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杰
一、理解和尊重英語學困生,做他們的貼心人
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英語學習中的學困生比例很大,如何讓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學,有所得,這是我們農村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偨Y和借鑒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個人認為,作為教師就要引導、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情感。首先,應尊重、理解、關愛學困生。相信每位學生都想學好,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力爭使全班學生都能享受到老師溫暖的目光,做他們的貼心人。我的每一節(jié)習題課都是這樣進行的:利用10分鐘時間給每組分配講解任務,由組長負責教會學困生,在真正面向同學講解時,這些學困生才是每組的“代言人”。在這樣的課堂上,學困生既賺足了面子,又學會了一定的知識。作為對老師的回報,他們在課堂上不再三緘其口。每當回答不上問題時,在他們的臉上會現(xiàn)出對老師的一絲愧疚。我想這已經達到了教育目的。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活”起來
初一、初二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持久,興趣易轉移。怎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讓學生樂學而不厭學呢·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如果被情緒、思想、創(chuàng)造活動和游戲的璀璨光芒所照耀,就會成為孩子們妙趣橫生、心醉神迷的樂事?!痹谖业念A習課上,預習目標確定下來后,學生均衡分組討論預習內容,組長負責組內分工,以學習委員教讀、檢查的形式進行。他們通過自學找出課文中的難句、短語等,并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在組長的帶動下,對英語不太感興趣的同學預習課上也能積極、主動地找人講解,請同學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沒有一絲自卑的感覺。他們也在努力讓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動”起來
為了讓學生“動”起來,我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適時地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情景中用語言去思維、交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為了使每個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其中,我讓口語強的同學表演英語對話,英語薄弱的同學用漢語表演,相當于用肢體語言進行翻譯。在活動中,學困生不再游離于同學之外。他們在老師或組長那里也會接收到適合自己水平的任務。在交叉反饋環(huán)節(jié),他們主動向同學請教,反復練習,逐漸掌握了交際句型,也能有模有樣地用英語進行表演了。展示課更是學生能在課堂上做起來、動起來的大舞臺。通過這樣設計以后,同學們“邀請和應答”脫口而出,并且融教于樂,學玩交匯。全班學生在良好的英語氛圍中獲得知識,獲得快樂。這樣真正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課程觀——通過“做中學”的活動來學習語言。
四、準備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材料,讓學生的視野開闊起來
要讓英語課堂成為所有學生的樂園,就要讓知道他們如何掃除學習中的障礙。我運用學生所學過的一些詞匯和句型逐步由淺入深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從而引出新知識、新句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xiàn)在教材上,即能夠滿足學生所需的教材。初二新目標英語上冊Unit7講的話題是奶昔的做法,這離農村學生生活較遠。大家連奶昔為何物都不知道,更別提用英語復述它的做法。因此,我事先做好功課,設計教學方案。我把家里的果汁機以及所需的食材拿到課堂上,親自為學生當堂演示如何做奶昔,邊講邊做。學生們特別感興趣。幾個英語尖子生走上講臺,認真地模仿老師去做。學困生們也紛紛演練,在實踐中掌握了英語知識。同時也擴大了知識視野。
五、把課堂留給學生,尤其鼓勵學困生登上展示自我的舞臺
把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自由討論,就必須要讓他們有話可講,能“活”起來。教unit9展示課時,同學們對于本課涉及的體育明星話題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學困生,他們往往是某個明星的粉絲。作為老師,我當然不會讓他們錯過這樣的表現(xiàn)機會,允許他們用英漢結合的方式描述自己熟知的明星。他們在對話表演中,表現(xiàn)得積極熱烈,全員參與。我和同學們對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樣的課堂達到了讓學生練習口語、學會合作的教學目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充滿信心,要考慮不同程度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創(chuàng)設適合每個學生的練習活動。無論在學習內容還是在參與形式上,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一個機會進行自我展示,讓他們展現(xiàn)出同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