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賢仁
摘要:本文通過地理課堂上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引發(fā)了本地學生和外地學生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從而引發(fā)了矛盾,經(jīng)過教師的疏導和應對,轉(zhuǎn)移了矛盾,鞏固了課堂知識,升華了友誼。由此可知,孩子的心靈是純真的,孩子的想法是單純的,特別是小男孩兒,爭強好勝的心理一直會伴隨著他們。如何引導和利用這一心理為教學服務,很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
關鍵詞:課堂教學;爭吵;展示;進步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217-02
個人從事初中的教學已經(jīng)有二十余年了,在這二十余年里,個人對教學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隨著社會的變化,孩子們也越來越“難教”了,隨著社會的進步,孩子們越來越希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師生間和生生間的相互尊重,往往能促進學生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
一個普通的下午,八年級(2)班,我正在給學生上地理課,學習的內(nèi)容是八年級下冊中國地理的《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主要是分析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異同點。在我分析完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就和同學們聊起了北方和南方的人文地理的差異,當我說到語言、風俗習慣、風光的差別時,同學們聽得興高采烈,因為這些事物就在我們身邊,大家都能感受到,課堂的氣氛很融洽。就在這時,這節(jié)課上的“高潮”出現(xiàn)了。當談到南北方差異特別是風俗習慣的差異時,我說:“由于南北方社會文明的發(fā)展時間有先后,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南蠻北侉,大概的意思是中原話‘侉,同樣,荊楚地區(qū)比中原話更‘蠻。具有輕蔑和嘲笑的意味,是一種不禮貌的稱呼。”同學們都笑了起來,這時王同學突然指著一位同學(李同學)說:你們家住在北方,你就是侉子。同學們看著李同學都笑了起來,李同學滿臉通紅地回擊道:那你是蠻子。兩個學生你來我往低聲爭吵了起來,剛開始我沒有太在意,突然李同學做出了一個意外的舉動,竟然離開座位要打王同學,我一看情況不對,連忙把他們倆拉開,但無濟于事,兩個人就像是好斗的小公雞一樣互不相讓,鬧到最后連班主任都出面了,那一節(jié)課也被他們倆攪得上不下去了,教學任務也沒有完成。課后,我通過班主任對他們倆的情況做了了解,李同學是八年級剛剛從蘇北轉(zhuǎn)學過來的,性格比較內(nèi)向,他和班上其他的孩子交往很少,而且在他的日記里有一段文字刺痛了我的心——“我真笨,我的成績不好,說話他們聽不懂,他們不和我玩,我感覺自己在這兒是多余的?!蔽野淹跬瑢W找來,嚴厲批評了他對外地學生的不尊重態(tài)度,王同學承認了錯誤,并且說他不是故意的,根本就沒有惡意,只是開玩笑才那樣說的,想不到他會有那么大的反應。聽了他的話,回頭想想也對,初二的孩子還不可能有地域歧視的想法,課堂的那段話只不過是隨口一說,沒有惡意。但當我想找李同學談話時,我猶豫了,那句話對于內(nèi)向的他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傷害,我感覺僅僅安慰性的語言不能夠改變這個孩子現(xiàn)在的心態(tài)。怎么才能讓這個孩子融入我們這個集體中,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呢?我要好好地考慮考慮。
又是一節(jié)地理課,又在八年級(2)班。我在課堂上就上節(jié)課的事件做了一個小結(jié),然后我說:兩位同學一個老家在北方,一個在南方。那我們就讓他們倆說說他們各自的家鄉(xiāng),展示一下各自家鄉(xiāng)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看看誰的家鄉(xiāng)更美。我們先讓來自徐州的同學先說。李同學站起來從徐州景點、美食、語言特色、氣候特點等方面一一道來,剛開始有點磕磕巴巴,當看到同學們那羨慕和憧憬的目光時,自信使得他變得侃侃而談(其實,這些是我故意安排的,課前一天,我讓李同學回家上網(wǎng)好好查查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順便向父母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特色美食和景色,第二天課堂上使用)。他足足說了15分鐘,還展示了他媽媽做的烙饃,同學們完全被他吸引了,課堂一片寧靜,只有他的聲音。當他說完坐下時,我分明看見了他眼中的自豪和欣喜。輪到王同學時,首先看到的是他漲紅的臉(我沒有讓他做任何準備),一邊說一邊想,思路很亂,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到最后實在沒的說了,就紅著臉坐下了。這節(jié)課后,我把他們兩位請到了辦公室,讓王同學說說感想。王說:真羨慕他的家鄉(xiāng)有那么多美的景色,好吃的東西,很想去徐州玩玩。李同學接了一句:“到時我給你做向?qū)??!蓖跬瑢W看看他,兩人都笑了。我接著說:“其實,不管是誰的家鄉(xiāng),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只是你們沒有仔細觀察。這樣,你們倆回去把各自家鄉(xiāng)的自然、人文特點總結(jié)一下,形成一個對比型的表格,下節(jié)課讓你們倆上講臺展示你們的總結(jié)成果。讓你們這兩個“南北雙雄”來個“華山論劍”。然后拿出南方、北方自然和人文對比的表格,讓他們回去共同完成。當我再一次拿到表格時,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倆孩子的成果不亞于我的總結(jié),很詳細很具體,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投入了很多精力。我在整個初二年級的地理課上都以他們的總結(jié)為標準做成提綱發(fā)給學生,并署上他們倆的名字。后來我向八(2)班班主任提出讓他們擔任地理實驗室的義務管理員,讓他們協(xié)助我查找材料,準備上課的教具,維護實驗室的整潔。在初二的剩余時間里,他們干得很努力,很盡責。在初二地理中考中他們倆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尤其是李同學取得了20分的滿分。轉(zhuǎn)眼他們已經(jīng)升入初三了,也離開了地理實驗室。一次,在去食堂吃飯的路上,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回頭一看是李同學。他問我:老師,你在初一地理教的好嗎?(我循環(huán)回到初一任教)我說:你說呢?他笑笑說:真希望上高中你還教我們地理。我看著他的背影,突然感覺去年教地理好幸福!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才會積極地參與這門功課的學習。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在學習活動中逐步建立,那就是要在學習中充分尊重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自己受尊重,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和潛能,真正融入學習的過程之中。稱贊和鼓勵是孩子們成長的催化劑。因為稱贊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勵他們主動的學習精神。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動態(tài),珍惜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點滴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