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探究式”教學(xué)設(shè)計
一、設(shè)計思想
“探究式”教學(xué)是新課程所倡導(dǎo)的一種教學(xué)理念,對于像《老王》這樣在清新的文字中藏有深刻意蘊(yùn)的作品,可以探究出許多豐富的思想來。我抓住幾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和幾句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的話來設(shè)計教學(xué)。幾個看似矛盾的問題:老王的外貌描寫為什么很冷酷、可怕?老王和“我”在雙方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樣的?金錢在“我們”的交往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分析這些問題,可以很好地理解“我”和老王的品性、情感。探究了這些問題之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老王之不幸是時代的傷痛;作者的愧疚則不僅是對自身的剖析,也是對那個讓人不幸的時代的反思。
二、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古語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幾天,我一直在讀《老王》,真是越讀越覺得感動,越讀越覺得沉重?!独贤酢纷屛也粩嗟厮伎紓€人、階層、生活、時代、幸運(yùn)與不幸?guī)讉€方面之間的關(guān)系。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探討、品味來理解這些方面的關(guān)系,挖掘文字背后的東西。
(二)為什么把老王的外貌描寫得丑陋、可怕?
1 找出文中對老王外貌的描寫。
明確:①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②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jié)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
2 作者為什么這樣描寫老王?
明確:①這是魯迅式的“將不幸撕開給人看”,令人有一種刺心的痛,引發(fā)人們對不幸者更深的同情。②這與《巴黎圣母院》中描寫敲鐘人卡西莫多方法相同,以丑陋的外貌反襯其高尚的品質(zhì)。③是“我”內(nèi)心的一種救贖?!拔摇迸c老王之間只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guān)系,這只是一種客觀的描寫,是“我”客觀地記錄自己當(dāng)時的心理感受。但后來“我”漸漸醒悟,老王死前來“我”家時,與死人沒有什么兩樣,卻還關(guān)心“我”,讓我愧疚。因此,我“殘忍”地描寫出老王丑陋可怕的外表,是“我”對自己的“殘忍”,是將自己的靈魂剖開給人看,這樣“我”愧疚不安的心才會逐漸安定下來。
(三)品味文中幾處句子蘊(yùn)涵的感情
1 體味“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么親人’中的感情。
明確:“哥哥”與“侄兒”后的逗號是作者有意為之,誦讀時一定要注意停頓。“有個哥哥”,讓人心頭一熱,可惜“死了”,又讓人心頭一冷。后面的“有兩個侄兒,‘沒出息’”,也是讓人心頭從熱到冷?!按送饩蜎]什么親人”說明老王的孤苦伶仃。
“他也許是從小營養(yǎng)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該是更深的不幸”,如何理解這句話?
明確:老王瞎了一只眼,如果是因?yàn)椤皬男I養(yǎng)不良”,那是特定的社會時期物質(zhì)匱乏造成的,這是一種共同的不幸。
為什么說是“也許是得了惡病”而瞎了眼是“更深的不幸”呢?“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不老實(shí),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了一只眼”,我們可以推想,一個年輕的光棍“不老實(shí)”,大多是尋求一種生理的、情感的慰藉。而老王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得了“惡病”,這已是不幸;又因?yàn)榈昧恕皭翰 ?,瞎掉了一只眼,自然是更大的不幸了。我們不禁會想,像老王這樣善良、勤勞的人存那個時代卻無法獲得常人的家庭的溫暖,是誰之過呢?說到這里,我們自然會理解作者所說的“而后者該是更深的不幸”的含義了。
“后來我在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閑聊的時候,問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這句話是否前后矛盾,為什么?
明確:“我”問“那里是不是他的家”,而老王卻說“住那兒多年了”,說明在老王心中那不是他的家,只是一個暫住的地方。因?yàn)樽≡谀抢锼貌坏接H人之愛,享受不到天倫之樂,沒有家的溫暖,所以他說“住那兒多年了”,而不說是他的家。
2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jìn)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崩贤醪灰X,為什么后來又接受了“我”的錢呢?
明確:老王在這一生中,覺得只有“我”是他的親人。香油、雞蛋,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糧油限購的年代,珍貴程度可想而知。他要將最珍貴的東西留給世上最親的人。而“我”卻要給他錢,這讓他很為難,他最終還是尊重“我”的意見,接受了“我”的錢。
(四)探討金錢在“我”與老王之間扮演的角色
1 找出文中有關(guān)金錢的句子。(略)
2 金錢在“我”與老王之間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引導(dǎo)學(xué)生自主探討、合作探究,并盡力挖掘金錢背后隱藏著的情感與意蘊(yùn)。)
明確:①金錢是愛心的媒介。老王因?yàn)槟昀?,又有一只“田螺眼”,靠拉車勉?qiáng)維持生活,因此,在“我”看來,給錢應(yīng)該是一種愛與同情。
②金錢是交流的鴻溝。當(dāng)老王給“我”送冰想減半收費(fèi)時,作者說“我們當(dāng)然不要他減半收費(fèi)”,“當(dāng)然”這兩個字集中反映了“我”在經(jīng)濟(jì)上或精神上的優(yōu)越感。而“減半收費(fèi)”則反映了老王的忠厚善良和對“我”家的親近。但“我”沒有理解老王的善意,更沒有把他當(dāng)朋友、親人,只是種居高臨下式的愛心輸送。
③金錢是引起“我”反思的醒木。老王在臨死前送雞蛋、香油給“我”,說“我不是要錢”,而“我”卻硬將錢塞給他。到后來“我”反省這件事,發(fā)現(xiàn)老王是把“我”當(dāng)親人看,而“我”卻誤解了他的好意。所以作者反思說“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
(五)探究老王和“我”在對方眼中各是什么人,并說說理由
明確:在“我”眼中,老王僅僅是一個熟人。我常坐老王的車,“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說明我們之間僅僅是熟人,感情的交流僅說“閑話”而已。因?yàn)槭鞘烊?,所以在錢鐘書得了病的時候,“我”才請老王送他去醫(yī)院。也因?yàn)橛辛诉@種熟人關(guān)系,出自同情心,“我”的女兒送了魚肝油給老王治夜盲癥。而老王生病了,我不知他得了什么病,也沒有去看望他,也不知他什么時候死的。這些說明老王在“我”心中并不是親人,充其量只是一個相處得較融洽的熟人。
在老王眼中,“我”是他的親人。老王送錢鐘書去醫(yī)院時,他說:“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彼@樣做表明是親友之間的幫忙;“我一定要給他錢,他啞著嗓子悄悄問我:‘你還有錢嗎?’”說明他了解“我”家的處境,能夠換位思考。“我笑著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說明他有一種親人般的關(guān)心。而老王一個勉強(qiáng)度日的車夫,生病還要吃藥,只能“直僵僵”地、“直著腳”走路,在死前一天卻給“我們”送來了“好香油”“大雞蛋”。是什么精神支撐著他來“我”家?是一種親情,如果他只把“我們”當(dāng)成熟人,可能有這樣的舉動嗎?
總之,熟人不等于親人,反映了“我”與老王之間交往的不平等、情感的不平等。
(六)“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yùn)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合作探究這句話蘊(yùn)涵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我漸漸明白”,是我當(dāng)時并不明白,我對老王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只是在后來,我“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這是慢慢反思的結(jié)果,也是我“愧怍”的原因。
“幸運(yùn)的人”自然指我,“不幸者”自然指老王。聯(lián)系“我們”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我”應(yīng)該是“不幸的人”,而作者卻說自己是“幸運(yùn)的人”,是因?yàn)椤拔摇彪m然遭遇不幸,但相對于老王這樣最苦難的下層百姓來說,無論是物質(zhì)上還是精神上都要“幸運(yùn)”得多。
對“愧怍”的理解:結(jié)合前面的分析,我們明白了“我”與老王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對方把“我”當(dāng)親人,“我”卻把對方當(dāng)熟人,感情交流極不平等。這令“我”愧疚。
(七)小結(jié)(總結(jié)《老王》的寫作意義)
“我”試圖用金錢拉近“我”與老王之間的距離,卻讓老王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有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在那個時代,作為知識階層的“我”與作為最底層車夫的老王之間,感情的距離是階層的距離,無法逾越。然而如果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我”與老王之間,還會有這樣一個鴻溝嗎?還會有“一個幸運(yùn)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嗎?正是這心靈的隱痛折射出時代的傷痕,引發(fā)我們不斷地思考,作者希望以自己的“愧怍”換來后來人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