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燚 陳涵泳 卻嵐 吳龍川 方春春 陳琳
[摘要] 目的 觀察急診早期無創(chuàng)BiPAP治療對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水腫的療效。 方法 本研究采取前瞻性研究,選擇急診首診的50例符合條件者,隨機分成治療組(25例)和對照組(25例),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行早期無創(chuàng)通氣,觀察短期臨床療效、生理參數(shù)及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的變化。 結果 在臨床效果上,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RR和PaO2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后,治療組較對照組LVEF、SV、CI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急診早期BiPAP輔助治療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Ⅳ級合并肺水腫的患者短期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早期;無創(chuàng)通氣;左心衰竭;肺水腫
[中圖分類號] R541.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2-0030-02
近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漸嚴重,急診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水腫患者日漸增多,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由于其有創(chuàng)性早期不易被患者及家屬接受,無創(chuàng)性人工通氣日益受到重視,同時因連接人機界面的鼻或口鼻面罩材料和造型的不斷完善,使患者能更舒適地獲得由自身任意支配的呼吸形式,增強同步性能,使呼吸形式更接近于生理變化。急性左心衰竭后易誘發(fā)心源性肺水腫,常迅速出現(xiàn)呼吸衰竭合并嚴重低氧血癥,應用一般的吸氧、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治療很難迅速緩解,從而誘發(fā)全身臟器不可逆缺氧性代謝性損害,造成多器官功能損害。我們在常規(guī)方法治療的基礎上,急診早期選擇雙水平正氣道壓力通氣(BiPAP)進行呼吸支持,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6月急診首診的急性左心衰竭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60~81歲,平均(69.52±6.28)歲。所有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急性呼吸窘迫、呼吸頻速、呼吸頻率≥30次,端坐呼吸,體檢表現(xiàn)紫紺、雙肺底濕啰音,脈搏氧飽和度<90%(吸氧狀態(tài)下,氧流量≥4升/min),胸片符合肺血管床瘀血、以肺門為中心的滲出等,動脈血氣分析為I型呼吸衰竭;病因包括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風心病、擴張型心肌病、急性心肌炎等。所有患者心功能按NYHA評分均為Ⅳ級。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25例,對照組2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原發(fā)病、心功能分級標準及人數(shù)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1.2 治療方法
①所有患者予絕對臥床休息、高半臥位以鼻導管吸氧或面罩高流量吸氧(35%酒精濕化)及常規(guī)靜脈藥物治療:速尿、西地蘭、嗎啡、擴血管藥物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于進入急診搶救室20 min內應用BiPAP模式行面罩正壓通氣治療。
②呼吸機模式采用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氣道壓力通氣(BiPAP),經(jīng)面罩正壓通氣,呼吸模式(BiPAP):吸氣壓力:10~16 cmH2O,起始為8 cmH2O,呼氣壓力:4~6 cmH20,每5分鐘增加1~3 cmH2O,吸氣壓力-呼氣壓力≥6 cmH2O,吸氧濃度(FiO2)40%~50%,潮氣量(6~8) mL/kg,直到脈搏氧飽和度>90%。根據(jù)病情調整,持續(xù)應用至呼吸因難緩解或患者不能耐受。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1.3.1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1 h患者主觀感受呼吸困難緩解、查體兩肺哮鳴音和濕性啰音均消失或顯著減少,心率、呼吸、血壓、PaO2、SaO2恢復正常。有效:上述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PaO2:、SaO2明顯增高或接近正常。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1.3.2 呼吸功能改善效果判定觀察治療1 h后的呼吸頻率(RR)、血氧飽和度(SaO2)及血氣分析(PaO2和PaCO2)。
1.3.3 兩組治療后超聲心動圖測量比較應用超聲心動圖監(jiān)測6 h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每搏輸出量(SV)、心輸出量(CO)、心臟指數(shù)(CI)。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獨立樣本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檢驗,組間及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后1 h患者主觀感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7),治療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2.2 兩組動脈血氣指標變化
兩組動脈血氣指標改善效果見表2。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RR、和 PaCO2降低,SaO2和PaO2較治療前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治療組RR和 PaCO2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而SaO2和PaO2較對照組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2.3 兩組治療后6 h超聲心動圖測量比較
兩組治療后超聲心動圖測量比較見表3。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LVEF、SV、CI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引發(fā)心源性肺水腫導致呼吸衰竭是急診的常見危重癥,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情兇險、死亡率高的特點。該類患者不能在早期給予積極的呼吸功能的支持,不能盡快的糾正缺氧是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①基層醫(yī)院急診科醫(yī)護力量薄弱,急診醫(yī)生不能獨立完成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往往需要麻醉科協(xié)助,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②鑒于目前醫(yī)療環(huán)境,老年心臟病患者急診氣管插管風險較大,嚴重者因刺激迷走神經(jīng)可引起心跳驟停,需和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并簽字,而患者及家屬早期往往不能接受。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無創(chuàng)通氣面罩連接患者,選擇無創(chuàng)通氣模式進行機械通氣就成為最佳選擇。既避免了有創(chuàng)氣管插管的諸多問題,又能快速糾正缺氧。近十年來,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PPV)作為心源性肺水腫的輔助治療方法開始應用于臨床,同時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在臨床中逐步得到推廣,近來大規(guī)模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亦進一步證實了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有效牲和可依從性[2,4]。目前研究資料顯示[5,6],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造成胸內正壓,使靜脈系統(tǒng)回流血量減少,減輕肺瘀血,減輕心臟前負荷;通過降低左心室跨壁壓(左心室跨壁壓=心室內壓-胸腔內壓),從而降低心臟后負荷。同時無創(chuàng)通氣可減少呼吸機做功,降低氧耗量;持續(xù)氣道正壓給氧能增加肺泡內正壓,減少肺泡毛細血管的液體滲出,減輕肺間質水腫及肺泡水腫,防止肺泡和小氣道萎陷,提高通氣比例間改善肺順應性及氧合。最新研究提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改善神經(jīng)激素的活性,降低心房利鈉肽水平[7,8]。
本研究著重早期以最快獲取的癥狀、體征、脈搏氧飽和度作為應用指征,早期應用,即進入急診搶救室后20 min內開始進行BiPAP通氣,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在臨床效果上,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1 h RR、SaO2、PaO2和PaCO2以及6 h后LVEF、SV、CO和CI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BiPAP通氣總有效率達80%。本研究結果提示急性左心衰竭引發(fā)急性肺水腫時急診早期無創(chuàng)BiPAP輔助治療效果滿意,且起效迅速,使患者盡早脫離危險,特別值得基層醫(yī)院推廣使用。另外,對急性肺水腫患者早期給予合理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可使患者短時間內血氧飽和度上升到生理水平,低氧癥狀緩解,避免氣管插管,減少了因插管帶來的一系列并發(fā)癥,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yī)療費用。
急診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腫行無創(chuàng)通氣時的體會和注意事項:①早期無創(chuàng)通氣指征:呼吸窘迫、端坐呼吸、RR>30次/min、吸氧狀態(tài)下SpO2<90%,盡早糾正缺氧;②應積極給予速尿、嗎啡、硝普鈉或硝酸甘油減輕心臟前后負荷等藥物治療,藥物及心臟原發(fā)病的治療是根本;③通氣早期因患者均伴有張口呼吸,故宜選擇口鼻面罩,面罩與患者面部間壓力適當,避免漏氣;能閉口呼吸者推薦使用鼻罩,這樣可減少氣體吸入胃內,造成腹脹不適。IPAP、EPAP應從低水平開始。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漸上調.直至達到滿意的通氣水平或可能耐受的最高通氣支持水平。如無創(chuàng)通氣后,患者泡沫痰及肺部羅音進行性增多、血氣分析無改善、意識狀態(tài)惡化,應及時行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通氣,避免延誤搶救。
[參考文獻]
[1]陳林祥,梁伯進,譚文峰. 現(xiàn)代老年心臟病學[M].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91-208.
[2]Alasdair G,Steve G,ttellot M,et a1.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e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J]. N Engl Med,2008,359:142-149.
[3]Peter JV,Morenl JL,Phillips HJ,et a1.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NPPV)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 meta-analysis[J]. Lancet,2006,367:1155-1167.
[4]盧永昕. 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M]. 心臟病學實踐,2009:303-305.
[5]Figueroa MS,Peters JI.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Diagnosis,pathophysiology,therapy,and implications for respiratory care[J]. Respir Care JT-Respiratory care, 2006,51(4):403-412.
[6]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生理與重癥監(jiān)護學組.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2):86-98.
[7]宮婷,魯青,許豐強. 無創(chuàng)通氣對高齡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影響[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09,26(9):1583-1588.
[8]殷少軍,呂中偉,董福輪,等. 無創(chuàng)通氣對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素、內皮素-1和血管緊張素Ⅱ水平的影響[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0,17(2):70-74.
(收稿日期:201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