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展示場所,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是值得探討的。文章結合從化博物館的具體情況,論述了進一步增強博物館教育功能的若干內容,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從化博物館;教育功能;愛國主義;思想道德
作為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主要展示場所,博物館具有七項功能:搜集、保存、修護、研究、展覽、教育、娛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值得每一個博物館工作人員深入探究。基于此,本文結合筆者在廣東省廣州從化市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實踐,探討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一、從化博物館概況
從化博物館位于山清水秀的著名溫泉之鄉(xiāng)——從化市,始建于1998年,1999年開館。從化博物館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既是從化歷史風貌的展示中心,也是從化市民進行文化藝術交流的平臺。館內設有固定展3個,即“從化文物展廳”、“從化歷史革命展廳”、“民俗風情展廳”,并不定期舉辦一些流動性的群眾性收藏、書畫、攝影展覽等,一般為期1至2個月。
古村落是從化市歷史文明的重要標志,其中文化價值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代表性古村落有錢崗古村、大江埔古村、木棉古村、鳳院古村、鐘樓古村、宣星古村等。這些古村落具有不可復制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從化市還有著輝煌的紅色革命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因此更是一部鮮活的革命教材。而博物館作為向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公益性單位,它所擔負的教育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處于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從化博物館便自然成了對青少年及民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
二、關于更好地發(fā)揮博物館教育功能的思考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擴大博物館的受眾群體,拓展教育范圍。眾所周知,博物館在傳承歷史文明,弘揚民族精神,培育愛國主義情感,陶冶道德情操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博物館不應該是閉塞的,屬于少部分人的,而應該是開放的,屬于大多數(shù)人的。以法國為例,從2009年起,法國的14座博物館為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參觀,免費開放其永久性陳列,在一個月時間中,參觀者數(shù)量增加了55%左右。從化博物館是全年免費開放的,每天開放時間為5個小時,館內除了固定展覽外都會針對青少年舉辦一些科教類、歷史文化類的流動性展,平均每年從化市博物館的青少年參觀人數(shù)約為三萬多人,真正成為了從化人民群眾了解本地歷史及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其次,讓博物館的部分展品走出去。例如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海洋博物館就實行了文物租借制度,其租借對象是學校。租借內容包括文物復制品、書籍地圖、影響資料、模型、儀器,等。由學校有目的性的租借一些博物館展品,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共同研究和學習,教育作用更加明顯。再如美國的奧斯汀藝術博物館定位是“社區(qū)藝術博物館”,從創(chuàng)辦以來,該博物館為社區(qū)百姓提供了很多水平不俗的藝術展覽,并舉辦了很多講座。以上這些做法是值得肯定和借鑒的。博物館從2000年開始就把展覽送到部分學校去,但形式較有單一,專業(yè)人員較為缺乏。針對這些不足我們可以從外國形式中吸取經驗,可以策劃一些類似的展覽活動或者講座送進學校、送進社區(qū),向廣州市內邀請有經驗專家進行講解或上課,這不單止讓博物館可以走入社區(qū),走入群眾,而且也可以作為從化博物館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培訓課程,解決了縣級市博物館學習難、經驗不足的難題。
再次,國外的一些博物館按照參觀者的年齡層次和接受能力設置展覽活動。一些博物館制定了專題參觀計劃,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設置不同的參觀主題和參觀方式,以使學習效果最大化。例如加拿大魁北克國家藝術博物館,共有藝術品約2400多件,幾乎匯集了從十七世紀至今的魁北克地區(qū)的所有油畫、雕塑、攝影、木版畫、銅版畫等藝術杰作。該博物館分層展覽的主要內容是:對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主要展出藝術品;對中學生主要引導他們學會欣賞、理解和熱愛藝術,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對大學生則進一步要求他們對藝術進行探討和研究。這也是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的。從化博物館在以往的工作實踐中,通過館內全員的群策群力也舉辦過一些類似的活動,如在2006年春節(jié)期間舉辦了《迎春少兒書畫展》,每年舉辦一場《少兒書畫比賽作品展》這是面對少兒群體開設的一個專題展覽,這樣少兒受眾就有了一個適合他們的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作為工作人員,我們應該多了解各個層次的參觀者所關注的熱點,多策劃和組織一些臨時展覽活動,做到長有常新,只有這樣,博物館才會更具魅力和吸引力,進而更好地發(fā)揮其教育作用。
再則,需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博物館如同一條歷史長河,是了解地方歷史的窗口,也是青少年接受愛主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從化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土地,如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次和第二次會戰(zhàn)中,從化是主戰(zhàn)場,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從化人民勇于為革命獻身的精神將永遠流傳,因此從化博物館更應突出這一方面的功能。發(fā)揮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除了在一些重大的節(jié)日,如八一建軍節(jié), 9月15日全民國防教育日,十一國慶節(jié)期間舉辦革命主題展覽之外,還可以積極與各所學校聯(lián)系,將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送入校園,從化博物館曾經舉辦過的類似的活動如“抗日戰(zhàn)爭在廣東圖片展”,活動中廣大學生不僅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也加深了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美國的麻省博物館便承擔著典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職能。該博物館除了用實物和模型來表現(xiàn)歷史之外,還利用了大量的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例如你踏下那個木制紡車的踏板,上方的液晶屏便開始播放當年從種麻到紡織的全部過程。再如,在特定的事件中,參觀者可以通過屏幕進行互動,并選擇特定的場景,例如可以回到反英戰(zhàn)爭時期,切實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這種形式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又新穎有趣,受到廣泛贊揚。從化博物館因為受到資金等問題的制約,要引進一些科技化大型設施暫時還未能實現(xiàn),但從化市的古村落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例如錢崗古村落是宋朝左丞相陸秀夫后裔的村落,古村里的“廣裕祠堂”現(xiàn)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獲得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博物館可以通過學校把學生組織到古村,博物館講解員為青少年學生上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最后,要更好地發(fā)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關鍵還在于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不管是博物館藏品的管理者,還是宣傳教育工作者,都應重視自身素質、業(yè)務能力以及科研水平的提升, 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升應從以下方面著眼:(1)政治思想素質。首先要正確認識黨的先進性,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自己,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其次刻苦鉆研黨的歷史、本地歷史,以及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做到政治過硬,業(yè)務知識過硬。(2)提高職業(yè)道德素質。作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應具備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有:熱愛本職工作,恪守誠信,與人和藹可親,助人為樂,要有寬容的情操。(3)科學文化素質和業(yè)務素質。作為傳播文化的使者,堅持學習,提升科學文化素質,做好業(yè)務工作是對博物館工作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實現(xiàn)途徑有館員堅持自學,單位開展一些培訓和學習活動,定期進行館際交流等。總之,在博物館的發(fā)展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必須樹立起人力資源為根本的正確觀念,不斷提升工作人員各方面的素質。
三、結束語
本文結合筆者具體的工作經驗,簡單探討了進一步增強博物館教育功能的若干內容。為了使博物館更加生動,更加活躍,起到其應有的作用,作為工作人員,我們應當在工作中不斷探討和總結,持續(xù)改進,進一步開發(fā)資源,結合本地實際開展各種既有內涵又有新意的活動,使博物館長在常新。
參考文獻:
[1]程鐵軍.淺談如何更地好發(fā)揮博物館的教育職能[J].中國校外教育,2009(s4).
[2]孫春陽.博物館資料員應具備的素質淺論[J].青年文學家,2005(3).
(作者簡介:鐘丹誼(1979-),女,廣東從化人,從化市博物館講解員,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