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的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然而,說明文往往容易會被老師上成自然科學課,迷失了語文的自我。大多數(shù)說明文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說明文教學在“淡化文體”的吶喊聲中備受冷落,各級各類的示范課、競賽課都很少涉及說明文。筆者就自己執(zhí)教的一次說明文閱讀課為例,來談談說明文的教學。
課堂上,我先用《太平廣記》中的“杜玄失?!钡墓适聦胫螅妥寣W生感知內容,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提取、篩選和整合信息。
這篇文章科學性強,層次清楚,學生似乎一讀就懂,但要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卻要用耳聽、用眼看、用心悟,才能真切地感受漢字的美。
我啟發(fā)學生說:“漢字之美美在哪里?請同學選擇感受最深的例子,有感情地朗讀,并結合自身理解和體驗說說?!庇谑牵瑢W生專心致志地在文中尋找著觸發(fā)自己內心的漢字之美。
片刻,一名學生舉起了手。我示意讓她來說。她很自然地說:“我感受最深的例子是‘曾親耳聆聽過一位著名話劇演員朗讀戴望舒的《雨巷》,那絕對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那平緩的語調娓娓引出泛著暗淡燈光的朦朧小巷,那略顯惆悵的沙啞是對如煙往事剪不斷、理還亂的追憶,那若有若無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靈深處早已塵封的往事,一詩讀完,聽者不禁淚水漣漣……’”
我追問:“怎么美?”
她若有所思地說:“那位話劇演員的朗讀把聽者帶入了一定的情境當中?!?/p>
“話劇演員怎么讀的?”
“用‘平緩的語調’‘略顯惆悵的沙啞’‘若有若無的哽咽’來朗讀的?!彼嗫炝水?shù)鼗卮稹?/p>
“我們也來模仿朗讀《雨巷》這首詩。你們推薦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朗讀?!蔽姨拐\地說。
一名女生的人氣很高。我簡單地分工:一人讀一節(jié),我先來讀第一節(jié),你按照老師的語氣、語調來接著讀。
伴隨著舒緩而又優(yōu)美的配樂,我嘗試著走進戴望舒當年的內心世界,“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用平緩的語調、舒緩的語氣朗讀著,一種孤寂、憂愁、彷徨的感覺時時襲來。
朗誦的學生也不負眾望,她的音質里似乎就帶有一種淡淡的憂郁,節(jié)奏也把握到位,話音一落,掌聲雷動。
每讀完一小節(jié),全場就是一陣掌聲。
讀完后我幽默地說:“一詩讀完,聽者不禁掌聲不斷?!迸_上臺下一陣滾動的笑聲。
笑聲過后,我又簡單地介紹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
也許是大家還在寂寥的雨巷彷徨,接下來沒有學生舉手。為了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見解,我說只要找到你感受深的例子就行,不談理由也可以。一名學生躍躍欲試,我把話筒遞給她。她顫顫地羞怯地把文中的一個例子讀了一遍:“我的家鄉(xiāng)盱眙有一處本不出名的小山,虧了南宋書法家米芾的題字“第一山”,近年來竟有不少外地游人慕名而來,讓小縣城的人頗有幾分自豪?!?/p>
我問她想不想說點什么,她遲疑了片刻還是搖了搖頭。我說:“沒關系,你還是拿著話筒。我準備了一幅圖片,你來欣賞欣賞?!彪S即,我點擊課件,出示了一幅樹木繁茂、環(huán)境幽靜的圖片。
我問她:“你覺得這兒景色怎么樣?”
她直言不諱地說:“美!”
“怎么美?”
“樹木非常茂盛,非常幽靜。”
我忙問:“你知不知這是什么地方?”
她坦然地回答說:“不知道”。
“你見到的是——”,我邊說邊點擊課件(屏幕上樹林中出現(xiàn)了刻有米芾“第一山”的石碑),“第一山?。 痹捯魟偮?,同學們忍俊不禁。
“本不知名的小山,當刻有米芾的題字‘第一山’的石碑矗立在你眼前的時候,你覺得這兒景色怎么樣?”我又問道。
“更美了!”她爽直地說。她這句簡單卻真摯的話,獲得了全場老師贊許的笑聲。
“更美了,感覺就對了。這就是漢字的魅力。米芾一寫‘第一山’,這山就——”
“這山就更美了,更加有靈性。”她娓娓道來。
“靈性!”我表現(xiàn)出十分詫異的神情說,并對她豎起大拇指,在半空中停留數(shù)秒,沒有任何其它贊許的語言。全場笑聲、掌聲一片。
緊接著,我又帶領他們簡單地欣賞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學生完全沉浸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接下來發(fā)言就很積極了。
一名學生無所顧忌地說:“‘笑’字,活潑可愛;‘哭’字,愁眉苦臉;‘巍峨’,山的高大頓顯眼前;‘嫵媚’,少女的嬌顏潛入心底。我覺得漢字的美在于它的形與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看著字形,就能想象、猜測出它的大概的意思。”
我點擊課件,屏幕上出現(xiàn)了“笑”字和“哭”字。
我問他:“你看著這兩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目不轉睛地瞅著這兩個字,說:“看到‘笑’字,我看到了一個人眉開眼笑;看到‘哭’字,我看到了一個人在張口大哭,那一點是他的眼淚?!?/p>
我恍然大悟似地說:“噢,那一點原來是眼淚?!比缓笪揖透嬖V學生,這就是漢字的魅力,讓人產生無窮的想象,透過漢字的形,我們能悟義,它的形能表現(xiàn)一種形象。今后同學們去研究一下漢字的造字法,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定能更多地發(fā)現(xiàn)漢字的奧妙。
陳建,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黃石。責任編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