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峰
〔關鍵詞〕 傳統(tǒng)美德教育;行為習慣;榜樣
教育;引導;講評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07—0032—01
學生的美德,指的是學生在日常行為中顯示的謙虛、助人為樂、勤儉等美好的思想品德及意識。這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學生身上的體現(xiàn)。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每一個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的歷史責任??墒墙┠陙恚捎诜N種原因,學校道德和道德教育問題陷入困境。筆者認為,學生美德水平的提升,應從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做起。
一、重視榜樣
教師之所以要為人師表,是由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的。教師的任務在于育人,不但用自己的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但通過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學生。為此,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在學識才能、言語習慣、生活方式和舉止風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為學生的表率。但是,以“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養(yǎng)成了自私、任性、自由散漫等陋習,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沖突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時,教師要從大處著眼,以歷史上的人物為榜樣,占領制高點。
二、善于引導
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法之一。組織靈活多樣的班隊活動,能使廣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教師應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開展各種教育活動:(1)國旗下演講:我校利用國旗下演講這一莊嚴時刻,由教師向?qū)W生宣讀美德教育內(nèi)容,同時選些美德小標兵作為升旗手,使其發(fā)揮模范作用,推動美德教育的深入開展。(2)開設專題廣播:請學生介紹美德教育書籍、講美德教育小故事,并進行廣播評優(yōu)活動。(3)開展好書推薦工作:學校圖書室以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為重點內(nèi)容,每月辦好一期“美德教育圖書介紹”板報。并在“小博士讀書日”、“希望星讀書日”中向?qū)W生推薦傳統(tǒng)美德書籍,并組織學生之間開展美德交流活動。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文明禮儀伴我行》隊會,達到如下目的:1.使隊員懂得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文明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個現(xiàn)代文明人必須具備的品德。2.通過主題班會活動,使隊員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還可將活動形式設置為“小品、歌謠、三句半、朗誦”等。通過生動有趣的表演,將文明禮儀小知識、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滲透進去。
三、及時講評
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每個有利的時機,對班上出現(xiàn)的美德典型事例進行及時的講評,以強化、鞏固學生平常行為中符合要求的行為,促使其固化并成為個體的并能影響群體的行為習慣。具體在實踐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應該有美德教育意識并及時對學生的良好行為給予講評。特別要對表現(xiàn)好的同學給予贊美。這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激勵,讓他們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喜悅中加深行為印象,變成以后的自覺行為;對其他學生而言也是一種鞭策,能讓他們感到自己的不足。通過長期講評,會強化學生的行為意識,美德行為也會隨之成為自覺。去年第一學期開始,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浪費現(xiàn)象嚴重,于是倡導節(jié)儉,但收效不大,經(jīng)過調(diào)查,才知道,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生活在幸福與安逸中。由于父母的寵愛,他們的要求基本都可以得到滿足。加上許多傳媒刺激學生盲目消費,導致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對于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懂得去珍惜,過度地浪費學習、生活用品;有的甚至不顧家庭經(jīng)濟困難,盲目地去追求名牌商品。這些行為與認識都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于是,筆者改變了做法,堅持利用每天放學前的幾分鐘時間進行教育,一個學期下來,大部分學生都有了明顯的改善,漸漸地,節(jié)儉就成了大家的行為習慣。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一名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美德成為學生一生的財富。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