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鍬挖不出水井。同樣,一番事理,也不是憑一口氣就能講清的,需逐段逐層、步步為營地闡述論證。可以說,要透析事理,首先關涉的是論證思路的拓展問題。所謂思路,是根據(jù)特定的表達需求,思維開拓、延展的路徑,是作者對客觀事物觀察、理解、認識的反映過程。初學議論文的同學,往往思路閉塞,只好采用“戴帽+穿衣+著靴”的三段式。正像解數(shù)學題,光有結論而沒有運算過程一樣,寫議論文缺乏推理過程,是不能說服讀者的。
拓展論證思路,透切分析事理,可以借助于圍繞中心論點,運用一定技巧,合理設置分論點的做法。
一.分解法
中心論點一般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組成。所謂概念分解法,就是對論點中主要的概念進行分解,進而形成幾個分論點。
1.并列式橫向分解
任何事物都由許多“要素”構成,都有其許多不同的側面。揭示這些“要素”或側面,也就揭示了整個事物的本來面目。橫向分解,就是從幾個互相并列的角度去分析論證中心論點。即將論點分解成幾個并列的要素,組成分論點,逐一加以論述,最后加以歸納,得出結論。
例1:《昨天·今天·明天》。
提出論點(或論題)后,可作這樣開拓:
①有的人沉溺于昨天(或自傲于昨天的成功與輝煌,或悲傷于昨天的失敗或苦難);②有的人則老是幻想明天(或幻想有朝一日成為偉人、富豪,或把什么都留待明天);③但更多的人則注重今天,珍惜今天,他們終于干出不平凡的事業(yè)。
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一歸納:昨天已成歷史,適當?shù)鼗仡櫴潜匾模鞘菫榱丝偨Y經(jīng)驗教訓,為了今天和明天工作更順利有成效。明天是希望,是我們追求的方向、目的,不展望未來就會失去信心、方向和動力。但未來的美好有賴于今天的努力,所以重要的是抓住今天,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
掌握這種分解概念開拓思路的方法,關鍵在于要善于從并列的幾方面作多角度分析。
(1)從類別和性質角度設置分論點。
例2:《人美貴在心靈》。
寫這一題時,我們可將“心靈”分解成“品德”“思想”“行動”“奉獻”等,再進行加工改造,使之具體化,則可形成下面幾個分論點:
①人美不在外貌而在品德;②人美不在服飾而在思想;③人美不在外表而在行動;④人美不在位高而在奉獻。
(2)從方法和途徑角度設置分論點。
例3:《詩意地生活》。
中心論點:人應當詩意地生活。
①詩意地生活,源自人們內心的和諧;②詩意地生活,需要人們從閱讀中汲取養(yǎng)料;③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讓自然撫慰自己浮躁的心靈。
(3)從意義和影響角度設置分論點。
例4:《談意氣》。
中心論點:意氣,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①充滿意氣的人是堅韌不屈的,他們不畏風霜,不畏冷雨;②充滿意氣的人是勇敢不懼的,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③充滿意氣的人是自信樂觀的,他們笑對坎坷,撥云見日。
(4)從中心論點所涉及的人、事、物等角度設置分論點。
例5:《說“安”》。
中心論點:安家、安國、安邦,必先安心。
①志者,必先安心;②治者,必先安心;③智者,必先安心;④知者,必先安心。
2.遞進式縱向分解
循著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讓思維順著由表及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特殊到一般,由歷史到現(xiàn)實等的路子,一步步地深入下去,展開說理。在論證上表現(xiàn)為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多采用引申、層進、演繹等推理方法。
例6:《談“忍”》。
如果以“要有忍的美德”為論點,論證思路就可這樣開拓:
①忍是一種美德,能使人得益,因為生活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不如意的、令人氣憤發(fā)怒的事。發(fā)怒往往會使人失去理智,就會壞事,所以要提倡忍;②青少年情緒偏激、好沖動,尤應有忍的美德;③但忍是有原則、分對象、有限度的,對壞人壞事決不能“忍”;④忍是一種修養(yǎng),所以應從加強思想修養(yǎng)人手,培養(yǎng)忍的美德。
第一層闡述提倡忍的原因;第二層進一步闡述普遍性中的特殊性;第三層又進一層闡述“忍”與“不忍”要辯證的對待;第四層揭示“忍’的實質。這樣圍繞中心論點逐層深入地展開說理,文章思路自然暢達,論證也就容易深透了。
例7:《談“讓”》。
中心論點:讓,是一種美德。
①讓,是一種寬廣和崇高;②讓,可以讓我們贏得尊重;③讓,需要更多包容與大度。
掌握這種開拓方法,關鍵在于把握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逐層深入地提出分論點,并作深入的分析。同時要特別注意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一般來說,縱向開拓的前后順序是不能隨意顛倒的。
3.對照式反向分解
即將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對照比較,從正反兩個方面提煉分論點??梢允欠终擖c的對比展開,也可以是對分論點的辯證分析。
事物往往有其對立面。反向開拓,就是從論題的反面著眼,把思路向與論題相反的方向延伸,通過否定,來達到論證論點的正確與必要性。
命題作文??捎梅聪蜷_拓的寫法,因為命題人總是針對現(xiàn)實命題的。如“要廉潔奉公”,是因為現(xiàn)實有不廉潔奉公的人和事存在,“談尊師”,因為有不尊師的現(xiàn)象存在,等等。
例8:《學習要循序漸進》。
正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有學習不循序漸進的現(xiàn)象存在,所以論證時,就可以先從學習不循序
漸進的情況寫起。論述它的危害之后,再提出正確的做法,并闡述清楚如何循序漸進。當然,也可先正面闡述學習循序漸進的好處,再闡述不循序漸進的錯識與危害,最后得出結論。
例9:《談個性》。
中心論點:在合適的個性中彰顯人生的精彩。
①個性不是刻意的標新立異,而是合理的思維創(chuàng)新;
②個性不是新潮的奇裝異服,而是有禮貌的行為舉止;
③個性不是隨意的放浪形骸,而是高尚的思維品質。
二.析因法
任何事物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有果必有因。如果我們把議論文的中心論點當作“果”,就可以分析出幾條使之產生、成立的“因”,并將其作為議論文的分論點。
例10:《逆境與成才》。
若以“逆境往往能造就人才”為中心論點,就中心論點分析其成立之因,可得出如下幾個分論點:
①因為逆境能造就強者(環(huán)境愈是艱苦,條件愈是惡劣,往往愈能磨煉人的忍耐力,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②因為逆境能使人學會思考(窮則思變,身處逆境時,會逼人去冷靜思考,深入實際,了解生活);③因為逆境能鍛煉人的意志(在逆境中,由于環(huán)境的艱難就更容易磨煉人的意志,創(chuàng)造出奇跡來)。
有時為了論證能進一步深入,常可在論述了“為什么”之后,再論一個“為什么”。比如上例在論述為什么“逆境能造就人才”之后,還可以再論述“為什么有的人在逆境中成才,而有的人卻不能,甚至在逆境中毀滅?”這樣就把問題引向了更深一個層次——闡述成才的內因和外因的關系上,論證當然就更深更透了。
例11:《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中心論點: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①世界千變萬化,事物是復雜的,因此答案是豐富多彩的;②人們看問題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豐富多彩的;③評判事物的標準不同,因此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三.設喻法
指運用一些能和論點構成類比或比喻關系的故事、寓言、事物來活躍思路,展開論證的一種開拓的方法。這種方法一般作為前面兩種思路拓展的輔助,當然通篇使用這種思路的文章也不乏其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以鄒忌受妻、妾、客蒙蔽的事來類比說理,生動地闡述了齊王也受蒙蔽的道理。而《勸學》,則通篇都是用比喻來闡述道理的。
運用這種開拓方法,要緊的是善于聯(lián)想,尋找到與論點有某些相似點的事物,然后扣住相似點展開說理。
例12:《做學問要博采精取》。
要論證“做學問要博采精取”,可以從蜜蜂要釀造一公斤蜂蜜,必須在幾百萬朵花上采集花粉這一點上展開;闡述“對青少年思想教育重在正面引導”的問題,可以“鯀禹治水”一堵一疏效果截然相反這一點來類比,等等。
這種論證思路的拓展,全文思路一般可以如此展開:
①引出論點→②引述設喻材料→③分析材料,揭示寓意(主要揭示與論點吻合的意義點)→④類比現(xiàn)實生活,進行闡述(重點)→⑤小結。
總之,拓展論證思路,分解中心論點,一定要講求邏輯關系的嚴謹。
1.分得清。分論點之間界限要清楚,不能互相交叉重疊,不能有包容關系。
2.論得透。每一分論點的闡述最好控制在250字左右??上扔靡痪湓掽c明分論點,然后結合事例簡要地分析議論一番,最后總結。
3.點得準。分論點要準確得當,先后順序要合乎邏輯,合乎情理。
4.扣得緊。一是所列的幾個分論點應從同一角度回答同一問題,不能一個從“類”的角度,一個從“因”的角度,造成邏輯混亂。二是分論點必須緊緊圍繞中心論點來展開,要很好地服務于中心論點,切忌另起爐灶而置中心論點于不顧。
至于何時何處選擇運用何種思路拓展方法設置分論點,可視具體情況靈活確定。
例13:《要學會尊重》。
論證“要學會尊重”這一論點,可運用分解法,將“尊重”的對象分解:他人、自己、國格,這樣可形成層層遞進的三個分論點:
①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習慣、信仰);②要學會尊重自己(不為蠅頭小利出賣自己的靈魂與肉體,自尊自愛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③要學會尊重國格(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維護捍衛(wèi)我們國家的尊嚴,也尊重他國)。
此題也可以運用“析因法”。討論:“為什么要學會尊重?”這樣可形成下列三個分論點:
①尊重別人,可以避免傷害別人的自尊心;②尊重別人,可以使他人擁有自尊與自信;③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④互相尊重,可以使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社會和諧。
張慶山,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揚州。責任編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