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作文的內容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內容充實”,“材料豐富”,“材料新鮮”。因此,根據寫作意圖和表達主題的需要,從生活中、文本中選擇充實的材料至關重要。而高中生學習緊張,課內外閱讀時間有限,閱讀面比較狹窄,閱讀量遠遠不夠。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在考場上難免會出現(xiàn)才思堵塞、文筆枯竭的現(xiàn)象。怎樣才能做到臨考不慌,寫作有的放矢、有話可說呢?這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問題。材料豐富,是指內容豐富,主要通過平時的閱讀積累、生活積累、審美積累等獲得。
有些同學說,寫作文是“有米之炊也難為”。確實,很多同學在寫作時覺得有很多材料,可是卻有一種身困森林,不辨東西的感覺;有時,寫出來的是一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乏味材料;有時,干脆把材料不分輕重主次地羅列出來;或者干脆憑空捏造一些虛假的不合實際的材料。這樣寫出來的作文,給人的感覺是陳舊乏味、大而不當、無關痛癢、抽象籠統(tǒng)的,很難獲得老師或同學的好評。由此可見,寫作文不僅要積累素材,還要學會如何選擇素材和運用素材。
這里談談記敘類作文的選材。記敘類作文的選材要做到選材恰當,就要從材料的“真”、“細”、“情”、“新”幾個方面加以突破。
一.為“真”服務
1.弄清主題,扣緊中心。
作文總是要表現(xiàn)某個主題的。根據主題選材,要學“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唯“我”是用,唯中心是用。與主題無關的材料,即使它再生動、再形象,也不能選用。要論證“笨鳥先飛”,如果選擇一些天資本來就好的成功者事例作佐證,那就沒有緊扣主題,論證就缺乏針對性,這樣的材料就應當摒棄,要選一些天資并不突出的人或事例,說明他們是靠“先飛”作翅膀,靠勤奮作動力而成就事業(yè)的材料,這樣才算扣緊中心。有時,為了切合主題,需要對材料進行“切割”:因為一個材料往往包含不止一個主題,圍繞一個點進行選材,圍繞一個點來選角度,將材料的切入點調整好。
2.合理安排,不枝不蔓。
要做到恰當選材,就要對掌握了的典型的材料進行合理安排:或符合生活的邏輯,或根據文體結構,或依照時空順序,或遵從認知規(guī)律。作文不是堆沙子,隨隨便便一扔就萬事大吉;它需要根據主題需要進行裁剪、切割、舍棄、挑選等,從而達到自然、順氣、理中的目標。不僅如此,對材料的選取還要做到集中,不枝不蔓。這里要注意兩點:一是運用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慕名而選”,即選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二是記敘類文章的寫作可以發(fā)揚“滴水也能見太陽的光輝”的精彩,只要安排得當,敘述得法,不一定非得選用那些驚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樣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凸現(xiàn)主題。
3.把握尺度,量體裁衣。
人的衣服有長短寬窄,做到量體裁衣,就舒適無度。同樣,文章也有一定的尺度,有的主題深刻,有的相對淺顯;有的綿長幾千里,有的“短道速滑”。不同的主題需要不同的材料與之相適應。這就將材料也劃歸為三六九等:如需要反映社會題材,則材料應為嚴肅而發(fā)人深省;如需要反映個人的精神面貌,則材料應為細膩而凸顯個性;如需要反映平凡小事,則材料應為新穎而意義深刻……
二.從“細”入手
1.取“點”,舍“線”。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名人軼事,有很多重大的史實閃耀其中;在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中,又有很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閃光點。在作文時,我們不可能將如此呈線條狀的材料垂手供出,只能擷取歷史長河中或人生路上的幾朵浪花,將最精彩的一面呈現(xiàn),所選材料就是幾個“點”?!皩懢€”,因其“歷時”過長,用筆過“粗”,而往往很難出彩;而“選點”,則容易去粗取精、去舊更新,更方便用各種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生活,抒寫心曲。這也就是選材的竅門了:要選“點”,忌寫“線”。
2.取“小”,舍“大”。
很多材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去闡述。將某一個角度挑出,用心作文,就是取“小”了;同時,對那些再大再豐富的素材,也只有“忍痛割愛”了,這就是舍“大”。對于高考作文來說,從已有的材料選一個很小的自己熟悉的切入口,就是作文成功的基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于所選的材料,盡量選具備閃光點而細膩的平凡小事,從平凡中見精神,從平凡中見奇特。
3.取“深”,舍“淺”。
材料為主題服務。大材小用也好,平凡小事也罷,其最終目的是要反映深刻的主題思想。對于一則材料來說,不同的角度,可以反映不同的思想,而不同的思想有高有低、有深有淺。那么緊緊抓住那最深的一點,則有利于主題思想的表達。因此,選材就要學習圖釘,受力面大而入口小,不費什么勁就可以直達目的,何樂而不為?摒棄淺顯,達到深刻,才算選材成功。
三.替“情”著色
1.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世界的熱情人。
選材,作為作文的必經之路,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作者對外在世界的感受。而對人事景物淡然漠然,漫不經心的人或不熱愛生活的人,對事物形象不可能有情感性的感受。所以要寫好文章,必須關心時代,投身社會,熱愛生活,關注自然。同時,要注意調動起多種心理功能,觀察外物時,要注意體驗;深入感受時,要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情感充分激發(fā)起來。只有感動了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2.看中生活給予的感動,提煉生活給予的一切。
人是時常會被生活所感動的。而具有生活味的情感最能打動人,一個場景、一句暖言、一次攙扶等等,生活給予的有很多是情感的源泉,只要你用心挖掘生活的深井,濃濃情泉就會噴涌而出。但絕不意味著生活原生態(tài)的情感就一定能打動人。一篇只是表達膚淺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的作文,是無法打動人的。情感生活味應是對生活的提煉,是富有表現(xiàn)力和藝術張力的情感。它恪守“三不主義”:不夸張,寫作時對情節(jié)不夸大或縮小,防止內容變形失真;不失實,內容要經得起推敲,即使是細節(jié)也應合乎情理,給人真實感;不矯情,感情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人之常情,而不是牽強和外加的。因此,我們在選材時,一定要用眼睛去辨別,用心靈去感受。
3.丟掉忌諱和禁區(qū),蕩漾頓悟和宣泄。
作文之時,有人總喜歡套上很多“緊箍咒”。其實,作文不必有太多的忌諱和禁區(qū)。只要是健康的、積極的、有價值的,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要表達的最好的素材,我們就應該拿出勇氣去表現(xiàn)它。當一股勇氣驅使著我們打開緊鎖的內心,禁錮得太久的情感和素材就會化作寫的沖動,化作一種表現(xiàn)欲,一吐為快,不吐不快,作文在情感需求和思想發(fā)展的軌道上滑行,作文也就成為自我的釋放、情感的宣泄和心靈的頓悟。這樣,我們又何愁寫出的作文不真實、不感人、不充滿真情實感?
四.依“新”作文
1.吐故納新,舊題新作。
在選材上,是不是凡是舊的、過去的就一概棄之如敝帚呢?顯然不行。要拋棄的是那些老套的人云亦云的東西;對于有些內涵豐厚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樣的材料,如果能從新的角度來點化、突破、引申,用來表現(xiàn)新的主題,也能出奇制勝,讓人耳目一新。因此,要挑選健康的、熟悉的、獨特的、典型的材料,要從新的角度來使用舊材料。
2.巧設角度,逆向切入。
作文要想出新出奇,不妨變換一下角度,在選材上動腦筋——從反面切入,從別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及的領域切入。如中國歷史上有西施、貂蟬、楊貴妃、王昭君四大美女。中國歷史上也有黃帝時代的嫫母、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鐘離春、東漢時賢士梁鴻之妻孟光、東晉時許允之妻阮家女四大容貌丑陋之女??梢赃x擇美女當中的德行差的人作評,也可以選擇丑女當中德美才佳之人作評。
鐘國梁,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西新余。責任編校:左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