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靈馬海永
摘要: 園本課程目標的制定是園本課程開發(fā)的前提和基礎,它規(guī)定著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還是課程實施的基本依據和課程評價的主要準則。本文認為,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園本課程目標,需要從幼兒終身發(fā)展的角度審視園本課程目標,從幼兒學習特點的角度理解園本課程目標,以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和學科體系為依據制定園本課程目標。
關鍵詞: 幼兒教育園本課程目標制定幼兒圍棋活動
園本課程的開發(fā)是當前幼教界關注的焦點問題,所謂“園本”源于“校本”,“本”乃基礎、條件、現(xiàn)狀之意,是對課程性質的限定,表明了“園本課程”是以幼兒園為基地,依據幼兒園自身的特點、條件而進行的課程開發(fā)活動,是一個持續(xù)和動態(tài)的課程改進的過程。
園本課程目標是指一定階段內園本課程力圖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它規(guī)定著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還是課程實施的基本依據和課程評價的主要準則。然而,從園本課程研究的現(xiàn)狀看,多是從宏觀的層面研究園本課程的意義、條件、流程、原則和策略,很少有根據幼兒園實際的園本課程案例對園本課程目標的專門研究。本文結合我園兩年多的幼兒圍棋活動園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經驗,嘗試對這一重要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從幼兒終身發(fā)展的角度審視園本課程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應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園本課程目標的制定應該從促進幼兒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地強化幼兒的主體性,為其一生的發(fā)展塑造良好的品質。
因此,在遴選幼兒圍棋活動園本課程目標時,我們注意從幼兒終身發(fā)展的角度衡量課程目標對幼兒的長久價值和深遠意義。幼兒圍棋活動園本課程實施的精髓在于,借助于學習圍棋這個載體和平臺,充分挖掘和利用圍棋的教育價值,使幼兒充分受到文化圍棋和藝術圍棋的熏陶,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探究未知事物的欲望、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適應未來社會所必需的沉著冷靜、勝不驕敗不餒的健康心態(tài)。幼兒期是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及良好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凡人生之態(tài)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倘使培養(yǎng)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tài)度決了不易變?!保郏保?/p>
事實上,這也是符合圍棋學習的基本特點和一般規(guī)律的。正如我國圍棋大師陳祖德所言:“圍棋是最狹窄的,又是最廣闊的。一方面,全世界學習圍棋的人有成千上萬,但是能成為職業(yè)棋手乃至一流棋手的卻少之又少,更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聶衛(wèi)平、李昌鎬。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學習圍棋是為了放松精神、陶冶情操,則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康莊大道,我們便能盡情享受所帶來的好處?!保?]
二、從幼兒學習特點的角度理解園本課程目標
幼兒的學習方式和成人差別很大,他們喜歡游戲,學習目的性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難以理解抽象晦澀的知識,“幼兒的學習又是整體的、未分化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動,他們經常從自身的經驗出發(fā)來理解學習新經驗”[3]。所以園本課程目標的制定要考慮到幼兒學習的特點,必須是幼兒通過適宜的學習方式能夠實現(xiàn)的。
針對這種學習特點,圍棋活動園本課程強調游戲與教學的最優(yōu)化組合。游戲和教學“雖然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卻具有互補性,這兩者最優(yōu)化的結合,會使幼兒園教育變得更為完善,會從根本上改變放羊式的或者灌輸式的教育”[4]。課程內容的安排,首先是通過我園自創(chuàng)的“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故事將基本的圍棋知識傳授給幼兒,接下來留有大段時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兩兩對弈,盡可能地給予幼兒動手實踐下圍棋的機會,讓他們獲得親身的經歷和體會。在圍棋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感覺到,幼兒不易理解老師言語講解的內容,但是他們非常喜歡實物,自己愿意下圍棋,在操作、感受、體驗中學習,建構自己對圍棋知識的獨特理解,體驗圍棋的魅力,感受圍棋的無窮奧妙。
三、以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為依據制定園本課程目標
幼兒的年齡一般在3—6歲,心理上正處于飛速發(fā)展的時期,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又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制定園本課程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我們分析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結合圍棋學習本身的特點,最終確定從小班到大班的幼兒圍棋活動的課程目標框架。
(一)小班幼兒:會下圍棋
小班幼兒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的水平仍然很低,無意識記占主導地位,有意識記較為薄弱;在思維發(fā)展方面,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動作和感知是思維的工具,活動過程即思維過程;情緒情感的沖動性強,穩(wěn)定性差。綜合小班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如果安排過多過難的圍棋課程內容就顯然有悖于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因此,小班幼兒的課程目標是“會下圍棋”。這樣的安排可能比較契合小班幼兒的特點,在他們快樂地和別人下圍棋的過程中,強化對圍棋的直接體驗和感受,體驗到下圍棋的樂趣,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中班幼兒:巧下圍棋
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無論是注意力還是記憶力方面都有較大程度的進步,尤其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思維方式,能夠初步依賴事物彼此的聯(lián)系進行思維。因此,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學習圍棋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會下圍棋,懂得圍棋規(guī)則的基礎上,而是“巧下圍棋”。教給幼兒一些基本的常用的圍棋技巧非常必要,一是因為在小班,幼兒通過和別人下圍棋,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圍棋實戰(zhàn)經驗;二是因為中班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已經能夠學會這些基本技巧,而學會這些技巧,可以大大增加下圍棋過程中的樂趣;三是因為學會這些技巧,可以為大班幼兒圍棋戰(zhàn)略方面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大班幼兒:善下圍棋
大班幼兒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自覺性,注意集中的時間可延長到15分鐘,出現(xiàn)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情緒的沖動性更少,穩(wěn)定性更高,調節(jié)情緒情感的能力更強。由于大班幼兒初步具有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思維基本過程的發(fā)展,判斷和推理的形成,加上在中班,幼兒在學習了圍棋的技巧之后,對圍棋棋理的認識更深刻,實戰(zhàn)經驗更豐富,因此,大班圍棋學習的課程目標是“善下圍棋”,幼兒可以學習圍棋戰(zhàn)略方面的內容,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大局意識,促其從整體著眼,對棋盤上局勢的變化有比較敏銳的觀察,有比較縝密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戴自俺,龔思雪.陶行知幼兒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29.
[2]專訪圍棋大師陳祖德九段:棋如人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dba9af0100a4ea.html.
[3]王春燕.幼兒園課程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4.
[4]朱家雄.游戲與教學關系芻議.幼教園地,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