學習,對學習充滿興趣”. 與之前的學習方法相比,這種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會在嚴厲的老師面前夭折,學生將好奇的對象和新奇的想法開誠布公地講給老師和其他同學聽,而這些“新奇的想法”極有可能就是激發(fā)學生自身創(chuàng)新潛能的一分子,所以說,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第一步.
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學習更加投入. 學生要擁有自主的學習情境,老師是一方面,但重要的是學生自己.不再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教導,這通常是讓學生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學習中去的良好辦法.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課堂上,也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激發(fā)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實現老師學生的互動. 作為老師,我們也很喜歡這種形式,這樣可以直接了解教學的效果,而學生也可以在自己的提問被解答并被老師贊揚之后,對當前的課程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而我們的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2. 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
愉悅的教學氛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愉悅的教學氛圍其實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自己嚴肅的教學風格,活躍課堂上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提問,積極解答,并可以舉一些學生生活中能夠實際體會到的例子,來形象生動地解釋教科書中的晦澀字眼.
例如給學生講解關于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三角形的相似以及三角形的全等等簡單的例子時,都可以在實際中找到例子. 對于兩個三角形的相似,我們可以在黑板上將它們相應的頂點(用實線或虛線)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多面體,然后還可以向學生提問:“兩個相似三角形通過加一些線條還可以變成別的圖形嗎?”諸如此類. 當學生突然由復雜的相似證明轉移到用相似三角形構建別的圖形的時候,使他們可以應用想象的方式,舒緩緊張的學習氣氛,促進整個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在保證課堂紀律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討論,充分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塑造學生成功感
當學生在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發(fā)揮自主學習時,主要的途徑是自學和交流,又以交流為主,而和老師的交流更是影響他們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干勁的關鍵因素. 學生本身的特點和十幾歲年齡段的特點造成了初中學生特別在意老師的肯定,尤其是老師對自己的表現、自己的作業(yè)、自己成績的肯定. 往往老師一句鼓勵的話,會使得學生奮斗一兩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 那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從學生的積極思考、表達中塑造學生的成功感,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自主性.
一方面,要不吝褒獎. 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吝惜對學生們的褒獎,學生做得對的地方、做得好的地方,要加以肯定和鼓勵,希望他們繼續(xù)保持發(fā)展下去. 比如,在學生作業(yè)方面,對于學生們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不能片面地只評判其正確率的高低,更應該看到其中積極的方面,例如字跡工整等,鼓勵其他同學向該同學學習,勉勵學生繼續(xù)發(fā)揮好的方面,然而對于出錯的部分,我們要使其認識到作業(yè)出錯的原因和錯誤的嚴重性,通過不吝惜褒獎,鼓勵學生加倍努力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在成功感的督促下進行更多的學習創(chuàng)新的探索.
另一方面,要注意分寸的把握. 充分塑造學生的成功感有助于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自主性,但我們鼓勵學生、褒獎學生仍然要注意把握尺寸. 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根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點分別進行不同的引導,例如,有些學生需要的鼓勵多一些,有些學生則疲沓一些,需要比較嚴格的督促,但是對于鼓勵,所有的學生都會感到老師的關懷、老師的激勵和自己的成功,這樣,教師就需要在不造成學生驕傲和自負的前提下,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從而督促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其學習中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還是要以褒獎為主,塑造他們的成功感,這樣,學生也才會更有自信,從而對學習才更有興趣,也才能更好、更快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