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領域內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古典詩詞。大多數古典詩詞雖字數簡短,但卻包含著巨大的容量,所以一直受到高考出題人的青睞。而高考古詩詞鑒賞題大多又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那些古文功底弱的考生就只能望“題”興嘆了。但筆者認為只要熟悉了古詩詞的一些知識和一些常見的答題技巧,這類題目的大多數分數我們的考生還是能夠得到的。為此,筆者對古詩詞的一些知識和一些常見的答題技巧做了以下整理,希望對考生的復習有所幫助。
一.《考綱要求》: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二.抓好鑒賞的切入點:
1.從標題入手。
2.從作者的生平情況及藝術風格入手。
3.從注釋及題目的相關提示入手。
4.從作品中所選取的物象入手。
5.從作品中的重點詞語入手。
三.常見題型及套路。
(一)表達技巧類:
命題形式: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的描寫中,請結合詩歌進行賞析。這首詩歌是怎樣動靜結合的。等等。
解題套路:(1)指出運用的手法。(2)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要結合詩歌具體分析。(3)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二)形象意境類:
A.形象
命題形式: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形象的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題套路:(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
示例:試分析下面詩中畫眉鳥的形象。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詩歌描寫了一只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形象。其中一二兩句具體描寫鳥出籠后自由飛翔,無拘無束地歌唱的特點。其實畫眉鳥的形象就是擺脫束縛后自由舒暢的詩人自身形象的寫照。
B.意境
命題形式: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題套路:(1)描寫的景象。(2)意境的特點。(3)作者的思想。
(三)語言特色類
命題形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風格?談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詩歌中哪句話或哪個詞或哪個字比較妙,妙在哪里?
解題套路:(1)總述語言特色。(2)結合作品具體分析。(3)這樣的語言的好處。
(四)思想內容類
命題形式:請分析某句詩的思想感情,內涵。概括詩歌的主要思想內容和內涵。闡述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tài)度,主張。
解題套路:(1)塑造的形象。(2)作者的感情。(3)作品的思想意義。
籠統(tǒng)地說:從藝術節(jié)手法和內容兩方面入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具體題目。
四.詩歌之比較鑒賞
所謂比較鑒賞就是將語言、內容、形象、表現手法相近或相反的兩首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鑒別、賞析。
古典詩詞比較鑒賞題測試形式大體有如下幾種類型:
1.比較人物形象的特點與意象的內涵。
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詩人的形象(亦稱抒情主人公)和詩人之外的特定對象的形象。解答此類題,要把握刻畫人物的常用方法,諸如細節(jié)刻畫、烘托、對比、襯托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語境中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
例: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并分析詩人通過塑造的采蓮少女形象,各表達出什么樣的感情。
采蓮曲 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
荷花深處小船通。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逢郎欲語低頭笑,
碧玉搔頭落水中。
答案:兩首詩中的采蓮少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王詩中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驚喜之情。
2.比較情感基調。
古典詩詞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產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憑空而發(fā),總要借助一定的物象來傳達。解答此類賞析題,要細心捕捉詩詞字里行間的情感信息,找出能傳達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調,從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振。
例:下面兩首唐詩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試簡要分析兩首詩感情的不同之處。
送柴侍卿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
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這里要求比較賞析兩詩不同的情感基調,扣住《送》詩“不覺”“一道”“何曾”等詞細心品味,就會把握詩中表達了灑脫、樂觀、豪爽的感情;扣住《黃》詩“煙花”“孤帆”“盡”“唯見”等詞反復品味,就能理解到詩中表達的惆悵、難舍、牽掛的感情。
3.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
古典詩詞講究遣詞煉句,甚至有人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詞煉句其實就是作者力求選擇最能準確傳達自己情感的詞句。解答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題,可以按照分析詞語含義、結合作品具體分析、表達技巧與表達作用的步驟來進行。
例:閱讀下面兩首詩,簡要分析李詩中“逐”字和曾詩中“倚”字的不同表達效果。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
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
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結合作品內容,進行細致分析后,便可以按照具體答題格式進行答題:李詩中的“逐”字運用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氣。曾詩中的“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描繪出小人得志、倚勢猖狂的丑態(tài)。
4.比較意境的營造。
優(yōu)秀詩詞作品總是情與景、意與境交融,感染力強,具有永久藝術魅力的。對詩詞意境的揣摩,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
例:下面兩首唐詩都寫了“山中”景色,簡要說明各有什么特點,各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山中 王 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山中 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第一首詩中的“高風晚”“黃葉飛”是一派蕭瑟凄涼的秋景,烘托了“悲”與“念”的復雜心情,抒發(fā)了作者寓居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和歸鄉(xiāng)之思。第二首詩中的“白石”“紅葉”“空翠”,色彩鮮亮斑斕而富有變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圖,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悅之情。
5.比較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藝術手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方式。解答表達技巧賞析題,要結合具體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分析+表達作用”的格式進行表述。例(略)
附:特殊意象
柳(送別留戀),月亮(思家想人,盼望團圓),鴻雁(書信傳情),松、竹、梅、菊、荷花(高潔品格),桃花(美人),鳥(自由),蓮(愛情),梧桐、芭蕉(悲涼、凄苦),杜鵑,俗稱子規(guī)(凄苦、思鄉(xiāng)、懷親),蟬(高潔),寒蟬(悲涼),鷓鴣(旅途艱險、離愁別緒),冰雪(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南浦(水邊送別),長亭(陸上送別),烏鴉(衰敗荒涼),猿啼(悲傷),羌笛(凄切);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芳草(離恨),蟋蟀,又叫促織(懷念征人),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丁香(愁思或情結),鴛鴦(恩愛的夫妻),梅子的成熟(少女的懷春),馬(奔放),雞狗(田園),東風(春光),西風(落寞),海浪(人生的起伏),水(歲月短暫,時光流逝,綿綿的愁思等)……
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的表達技巧指的就是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時所運用的技巧。鑒賞時要注意四大方面:一.表達方式;二.表現手法;三.修辭手法;四.抒情方式。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其中兩種表達方式比較常見,描寫,白描,工描,細節(jié)描寫,直接描寫,間接描寫等;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2.表現手法:聯(lián)想,想象,類比,象征,渲染,烘托,對比,反襯(襯托),托物言志,賦、比、興,虛實相生,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情景交融,用典,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樂景哀情。
3.修辭手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反復,夸張,設問,反問,雙關,頂針,通感等。
喬正明,語文教師,現居湖北襄陽。責任編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