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仁
摘要: 本文針對中職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提出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并能促使與之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體育教學策略,確立四個目標:形成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學會調控情緒并有自信、形成集體精神和能力及具備體育品德和行為。
關鍵詞: 體育教學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目前很多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使得學校教育不得不高度關注和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目標下提出了四個方面的主要目標:形成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學會調控情緒并有自信、形成集體精神和能力、具備體育品德和行為。
一、體育教學活動能促進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體育運動很多時候需要動用個體的意志和毅力,如克服身心疲憊、消除厭倦、膽怯、慌亂等消極情緒,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緊張等。因此,體育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和毅力具有獨特的作用。那么形成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就成為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促進發(fā)展方面的一個突破點。因此,體育教學應該想辦法培養(yǎng)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意志和毅力,從而為他們現(xiàn)在和將來的體育鍛煉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在意志培養(yǎng)方面可供選擇的體育教學策略有:(1)目標實現(xiàn)策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的學習目標處于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即學生努力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以此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2)內部動力策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內部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堅持性、自覺性和自制性。就內部動力而言,再沒有比興趣更為積極的內部因素了,在興趣的這種強大的內部動力和推動下,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堅持性、自覺性和自制性就會明顯提高;(3)外部激勵策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方法激勵學生,提高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和毅力。教師要以信任、期待的目光,熱情、激勵的話語,鼓勵學生相信自己,幫助他們正確對待每一次挫折。
二、體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和自信
對個體而言,情緒調控是一種能力,自信也是一種能力,它們的形成是需要特定場景與之配合的。體育課程是在與人面對面的接觸中展開的,學生不但會面對不同的人,而且會面對各種場景,如激烈的競爭場景、勝利后的興奮與快樂場景、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沮喪場景、違反規(guī)則或紀律后受批評的場景,等等。這些場景的存在為學生學會調控情緒和建立自信提供了非常適宜的土壤。因此,體育課程具有培養(yǎng)學生情緒調控能力和自信的潛質。由于中職學生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比較差,尤其容易沖動,因此控制學生情緒的教學策略有:(1)適度運動策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對運動負荷的安排應該適度,不能片面追求大量運動。運動量適度會促進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積極情緒的產生;(2)快樂體驗策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體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可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對運動教材進行教學化改造,這樣體育教學才能真正起到改善學生情緒的作用;(3)道德引導策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從道德層面上認識體育行為,促進良好體育行為的產生,提高情緒控制能力;(4)自我認知策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與別人比較,客觀準確地評價自己的情感,并根據(jù)自己的活動結果或根據(jù)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了解自己的情感弱點并有意識地克服。
三、體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精神和能力
體育運動多以集體的形式展現(xiàn),涉及多種人與人的關系、人與集體的關系、集體與集體的關系,是現(xiàn)實中各種集體活動的典型代表。學生參與其中,會在遇到并處理多種集體問題和關系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集體精神和能力。要讓學生學習在體育活動中樂于交流、善于合作,并在集體活動中適應新環(huán)境和新集體,融入集體活動并完成任務。培養(yǎng)學生集體精神和集體能力的教學策略有:(1)集體生成策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以特定的學習方式學習,教學主要以教師的教為主,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形成學習集體,并教授學習內容,學生主要以感知、接受知識技能為主;(2)角色扮演策略。在學習集體中每個學生都應該扮演一定的角色,且每個角色都要有明確的職責。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角色及其職責,這有利于學生集體責任感的形成;(3)集體競爭策略。在小集團學習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增強集體間的競爭性,從而激發(fā)集體內部的凝聚力。凝聚力使集體成員心往一處想,力向一處使,是集團成員協(xié)作、競爭、團結、集體意識和精神的良好體現(xiàn)。
四、體育有利于樹立良好的體育品德和行為
各種活動需要有自身的規(guī)則和方法,這就要求大家按照統(tǒng)一的要求活動,保持良好的活動秩序,在體育活動中體現(xiàn)出公平、誠實、友愛、善學、禮貌、安全等正確的道德觀,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行為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在體育游戲中愛護同學、幫助同學,具有基本規(guī)范的體育行為并能遵守規(guī)則,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并努力踐行正確的體育行為。培養(yǎng)良好體育品德和行為的教學策略有:(1)移情引導策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站在對方立場考慮,通過移情感受來消除不良行為。一般來講,不良品德和行為的發(fā)生往往都是個體過于考慮自己利益,忽視他人利益造成的。因此,如果讓學生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自己的行為,就有利于學生對自己行為的反思;(2)榜樣示范策略。在教學中出現(xiàn)良好的道德行為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和進行評價,充分發(fā)揮其正面榜樣的作用。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如果教師及時予以評價并樹立為榜樣,就會對學生有較好的正面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毛振明.學校體育發(fā)展史.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張志勇.體育教學論.北京:社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