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傳》(節(jié)選)一文之所以扣人心弦,就在于情節(jié)的驚險生動。既然如此,那么就有必要對該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與情節(jié)設(shè)計作一分析。筆者試教新教材有年,曾對該文的情節(jié)組合藝術(shù)進行過初步探討,現(xiàn)將探討過程與分析結(jié)論作一展示,以拋磚引玉。
一.從論劍爭道到慷慨悲歌
太史公下筆伊始,就寫荊軻與蓋聶論劍、與魯勾踐爭道,展開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形成了文章情節(jié)發(fā)展的第一個小高潮,讀者自然希望荊軻與蓋聶論劍能論出個高下,與魯勾踐爭道能爭出個勝負,因為論爭的過程就是交鋒的過程,而交鋒的過程必然精彩,這也符合讀者的閱讀期待。孰料太史公筆鋒一轉(zhuǎn),寫荊軻駕車離去、“嘿而逃去”,原本應(yīng)該發(fā)生的沖突因為荊軻的缺席而不了了之,于是熱鬧復(fù)歸于岑寂,這讓讀者多少有些失望。就在讀者失望嗟嘆之時,情節(jié)陡轉(zhuǎn),荊軻于燕都薊城鬧市之中引吭高歌,旁若無人,慷慨悲壯,再次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高潮。這個高潮讓讀者一下子改變了對荊軻的原有印象:原來荊軻并非膽小怯懦之徒,而是慷慨激烈之士。從論劍爭道到慷慨悲歌,僅僅三小節(jié)就寫得這么波瀾起伏,可見太史公尺水興波之高超本領(lǐng)。
二.從報仇未果到引火上身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太子丹“怨而亡歸”,違背外交禮節(jié),秦王必然震怒,后果自然嚴重。于是形勢驟然緊張起來,再次讓讀者為之懸心。由于燕國地處僻遠,再加上秦王正進攻其他國家,無暇顧及,所以秦國并未對燕國采取行動,讀者的懸心方才落回腹中。孰料太子丹竟要虎口拔牙,尋思報復(fù),讀者的心弦又被拉緊,幸好燕國國小力弱方才作罷。事情剛剛平息,平地又起波瀾。樊於期走投無路,投奔太子丹,太子丹出于朋友之義收留了他。秦王本就“積怒于燕”,現(xiàn)在太子丹竟敢收留樊於期,豈非冒天下之大不韙?太子丹又一下子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太傅鞠武看出勢頭不妙,于是三番五次地直言進諫,希望太子丹能懸崖勒馬,及早回頭。豈料太子丹居然說樊於期至匈奴之日,便“是丹命卒之時”,他的一意孤行使得燕秦兩國的關(guān)系更加緊張,估計秦王此時正咬牙切齒,恨得牙根都癢癢。秦軍兵鋒直指易水,逼近薊城看來為時不遠了。太子丹此舉簡直是玩火自焚!文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到這一部分,就呈現(xiàn)出與前一部分完全不同的特點:情節(jié)發(fā)展在節(jié)節(jié)走高,形勢也越來越危急。
三.從鞠武獻策到田光自殺
鞠武作為太傅,對太子丹負有教育督查之責,在直言勸諫無效之后,他為太子丹獻上了合縱之謀,給圖謀報仇的太子丹帶來了希望。如果太子丹采納了鞠武之謀,真正實行合縱的話,便可以從南、東、北三面對秦國形成戰(zhàn)略包圍,雖不能徹底擊敗秦國,但至少可以大大延緩秦軍進攻的步伐。可是希望之火剛剛點燃,又被太子丹兜頭一盆冷水,給徹底澆滅了。太子丹認為鞠武之謀“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將鞠武之謀完全否定了。鞠武也陷入了無計可施的境地。
就在山重水復(fù)之際,鞠武向太子丹推薦了“為人智深而勇沉”的田光,這又讓太子丹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疤臃暧?,卻行為導(dǎo),跪而蔽席”,應(yīng)當說太子丹對待田光是相當恭敬的,他期待著田光能給他獻秘計,出奇謀。可田光以年邁無能為由婉辭拒絕了太子丹共謀大計的請求,這讓太子丹希望的肥皂泡又破滅了。太子丹絕望彷徨之際,田光又向他鄭重推薦了“為人沉深好書”的荊軻,太子丹又從絕望的谷底飛躍希望的巔峰。太子丹雖然重又看到了希望,但他的浮躁多疑,挑戰(zhàn)了田光“士可殺不可辱”的道德底線,最終釀成了田光引頸自刎的悲劇。
文章這一部分的情節(jié)發(fā)展,又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特征:故事情節(jié)就像正弦曲線,上下波動,從巔峰到谷底,又從谷底到巔峰,如此循環(huán)中有推進,推進中有變化。
四.從荊軻受命到易水送別
田光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既讓無計可施的太子丹絕處逢生,又讓懷才不遇、沉淪下潦的荊軻有了實現(xiàn)理想、一展抱負的機會。太子丹將刺秦計劃和盤托出,希望荊軻能夠勇?lián)厝?,為己洗雪“見陵之恥”。孰料荊軻也以自己駑鈍無能為辭婉言拒絕,太子丹的心重又冰涼。但既然抓到了這根救命稻草,太子丹就不會輕易撒手。他又是苦苦哀求,又是頓首磕頭,他的懇切之情,誠摯之義,最終打動了荊軻,荊軻接受了廷刺秦王的使命。
荊軻接受使命之后,太子丹不僅封以高官厚祿,更是美女伺候,美食供奉,希望荊軻能夠以死效命。荊軻自然也樂得美女在懷,偎紅倚翠。可樹欲靜而風不止,風云乍起,形勢突變,王翦滅趙,兵鋒直指易水,燕國勢如累卵。黑云壓城、山雨欲來的形勢,讓太子丹恐懼不寧,寢食難安。于是他婉辭請求荊軻出發(fā),行刺秦王。事已如此,荊軻便提出要想取信于秦,必得難得之信物——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唯有如此,方能取信秦王,接近秦王,行刺秦王。沒想到太子丹竟然以“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為由,拒絕荊軻的請求,這無疑又給荊軻出了一道難題。但荊軻就是荊軻,既然正面強攻不成,那就迂回包抄吧。他找到樊於期,首先是動之以情,接著曉之以理,最后告之以謀,使得樊於期“偏袒搤捥”,引頸自刎,從而取得了信物。
荊軻刺秦計劃詳盡周密,取得信物、準備工具、配備助手,三個環(huán)節(jié)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否則的話,行刺秦王就可能前功盡棄。但恰恰就在助手問題上,荊軻與太子丹發(fā)生了分歧:太子丹選擇秦舞陽,荊軻選擇自己的朋友。兩人之間的分歧,最終演變?yōu)閮扇酥g激烈的沖突。太子丹懷疑荊軻改悔,請求先遣秦舞陽,以激荊軻,荊軻則怒斥太子丹:“只身刺秦,險象環(huán)生,欲待朋友,聯(lián)手刺秦,唯有如此,方有勝算?,F(xiàn)在你竟懷疑荊軻,此乃奇恥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兩人的矛盾完全激化,高潮再次出現(xiàn)。但這樣的高潮并不是什么好兆頭。擁有共同目標的他們竟然不能同心同德,眾志成城,行刺的結(jié)果也就可想而知。荊軻負氣沖動,太子丹無法挽回,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高潮中的高潮——“易水送別。秋風蕭蕭,秋水冷冷,賓客縞素,變徵蒼涼,士皆涕泣,羽聲慷慨,士皆瞋目,怒發(fā)沖冠,就車而去,義無反顧?!鼻G軻之歌,驚天動地,響徹寰宇!易水之別,慷慨悲壯,震撼人心!
這一部分的情節(jié)發(fā)展兼有上面兩部分的特點:從荊軻接受使命到樊於期引頸自刎,情節(jié)發(fā)展如同長江之水,后浪趕前浪,由浪谷到浪峰,彼此交錯,富有律動變化之美;從太子丹疑其改悔到易水送別,情節(jié)發(fā)展猶如攀登高山,越攀越高,越登越險,其高其險,動人心魄。
五.從厚遺寵臣到廷刺秦王
荊軻赴秦,首先厚遺蒙嘉,以打通關(guān)節(jié)。果然蒙嘉薦荊軻于秦王,秦王大喜過望。一切都在按照荊軻預(yù)先設(shè)置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秦王“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副使秦舞陽竟然被秦宮大殿之上的森嚴氣象所震懾,關(guān)鍵時刻“色變振恐”。秦王感到納悶,群臣覺得奇怪,大殿之上的空氣驟然緊張起來,緊張得令人窒息。眼見刺秦大計即將功虧一簣,只見荊軻走上前去,從容應(yīng)對,不僅消除了秦王的猜忌,更消除了群臣的懷疑。荊軻憑借著自己的過人才智,隨機應(yīng)變,終于將即將出軌的刺秦列車拉回正軌,緊張的局勢才逐漸緩和下來。
待到秦王下令“取舞陽所持地圖”,荊軻轉(zhuǎn)身取圖,上前進獻,秦王欣喜若狂,下座觀看。秦王一手執(zhí)圖,荊軻展開圖卷,沃土終入囊中,秦王笑語連連?!皥D窮而匕首見”, 荊軻照胸便刺,秦王驚絕而起,殿上刀光劍影,宮中險象環(huán)生。彼時惶急萬分,秦王拔劍連柄,倉促無法自衛(wèi),只能奔逃求生,秦王環(huán)柱狂奔,荊軻馳逐追嬴,宮殿搖搖欲墜,天地為之震驚!秦王狼狽而逃,群臣焉能不問,然秦法度規(guī)定,上殿不帶寸兵,侍衛(wèi)陳列殿下,無詔不得前行,故群臣只能徒手相搏,然匕首見血封喉,群臣紛紛倒地身亡。千鈞一發(fā)之際,太醫(yī)無且投出藥囊擲擊荊軻,荊軻閃身一躲,延緩追擊速度,秦王不知身后變故,仍狂奔不住。群臣高喊“負劍”,秦王如夢方醒,推之后背拔劍,兵器長短不同,形勢頓時判分。
秦王拔劍擊軻,荊軻左腿斷傷,困獸猶然爭斗,飛刀直刺秦王,擊中銅柱之上。情節(jié)發(fā)展一張一弛,張則凝神屏氣,弛則嘆氣神傷。秦王揮劍進擊,荊軻身受八創(chuàng),行刺秦王未成,荊軻面臨死亡。幽愁暗恨無聲,放聲大笑鷹揚,死亡何曾畏懼,箕踞痛罵酣暢,正氣充塞天地,肝膽昭同三光。
這一部分的情節(jié)發(fā)展具有以下特點:平穩(wěn)發(fā)展中有轉(zhuǎn)折,轉(zhuǎn)折之后復(fù)歸平穩(wěn),然后就是平地驚雷,晴天霹靂,暴風驟雨,突然而至,天地昏暗,日月無光,最后是風雨雖然停止,天空布滿烏云,電光雖然遠去,驚雷依然陣陣。
六.從震怒滅燕到筑擊秦王
荊軻刺秦失敗,秦王勃然大怒,詔令王翦攻燕,燕都薊城殘破,李信跟蹤追擊,燕丹身首異處,下令通緝門客,一片白色恐怖。賓客作鳥獸散,漸離亡命江湖,又是泰山壓頂,漸離生死未卜,讀者再度揪心,漸離處境堪虞。
漸離隱姓埋名,藏身民間打工,本可聊以終年,誰知故態(tài)復(fù)萌,品評客人擊筑,暴露真實身份,擊筑驚鬼泣神,賓客爭相傳頌。漸離聲名鵲起,秦皇召見入宮,漸離身入虎穴,讀者憂心忡忡。所幸秦皇不識,讀者鼓舞歡欣,擊筑侍奉秦皇,本可了此殘生,日漸親近秦皇,暗暗灌鉛筑中,舉筑撲擊秦皇,再次石破天驚!
這一部分情節(jié)發(fā)展具有以下特點:開始是陰云密布,電閃雷鳴,接著是云開日出,雨過天晴,最后又是晴天霹靂,石破天驚。文章結(jié)尾盡管寫的是荊軻刺秦的余緒,卻也寫得曲折而富于變化。
綜上所述,《刺客列傳》之所以緊張激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節(jié)的驚險生動。正是通過張弛有度、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太史公展開了人物之間的尖銳沖突,表現(xiàn)人物的獨特性格,塑造了人物的鮮活形象。也正是驚險生動的情節(jié),使得《刺客列傳》雖歷千載而仍能引人入勝。
唐忠,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東海。責任編校:左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