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鄉(xiāng)思是一碗家鄉(xiāng)的熱干面
又到了中國的新年。在海外過中國新年最思念的是什么呢?
想當年剛來美國過中國新年時,最渴望的就是看到中國央視春晚節(jié)目。家里沒有衛(wèi)星電視,為了能看到中國央視春晚,天還沒亮就驅車一個小時跨州趕到有衛(wèi)星電視的一位華師校友家,早早等在電視機前。如今,資訊發(fā)達,不僅隨處能看到春晚,而且還可以提前知道所有的節(jié)目內容和春晚的準備細節(jié),神秘感和親切感已經(jīng)全無,看春晚的激情也大大打了折扣。
每逢中國新年是一定要給家人打電話的。剛來美國過中國新年時,電話費是每分鐘4美元多,一不小心,當月的電話費就會破百元。對于一個收入有限、每月不得不精打細算過日子的留學生,每分鐘談話都要看著表。我們還經(jīng)歷過過年那天,由于百萬華人同時往家里打電話,線路異常繁忙,常常從早上一直撥到晚上才打通的時候。那一天大洋這邊的人因為最后電話終于打通,心情從郁悶失望到興奮,大洋彼岸的家人也整整苦等了一晚上。如今在開車的路上、在地鐵上、在上下班的路上隨時隨地都可以拿起電話打給家人,還可以通過視頻對話,看到家人的面孔。許多過年的專門問候語例如“家人都好吧?”“好想家人”平時都說過很多遍,過年給家人打電話的那份激動心情也全然沒有了。
往年過中國新年,最想的是吃中國的餃子。因為住在遠離華人的地區(qū),平時想吃餃子很不容易,每次過年都要和華人朋友一起包很多餃子,然后痛痛快快享受一餐。如今,住在紐約這個生活方便的地方,不僅隨時可以買到餃子或者買到材料自己包,還可以包各種餡的,地菜餡、芹菜餡、韭菜餡、白菜餡、香菜餡……,應有盡有,過年吃餃子也不再稀罕。
但是過中國年,還真有一樣想要的東西沒有,在紐約也找不到,這就是正宗的家鄉(xiāng)熱干面。
熱干面,是家鄉(xiāng)武漢人過早(早餐)的一種小吃。我印象中傳統(tǒng)的小吃熱干面的面條是黃黃的,面里像是放了雞蛋(其實是放了堿的原因)。通常的做法是將帶堿的面煮好后攤涼,吃時用竹制的漏勺裝上面條,先放在開水里燙一燙,然后放上芝麻醬,放上碎蘿卜干,放上醋,放上黑黑的粗醬油,喜歡吃辣的人再放上一勺紅紅的辣椒醬,最后在表面上撒上蔥花,再一起用筷子攪拌。還未入口,香氣早已撲鼻,不能自已。吃起來更是很香。當年每天一大早,街上小吃攤上,一排排人有的蹲著,有的站著,用筷子挑起面,然后齊刷刷,呼啦啦往嘴里送的場面是武漢街頭的一景。即使在“雞鴨魚肉滾下來,野味山珍請上臺”的今天,熱干面和豆皮這兩樣小吃仍十分受歡迎,成為家鄉(xiāng)武漢特色小吃的代表。
記得小時候上學時,一出家門口,路邊就是小吃攤。上學途中,一定要來一碗熱干面,再加上一對米粑。那時的熱干面是二兩糧票一角錢一碗。每次看到師傅燙好面,往上撒芝麻醬的時候,我都是眼盯著師傅那放芝麻醬的手,希望那手能在碗上方多停留一會兒。有時還會接過碗再送回去,懇求師傅:“師傅,您家多把點芝麻醬沙!” 放學回來,??吹侥菐煾涤靡浑p剛掏過爐子而未洗的手,在一張油乎乎的方桌面上將煮好的面條上下翻動,讓面攤涼。師傅臉上的汗直往面里掉,路邊走過的車塵土飛揚,直往里撒“胡椒”,但即使把這些看在眼里,也絲毫阻擋不住我們對熱干面的喜愛。從小學起幾乎每天上學一碗,一直到中學畢業(yè),這肚子里面至少裝有成千上萬根面條。
一個人兒時的生活方式將影響人的一生。就這樣,我這個“文化胃”,在美國多年也難改變,獨愛面條,特別是熱干面。置身美國,我自己常常做熱干面供自己和家人品嘗,我也曾用熱干面去招待湖北武漢老鄉(xiāng),受歡迎的程度每每勝過龍蝦海鮮。家鄉(xiāng)人和我的感覺一樣,覺得逢年過節(jié)能吃上一頓熱干面才是一份享受。記得一次聚會時一位朋友來晚了,因為未能吃上熱干面而抱憾不已,我真能理解他那時的心情。
在美國做熱干面不難找到代用品:用一種叫spaghetti的面條代替含堿的面,看上去也是黃燦燦的,這是一種精加工的面條。芝麻醬和蘿卜干在中國超市都不難找到。雖然面是精加工的面,煮出來也很漂亮,芝麻醬充足(每次我都會狠狠地放上幾大勺,以解兒時吃不足之恨),各類醬油齊全且精致,但吃起來總覺得味道不如在那油乎乎的桌子上用“五爪金龍”攤涼的含堿的面那么香。什么都是家鄉(xiāng)的正宗,離開本土的東西會變異。每次回國我都想躲開每天山珍海味雞鴨魚肉的猛烈襲擊,一人躲在無人處靜靜品嘗家鄉(xiāng)的熱干面。
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看,熱干面其實并沒有什么,不過是一堆碳水化合物而已。但什么時候想起,那味道什么時候都不會忘記。那熱干面的香氣其實是鄉(xiāng)氣,它曾伴我們成長,它融入我們的血液,無論我們身處何方。
真的,在美國過年,最想吃的還是熱干面。
2.百聽不厭的思鄉(xiāng)曲《春節(jié)序曲》
中國人有過年的悠久傳統(tǒng),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有關春節(jié)的傳統(tǒng)音樂和歌曲卻不多(臺灣至今還流行一些膾炙人口的新年拜年歌)。春節(jié)期間我們聽得比較多的與過年有關的歌有陜北的《五哥放羊》、湖北的《龍船調》、以及東北的地方小調,但均不太普及。春節(jié)期間廣東到處都可以聽到的《步步高》等音樂,還有取材山西民樂的《喜洋洋》,也不是專為春節(jié)創(chuàng)作的。找來找去唯一有一首可以說家喻戶曉的描寫春節(jié)的音樂,那就是《春節(jié)序曲》。
《春節(jié)序曲》是作曲家李煥之的代表作品《春節(jié)組曲》中的第一樂章《序曲》。李煥之生于香港,祖籍福建晉江。在陜北生活時期,李煥之有幸接觸并記錄了大量優(yōu)秀的陜北民間音樂,構思了《春節(jié)組曲》?!洞汗?jié)組曲》共分《序曲》《情歌》《盤歌》《燈會》四個樂章。其中完成于1956年《序曲》,后來常常被音樂會單獨演奏,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倪@首《春節(jié)序曲》。
《春節(jié)序曲》是一首明快、粗獷而熱烈的樂曲,開始時的引子由樂隊全奏的宏大音響揭開了民間節(jié)日歌舞的序幕,第一段是淳樸、優(yōu)美的舞蹈性的音樂,表現(xiàn)了秧歌群舞的生動場面和熱烈氣氛,音樂表現(xiàn)了人們難以抑制的喜悅和激動心情。中間部分是一個抒情性的對比段落,主題旋律十分抒情優(yōu)美,節(jié)奏舒展,速度徐緩,與第一部分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了人們在節(jié)日中相互親切的祝福和問候,也抒發(fā)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第三段是第一段音樂的緊縮再現(xiàn),音樂更為緊湊和熱烈,火熱的旋律,跳蕩的節(jié)奏音型,表明又開始了更熱烈的群舞場面,并加入了民族打擊樂器,將音樂逐步推向高潮,在歡騰的氣氛中有力地結束,節(jié)日的歡騰景象和人們的喜慶心情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首樂曲旋律明快、節(jié)奏鮮明熱烈、極富有民族風格,非常悅耳,讓我百聽不厭。
我喜歡兩個版本。一個是中國青年指揮家彭家鵬指揮的維也納民族交響樂團在金色大廳演奏的版本,還有一個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團陳燮陽指揮的民樂版本,這兩個版本各有特色。但我覺得西洋樂曲演奏更有氣勢。維也納民族交響樂團對這首中國音樂的詮釋讓我想到音樂是無國界的。從他們演奏的神情中,我看到了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普天同慶的場面。
每聽到歡快熱烈的樂曲的第一段,總讓我想起北方農村扭秧歌的樸實農民,他們身穿白色衣褲,頭上扎白毛巾,腰里扎著紅綢。第二段中抒情的雙簧管總把我?guī)У搅岁儽备咴肫鸫祮顓?、剪窗花、住窯洞、吃羊肉泡饃的生活(多年前回國,我曾到過陜北高原,看到過那里人們的生活境況)。隨后深沉的大提琴齊奏總讓我想起了著名油畫羅中立《父親》中父親那布滿皺紋的臉——那代表中國農民世代臉朝黃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的形象。
在音樂聲中,我仿佛看到春節(jié)前那些騎摩托車奔波兩千公里從廣東趕回四川回家的農民工摩托車隊;看到那些節(jié)日前在車站排了幾天的隊買到車票渴望歸家的人們;看到那些節(jié)后告別打工的父母、背著干糧走幾十里山路去上學的孩子們;音樂還自然讓我想到大洋另一端,翹首盼望海外游子回家過年的年邁的父母和親人。
這首樂曲更多讓我聯(lián)想到的是千年來總在逆境中生活的一個民族的那種堅韌、頑強、勤奮、犧牲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個春節(jié)我把《春節(jié)序曲》至少聽了十遍。每聽一遍,都會像第一次聽那樣激動不已。
這還不夠,我干脆把手機的彩鈴也換成了一段《春節(jié)序曲》。
3.圣誕節(jié),是對美國人的一次精神洗禮
中國這幾年時興過圣誕節(jié)了。
在這個與中國習俗毫不相干的節(jié)日里,商店外面擺放著圣誕樹、櫥窗里放進馴鹿和雪花、商家店鋪里放出輕快動聽的圣誕歌、白胡子的圣誕老人在門口招攬客戶。在目前消費主義至上的氛圍中,中國圣誕節(jié)只不過又多了一個年輕人追求時尚、商家追求利潤的節(jié)日。
中國人很富有創(chuàng)意地將進口節(jié)日迅速“國產(chǎn)化”。平安夜舉家外出吃飯、購物、贈送蘋果,因為蘋果中的“蘋”與平安夜的“平”同音,借此祈禱來年平安無事。四川成都的圣誕樹頂著一個骰子,樹上掛滿了麻將牌和中國燈籠,成都人以愛打麻將著稱,借此恭祝來年打麻將時能“大胡”一把。
而遠在萬里之外的紐約,平安夜商場和餐館紛紛關門,教堂門洞大開,圣誕彌撒活動迎來許多相識和不相識的人們。紐約第五大道的圣·派屈克大教堂和華爾街的Trinity 大教堂、Riverside 大教堂,這些著名的教堂都涌進了數(shù)千人的平安夜祈禱者。全美各地人們所屬的教會無論大小,都有類似的活動。在管風琴的伴奏下,教堂演唱的圣誕歌曲優(yōu)美動聽、震撼人心。
每年的平安夜,都是人們在這里分享彼此對于家人、朋友、他人的關懷與愛、表達內心祝福的日子。它也是人們重溫仁愛、和平、忍耐、感恩、行善、誠信、包容基督精神的時刻。牧師說:基督的降生是為了拯救世俗的臣民,是為了給他們第二次生命。耶穌能拯救世人,你也可以用你自己的努力去影響他人、去拯救周圍的人。
平安夜彌撒結束前,燈光暗下,人們秉燭唱起圣誕贊美詩《平安夜》。耶穌的降生并不張揚,一切都那么平靜,一切又都那么安詳,在這樣的氛圍中全體禱告者將對世人平安的祝福默默灑向這個仍舊不安寧的世界。聲音輕柔的合唱《平安夜》,是對人們心靈的一次洗禮。
我的美國好友史密斯一家有一個傳統(tǒng),每到平安夜,都要看一遍1946年拍攝的老片子《生活真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這個傳統(tǒng)在他們家從父親開始,已經(jīng)堅持了幾十年。
影片《生活真美好》講的故事在美國已經(jīng)是家喻戶曉。一位叫做喬治·貝利的人樂善好施,將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生活在小鎮(zhèn)上的人們。鎮(zhèn)上貪婪的富人波特總在找機會占有鎮(zhèn)上所有的財富。為防止這位為富不仁者攫取財富,喬治·貝利的父親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出租公寓公司以幫助鎮(zhèn)上的窮人,喬治繼承了父親的產(chǎn)業(yè)和助人精神。圣誕節(jié)前夜,喬治的叔叔比利去波特的銀行存款時,誤將裝有8000元的包遺忘在柜臺上,波特看見錢之后將這一大筆錢藏了起來。當喬治·貝利發(fā)現(xiàn)錢丟失后,馬上意識到自己負有責任,會送去坐牢不說,父親辛苦創(chuàng)立的公司還面臨破產(chǎn),波特將順勢獲得鎮(zhèn)上的全部財富。
想到自己一生放棄升學、放棄夢想,留在小鎮(zhèn)上接管了父親的出租公寓事業(yè),一直苦心經(jīng)營,最后卻面臨破產(chǎn)和牢獄之災,覺得自己無足輕重、是個失敗的小人物,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他,太陽也照常升起,百無聊奈的他想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正當他要從橋上跳入冰冷的河中時,深愛他的妻子和鎮(zhèn)上人們的禱告顯靈了:天使將他救起。了解了喬治的想法后,天使帶他去到那個“喬治從未出生過的世界”,讓他看看——這個世界沒有他,會是怎樣。
喬治發(fā)現(xiàn)沒有他救人,弟弟在九歲時掉進了冰窟窿早已不在人間;喬治發(fā)現(xiàn)沒有他,媽媽變成了一個古怪苛刻的老太太;沒有此生值得愛的人,妻子變成了一個孤苦凄涼的老處女;沒有他,比利叔叔在公司破產(chǎn)后進了瘋人院;在監(jiān)獄里呆了20年后喬治發(fā)現(xiàn)小鎮(zhèn)上最漂亮的女孩已經(jīng)誤入歧途,喬治發(fā)現(xiàn)他的許多朋友由于沒能住上他提供的物美價廉的出租公寓而生活困苦;喬治發(fā)現(xiàn)社區(qū)全是急功近利的夜總會,因為沒有喬治的辛苦工作和無私奉獻,社區(qū)早被為富不仁的商人占據(jù)……
“這個世界如此瘋狂,還是讓我回到原來的世界,讓我和我的妻子兒女們在一起,讓我和鎮(zhèn)上的親人朋友在一起。什么都不重要了,去他的破產(chǎn),去他的坐牢,我寧愿在牢里過圣誕節(jié),也不能離開這個世界,也不能放棄我能給予他人的溫暖與快樂?!?/p>
喬治回來了。他在雪地里奔跑著,他向心愛的純潔美好的社區(qū)、他心愛的善良可愛的鄰居、向所有的人說“圣誕快樂”,他擁有多么美好的一切,為什么要絕望,為什么要放棄?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回到家看到的是在逮捕他的警察背后,是大群鎮(zhèn)上善良的人們。盡管他們都不富裕,卻愿意拿出一塊、兩塊慷慨解囊,從出生起到現(xiàn)在的與人為善,令他得到眾人的禱告、上帝的關照、天使的守護和無私的饋贈。
故事告訴善良的人們:當你們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絕望,千萬不要放棄,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你們,會是一片黑暗。你每天為他人做一件事,都在改變這個世界。為了愛你的人們,請你堅持下去。
史密斯太太說,幾十年來每次看到這里,她都會受到激勵,禁不住流下熱淚。
過圣誕節(jié),是對這些普通美國人的一次精神洗禮。
湯偉,旅美學者,現(xiàn)居美國紐約。責任編校:曉 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