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創(chuàng)造化、個性化、具體化實施,體現(xiàn)學校辦學特色、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的課程,其核心價值在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開發(fā)校本課程就是要張揚學生個性,幫助學生找到一條最能發(fā)揮個人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才能的途徑。它是根據學生的需要開發(fā)的,是為了學生的成長而存在的,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根據學校提供的校本課程選擇自己感興趣、有潛質、個性化、多樣化、可供選擇的課程。任何一個學生都有他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情感體驗、個性的“閃光點”以及潛能發(fā)展的“生長點”,校本課程是結合學校實際、以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為內容、以教育目的為導向、整合優(yōu)化各種教育資源的課程。
一.學生需要與開設背景
我校校本課程開發(fā)在學校開發(fā)領導小組的引導下,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姜立東校長親自掛帥,根據學生的需要,學生自主選擇,教師申報,首批申報了81門校本課程,優(yōu)化組合后,考慮到教師資源的配置和不與正常教學沖突的授課場地條件,一期校本課程啟動,共開設人文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生活技能、身心健康、學科拓展等五大類31門課程。同一時間、同時開設、學生跑班,授課老師精心組織,講課豐富、生動、有趣,視聽欣賞、上機操作、動手篆刻、師生互動、感悟體驗、合作探究,初步形成了校本課程的成果。
“主題式美文閱讀與寫作”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產生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越來越重要。語文校本課程是以語文知識為載體,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的,使學生熱愛語文學科,并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的一門課程,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為高中語文課程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語文資料,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語文學習時間,大膽取舍、整合教材,高度重視閱讀教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閱讀的立場、觀點以及各種理論素養(yǎng)、知識結構、創(chuàng)新意識等,培養(yǎng)學生由基礎的學習性閱讀逐步向自主和自覺閱讀轉化。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才能夠讓學生主動閱讀、自覺閱讀,從而實現(xiàn)從閱讀向寫作的有效轉化。蘇教版教材以人文精神為線索,強調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平時教學時要圍繞教材,要處理好高考與教學的關系。高一、高二可以不按照必修1-5的教材順序,精選講授篇目,吸收人教版經典課文,選修課本《史記》選讀、《唐宋詩詞選讀》可以選一部分在高一完成。其余以練習形式或老師指導學生閱讀,教給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每一篇課文都講,時間不允許,也不現(xiàn)實。教材無非是例子,當然經典文章還要精講細講,講深講透,講清楚,講明白,還要能舉一反三,做到知識的遷移。
閱讀是寫作的母體,閱讀是為了寫作,要讀寫結合,有序訓練。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走進經典。充分利用閱讀課,開闊視野,增長智慧,陶冶情操,愉悅心靈,培養(yǎng)能力。學生手頭語文讀物、???、圖書館藏書都可供學生選讀。如何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學習條件和現(xiàn)有的學習資料,使閱讀真正有效,絕不能放任自流,消磨時光,滿足完成“閱讀課”的任務。如第一次作文“感恩”,《新人文讀本》前三單元都是關于父愛、母愛、感恩類的文章;結合教材“為青春舉杯”,《新課程新標準閱讀》前兩個單元都是關于“人生”方面的選文;教材“月是故鄉(xiāng)明”模塊的講讀可以結合“必修一讀本”中“家”、“鄉(xiāng)關何處”專題閱讀;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溝通、理解、對話、交流可以結合《語文閱讀欣賞》有關內容等。閱讀還可以作家為主線,以主題閱讀的形式,包括作家介紹、大家風范、讀有所思、拓展閱讀等讀寫結合。閱讀是一項長期工程,堅持下去,收獲非淺。
二.學生實際與開設意義
高一的寫作應當以記敘文為主,寫人敘事,細節(jié)描寫,復雜記敘,訓練觀察、思考、描寫、表達能力。要糾正話題作文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糾正華而不實的所謂“文化散文”,強化文體意識、文面意識。有同學講根本不會寫作記敘文,有的同學甚至到高三也不會基本文體的寫作。高二主要訓練議論文的寫作,中心論點的確立、小論點的分解、論據的選擇和使用、分析說理、論證結構和方法、辯證思維等。近兩年高考作文有趨向于議論文的傾向,2008年江蘇高中生作文大賽“沒有問題的問題”暴露了學生的薄弱點:不會寫作議論文。語文高考分值提高,2009年作文評分標準的改變,作文的差距將會拉大。閱讀準備、素材積累、作前準備、限時作文、范文引領、重在講評應該成為閱讀、寫作的流程。高三要在高考的導向下,注重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貼近現(xiàn)實生活,富有時代氣息,著力引導考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離開了高考的校本課程是很難有生命力的,至少在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下是這樣。吃透考試說明,研究高考試題,探討命題思路,夯實基礎,培養(yǎng)能力,科學備考成了我們語文老師的首要任務。規(guī)定中小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不僅解放了教師,給校本課程的研發(fā)也提供了契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在“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語文要營造社會的大環(huán)境,離開了我們的具體生活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我們的語文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課程理念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課程目標,重視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策略的選擇,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高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指導思想就是讓學生親近、融入生活,實現(xiàn)課程的時代適應性,在愉悅中認識生活,了解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放眼世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高考語文大有作為探求一條捷徑。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使用,不同于研究性學習等短期行為,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近幾年特別是2011年江蘇高考語文均分明顯下降,成績滑坡,是高考試卷偏難,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弱化,還是語文教學出了偏差?160分的試卷,閱讀占75分,寫作占70分,這兩大板塊決定了語文成績的走向。語文閱讀欣賞大家已經重視了,并且已經走進了課堂,老師引領學生欣賞,以學生欣賞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啟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為老師的成長搭建了平臺,學生的收效如何,要用高考來檢驗。作文評分標準的變化,取消切入分,強調關注生活,思考生活,表達生活。閱讀直接為寫作服務,寫作又反過來促進閱讀。閱讀和寫作是高考取勝的關鍵。當年葉圣陶先生曾給“語文”下了一個精確的定義,“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語文中的許多文章從“美文”中遴選而出。就其根本而言,“美文”構成“語文”的基石;“語文”則為“美文”的傳承輸送“血液”,并持續(xù)地再生“美文”。廣義的“美文”顧名思義就是精美的文章。我們所選的美文都是現(xiàn)代的千字文,貼近時代,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陶冶情操,催人奮進。在強化素質教育的今天,徜徉于“美文”之中,師生互動,獲取用筆之妙,不輟耕耘,以“美文”的魅力,促進語文學習,學會生活、思考、表達,感悟活動、體驗、超越。
三.課程設計與初步成果
學生手頭的閱讀材料豐富多樣,有必修教材、必修讀本、《新概念語文讀本》《語文閱讀欣賞》《新人文讀本》《新語文》《超越課堂》等十幾本(種),還有一些輔助讀物,平時老師還印發(fā)一些時文、美文,確實可以開闊視野,增長智慧,積累素材,陶冶情操,愉悅心靈,培養(yǎng)能力。但是要使閱讀真正有效,絕不能放任自流,消磨時光,滿足完成“閱讀課”的任務,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布置任務,讓閱讀課真正成為語文課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當代中學生激情飛揚、朝氣蓬勃,有著廣泛的閱讀興趣和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只是他們的閱讀缺乏正確的方法引領,美文選擇與學生的實際需要、高考要求不甚吻合,有的閱讀材料超出了語文范疇,變成了歷史或政治,如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制度沿革,整整8個8開頁面,字數(shù)超長,有的暴露的陰暗面太多,如制假售假之類的,不利于中學生良好世界觀的形成和價值取向引導,導致不少閱讀成為情緒化閱讀、快餐化閱讀、大眾化休閑,缺少理性分析和人文思考,最終成為高耗低效的閱讀甚至無效閱讀。閱讀與寫作脫節(jié),嚴重削弱了學生的閱讀、寫作積極性,妨礙了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突破學生的薄弱點和增長點;服務于高考同時又要區(qū)別于課堂閱讀和寫作教學,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根據近兩年高考閱讀和寫作的熱點以及走向趨勢,本課程按“永浴親情”、“感悟自然”、“敬畏生命”等八大主題八大熱點有機地分為八大板塊,精選時代感強烈、生活氣息濃郁的當代名家經典,薈萃最新時文,進行人文解讀和寫作引領,設置“人文引領”、“人文解讀”等欄目,對學生“感恩親情”、“智慧人生”、“守住心園”等諸方面的引導,進而熏陶情感,激揚青春,勵志人生;通過“人文寫作”、“主題解讀”、“思路點撥”、“素材積累”、“例文引路”等欄目,分層指導,逐級推進,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八個專題分八講完成,每一講約3個課時,美文欣賞1課時,素材積累、寫作指導1課時,優(yōu)作欣賞1課時。學生修滿18課時,考查合格,方可獲得1個學分??疾榉绞剑簳嫘〗Y或相應作文。
校本課程的觀念已經植根于每個學生的內心,校本課成為學生喜歡的課程之一。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鍛煉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在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目標,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條件,學校的特色形成是結果??简炍覀冋Z文老師的時候到了,我們要為姜堰二中語文春天的到來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王俊,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姜堰。責任編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