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國際社會對英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tǒng)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英語“聾啞”學生,已經不能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初中英語聽力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聽英語能力,從而進行英語交流。
一、營造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對于讓同學們“聞之色變”的英語聽力,如果讓同學們喜歡上它,那么一切的學習也將變得輕松。因此,不斷探索、改進聽力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十分必要的。
1.精化課前導入,營造輕松學習氛圍
開課后的三十分鐘,是學習效率最高的。因此,在每天英語開課前五分鐘時,可以充分利用此段時間,幫助同學們練習耳朵,如可以在這五分鐘,播放關于課文的背景故事,或者每天講一個英語小故事、小笑話或者播放一首英文歌曲。這樣在英語課的開始,就幫助同學們營造了一個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同學們可以盡快融入到英語環(huán)境中。
2.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提高學生興趣
對于剛剛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中國來說,國人對于西方文化了解仍舊知之甚少。而語言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其文化背景。因此,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在進行聽力授課時,可以通過講解中西文化差異,幫助同學們了解西方文化特色,通過這種貼近生活的知識的傳授,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而這種中西文化差異,在有些時候,可以成為我們的敲門磚,幫助同學們在閱讀、聽力時,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找到正確答案。
例如,中西方文化在對顏色的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對于中國人而言,red(紅色)代表著喜慶、吉祥;而對于西方人來說,red貶多褒少,代表著血腥、暴力、統(tǒng)治、革命,如:“l(fā)ike a red rag to adull”意為惹人生氣,惹人惱火,這個意思來源于斗牛場上斗牛士通過揮舞紅布來激怒紅牛,因此“red rag”常常指“使人或牛發(fā)怒的東西”。白色則剛好和紅色相反,在中國一般在喪事時隱語為“白事”;而在西方,認為白色高雅純潔,代表了一種吉利,純真無邪,如:awhitesoul純潔的心靈,white men高尚、有教養(yǎng)的人。這種在顏色中的文化差異很多,教師在講課時穿插這些文化差異,不僅僅有助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更可以幫助同學們通過對文化背景的了解,在聽力時根據(jù)這種差異,做出正確的判斷。
二、科學訓練。提高學生聽力水平
1.整理聽力素材,進行專項練習
通過總結各年中考試題,結合當下時事熱點,老師可以將聽力素材進行整理。例如,聽力會涉及各種場景,老師可以將這些場景進行分類,從而進行專項訓練,從中總結出常用聽力詞匯,幫助同學進行分類記憶,如,老師進行日常生活場景的聽力訓練,這其中包括購物消費、居家瑣事、家務勞動、詢問時間、家庭關系、打電話等話題,從中總結出相關的詞匯。
2.有層次的訓練
聽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練成,需要長期的堅持,特別是初中學生,剛剛接觸英語不久,老師絕對不可以急功近利,而應當進行有梯度、有層次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例如學完一課,同學們對課文已經十分熟習,老師可以帶領同學進行聽力訓練,這樣既幫助同學們鞏固課文知識,又幫助同學們提高聽力水平。
首先,老師可以進行句子的聽寫練習,選擇文章中一些包含特殊語法、新詞、關鍵詞的句子進訓練。
其次,由句子過渡到對話訓練。將所學課文中的對話引用,或者進行改編形成中考常見的對話形式,幫助同學們進行聽力訓練。
最后,由對話過渡到短文聽力訓練。老師可以先從熟習的文章開始,訓練學生的耳朵。如,通過選取我們的課文,讓同學們聽原音,寫下來所聽到的內容中的關鍵字,然后進行表述。老師可以就具體的細節(jié)和關鍵句子進行聽寫。在對短文的聽力有所熟習后,老師可以選擇中考中的真題進行訓練,幫助同學們早早接觸中考,訓練聽力能力,從而在未來的聽力考試中,做到從容不迫。
聽力水平的提高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和教師正確的引導。因此,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切實制定訓練計劃,從而提高同學們的英語聽力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江寧區(qū)祿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