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對關聯(lián)理論缺陷的微觀性批評

        2012-02-18 04:38:46孟建鋼
        外語學刊 2012年6期
        關鍵詞:聽話者關聯(lián)性意圖

        孟建鋼

        (湖南科技大學,湘潭411201)

        1 引言

        自1986年關聯(lián)理論問世后,該理論一直飽受爭議,褒貶不一。在肯定關聯(lián)理論的同時,不少人也對關聯(lián)理論的缺陷進行了批評(喬娜2010,胡旭輝2008,何奕嬌2007,Hu Xu-hui 2007,熊學亮 2005,何自然 吳亞欣 2004,王建國2003,徐盛桓2002,姜望琪2001,劉國輝1999,何自然 冉永平1998,曲衛(wèi)國1993)。這些批評基本上是從宏觀上展開的,大都顯得過于寬泛,有些批評或不夠客觀、或過于偏激,或因誤解所致。對此,本文將在微觀上對關聯(lián)理論的缺陷進行分析。因為只有從微觀上對關聯(lián)理論的缺陷進行分析,批評才會更加具有客觀性和說服力。筆者將針對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的《關聯(lián)性:交際與認知》(以下簡稱《關聯(lián)性》)存在的一些代表性缺陷進行剖析①。

        2 一些重要定義的問題

        2.1 關聯(lián)性定義問題

        綜觀《關聯(lián)性》全書,作者始終沒有對“關聯(lián)性”在性質上給出一個定義,這在邏輯上是說不過去的。在一本專門論述“關聯(lián)性”的專著中,如果不首先在性質上給出定義,就無法從其他層面進行深入的論述和說明。雖然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書中就這個問題作了解釋:“我們并不力圖給普通的英語單詞‘關聯(lián)性’下定義?!P聯(lián)性’是一個模糊性術語……在人類每一種語言中它都沒有一個精確的解釋。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對英語單詞‘關聯(lián)性’作一個合適的語義分析會解釋清楚一個科學心理學的概念”(Sperber&Wilson 2001:119)。從這段說明中,可以看出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其實也意識到應該在性質上給關聯(lián)性下一個定義,但卻知難而退了。他們認為對“關聯(lián)性”這個詞進行語義分析無助于解釋一個科學心理學的概念,但這種觀點其實跟他們隨后提出的看法是相矛盾的:“不過,我們的確認為科學心理學需要一個很接近關聯(lián)性一般語言概念的概念,換言之,我們認為有一種重要的心理特性——一種心智過程的特性——關聯(lián)性一般概念大致近似于該特性,將其也稱為關聯(lián)性(在此是技術性地使用該術語)很合適。我們力圖要描述這個特性:將關聯(lián)性作為一個有用的理論概念來定義”(Sperber&Wilson 2001:119)。顯然,后面這段話表明《關聯(lián)性》作者還是覺得有必要在性質上給“關聯(lián)性”下一個定義,但為此又過于勉強而不可為,因而選擇放棄或者說選擇避重就輕。

        這里,所謂的“避重就輕”指的是,雖然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最終沒有在性質上給“關聯(lián)性”下定義,但還是分別從分類和比較的視角給出了定義。我們先看分類性定義:“如果且只要一個假設在一個語境中具有某種語境效果,那該假設在該語境中就具有關聯(lián)性”(Sperber&Wilson 2001:122)。但他們覺得這個定義不夠全面,因為關聯(lián)性是一個程度問題,但該定義對此未能說明;另外,該定義將關聯(lián)性定義為假設和語境之間的一種關系,卻絲毫沒有說明語境是怎樣的問題,只是定義了一個形式特征,沒有描述該特征跟心理現(xiàn)實性之間的關系。(Sperber&Wilson 2001:123)因此,他們認為關聯(lián)性更應該從比較視角來加以定義,比較性概念可通過程度條件來很好地加以闡釋,這樣又提出了他們更加滿意的比較性定義:“程度條件1:只要一個假設在一個語境取得了大的語境效果,那該假設在該語境中就具有關聯(lián)性。程度條件2:只要在一個語境中處理一個假設所需的努力小,那該假設在該語境中就具有關聯(lián)性”(Sperber&Wilson 2001:125)。

        他們認為,這個比較性定義暗含了分類性定義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因此該定義不需要單獨加以闡述(Sperber& Wilson 2001:125)。但實際上,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自認為很滿意的這個比較性關聯(lián)定義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該定義根本沒有考慮以下問題:(1)如果一個假設在一個語境取得了較小或一定的語境效果,那么難道該假設在該語境中就不具有關聯(lián)性了嗎?(2)如果在一個語境中處理一個假設所需要的努力很大,那么該假設難道在該語境中就不具有關聯(lián)性或關聯(lián)性不大嗎?因此,這個關聯(lián)性比較性定義應該包括4個而不是2個程度條件,或者改為:程度條件1:只要一個假設在一個語境中取得了語境效果,那該假設在該語境中就具有關聯(lián)性;程度條件2:只要在一個語境中處理一個假設付出大或小的努力且都可以取得語境效果,那么該假設在該語境中就具有關聯(lián)性。因此,一方面,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沒有從性質上給關聯(lián)性下一個定義;另一方面,他們退而求其次也未能給出一個較全面、較有解釋力的比較性定義。

        2.2 明示-推理交際定義問題

        我們先看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給出的明示-推理交際定義:“交際者②生成一個刺激,它使得交際者意想通過該刺激將一個假設集明顯于或更明顯于聽者這一點互明于交際者和聽者”(Sperber&Wilson 2001:63)。單從這個定義看,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只是說明了交際過程僅是一個明示過程,卻沒有包括推理,雖然還是暗含了推理成分,因而這個定義顯得過于簡單和片面。由于定義的含糊不清,讀者在學習關聯(lián)理論時就需要不斷加入自己的闡釋?!蛾P聯(lián)性》第一章的第十節(jié)標題是“明示-推理交際”,即本節(jié)應該分別詳細論述明示和推理問題,但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只是詳細說明了明示性質和過程,卻完全不涉及推理,因而這個定義與其說是明示-推理交際定義,還不如說是明示交際定義。再則,這個定義給出的地方欠妥,作者應該在第十節(jié)就給出該定義,但直到第十二節(jié)“交際意圖”才給出定義,這是不恰當?shù)模驗橐f明清楚什么是明示-交際,首先必須先講清楚什么是交際意圖和信息意圖,否則讀者在學習關聯(lián)理論中極易產(chǎn)生理解上的混亂或誤解。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明示是說話者同時向聽話者傳遞交際意圖和信息意圖,但結果卻是很多讀者誤認為明示僅是向聽話者傳遞交際意圖,進而將交際意圖和信息意圖混為一談。雖然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第二章專門對推理作了非常詳細的論證,但之前至少就明示-推理交際定義而言,作者在解釋和排序上是考慮欠妥的。

        關聯(lián)理論跟格萊斯會話含意理論的一個很大區(qū)別在于,格萊斯理論只注重對暗含(implicatures)的研究,而忽略對明說(explicatures)的研究;而關聯(lián)理論則同時注重對暗含和明說的研究。(何自然1995)對此,我們有些不同看法。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明確提出,人類交際的模式就是明示-推理交際,但如果根據(jù)他們給出的明示-推理交際定義,不難看出這個定義實際上只涉及到人類的隱性交際,并沒有包括顯性交際。雖然明示是向聽話者同時傳遞交際意圖和信息意圖,但交際意圖和信息意圖分別由交際者和聽話者來完成(Sperber&Wilson 2001:62),那么顯然,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主觀上仍然只注重研究人類的隱性交際。對此,他們自己也坦然表示承認:“我們沒有將一個假設看成要么被表達、要么沒有被表達的對象,而是擁有一個假設集,其中的若干假設由于交際而不同程度地變得明顯或更明顯,那么我們就可以將交際本身看成一個程度的問題”(Sperber&Wilson 2001:59)。他們還說:“在言語交際中,顯性內容和隱性輸入之間的區(qū)別一直被看成僅僅是交際方式的區(qū)別而非交際內容的區(qū)別,而且暗含和詞語非刻意形式的模糊性因一直被理想化而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們根據(jù)假設的明顯性來解釋信息意圖,這樣不必加以要么很精確要么很模糊的描述,就可糾正這些被歪曲的觀點”(Sperber&Wilson 2001:60)。據(jù)此,不難看出,明示-推理交際定義還不能上升到人類交際模式的高度,僅僅能說明人類隱性的言語和非言語交際。

        3 對關聯(lián)性的評定問題

        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認為,“關聯(lián)性的評定,猶如生產(chǎn)率的評定一樣,是一個將輸出跟輸入相平衡的問題:這里就是語境效果跟處理努力之間的問題……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假設所需的處理努力越小,該假設的關聯(lián)性也就越大”(Sperber&Wilson 2001:125)。在此,他們混淆了顯性關聯(lián)和隱性關聯(lián),他們的結論其實只針對顯性關聯(lián),而忽視了隱性關聯(lián)。以幽默為例,越高級的幽默,表達起來越要婉轉。婉轉就意味著聽話者要想實現(xiàn)話語的信息意圖,就必須付出更大的處理努力從而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以取得更大的語境效果(幽默效果),這就是聽話者在放大一個假設所固有的關聯(lián)性。幽默效果的關鍵在于聯(lián)想和婉轉,如果我們用直截了當?shù)姆绞奖磉_同一個內容,不但不會取得幽默效果,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聽話者在處理直截了當表達的假設時投入的處理努力的確要小了許多,但由于沒有取得應有的語境效果,我們能說這個假設關聯(lián)性大嗎?再以詩為例,詩的美在于一個“隱”字,正是詩的“隱”給了讀者無窮的遐想,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如果用直白的方式寫詩,則詩的意境美往往會喪失殆盡。幽默中的婉轉和詩中的“隱”都屬于弱式交際,“在這種弱式交際中,交際者期待將接受者的想法轉向某一個方向(信息意圖)”(Sperber&Wilson 2001:59)。我們再看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自己的看法:“言語交際中的隱性內容一般表達得都弱:聽話人通過形成幾個大致相似但又不完全一致的假設,經(jīng)??梢詫崿F(xiàn)說話人的部分信息意圖。在言語交際中,顯性內容和隱性輸入之間的區(qū)別一直被看成僅僅是交際方式的區(qū)別,而非交際內容的區(qū)別”(Sperber&Wilson 2001:60)。顯然,他們自己的這段話跟他們前面的結論是相矛盾的。

        另外,多年來,國內外語言學界對是否應該對關聯(lián)性進行量化評定一直存在很大爭議。筆者的看法是,如果關聯(lián)理論要上升到更大的實用高度,就必須實現(xiàn)對關聯(lián)性進行量化評定,否則,關聯(lián)理論更多就是紙上談兵。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認為對假設的力度進行量化是不可能的:“人類可能有一個進行計算和表征假設力度的系統(tǒng),這種計算和表征既是完全無意識的,又要比反映在假設的有意識直覺中的任何舉動都要復雜得多。我們因此否定這種可能性:當一個人不能有意識地評估證實值時,他可能會無意識地通過用由邏輯學家提出的那種數(shù)字計算來這樣做。我們得出一個更一般性的結論,一個假設的力度不可能被量化評估”(Sperber&Wilson 2001:79),“人類在比較不同假設力度時的做法因此有力地表明,作為用于假設的一個基本心理概念的力度是比較性的而不是量化性的”(Sperber&Wilson 2001:81)。但同時,他們又認為關聯(lián)性概念可以不作為一個比較性概念加以定義,而作為一個量化性概念來定義。他們認為,通過將一個假設添加到一個語境中所獲取的語境效果,就可以通過計算語境含意來測量。涉及證實值變化的語境效果也可以測量,只要這些證實值也是量化性的。(Sperber&Wilson 2001:129-130)但由于他們不知道如何“用一個原則性或隨意性方法來決定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之間的比重關系以及這個自動裝置的關聯(lián)性怎樣才能被量化性地加以定義”(Sperber&Wilson 2001:130),因而選擇放棄對關聯(lián)性進行量化評定??梢钥闯?,在對關聯(lián)性進行量化性評定的問題上,他們存在一種矛盾心態(tài),只能先給出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之間平衡的一個基本原則,即先忽視從外部來評定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而注重從內部評定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之間的關系(Sperber&Wilson 2001:130),這樣的假設不免顯得過于寬泛而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時,他們在決定放棄對關聯(lián)性進行量化評定時,卻提出一個顯得十分牽強附會的解釋:“關聯(lián)性是一個在其實現(xiàn)的過程中不需要被表征、更不需要被計算的特性。當關聯(lián)性被表征時,它是通過比較性判斷和粗略的絕對判斷來表征的(比如,“無關聯(lián)’、‘弱式關聯(lián)’、‘很關聯(lián)’),而不是通過精確的絕對判斷(量化性判斷)來表征的”(Sperber&Wilson 2001:132)。這進一步突出了他們的矛盾心理,選擇放棄對關聯(lián)性進行量化性評定是目前尚不可為的緣故,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非不需要。

        4 最佳關聯(lián)和最大關聯(lián)問題

        盡管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關聯(lián)性》第一版中對“最佳關聯(lián)”和“最大關聯(lián)”進行了明顯區(qū)分,盡管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對在Wilson(1996,轉引自何自然冉永平1998)指出在《關聯(lián)性》第二版中將關聯(lián)原則由原來的一條改為兩條是為了使大家注意到最大關聯(lián)性與最佳關聯(lián)性之間的差異(何自然冉永平1998),但至今仍然還有許多人將最佳關聯(lián)和最大關聯(lián)混為一談。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于 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關聯(lián)性》多處措辭不嚴謹所致。下面,筆者將從《關聯(lián)性》中列舉一些例子來加以說明。

        例如,“我們認為一個人會自動地以最大關聯(lián)為目標且影響其認知行為的正是對這個最大關聯(lián)的估計。實現(xiàn)最大關聯(lián)涉及選擇處理一個假設的最好語境,即:可以最好地在努力和要取得的效果之間實現(xiàn)平衡的語境。當這樣的平衡得以實現(xiàn)時,我們就說該假設經(jīng)過了最佳處理。當談論到個人假設的關聯(lián)性時,我們指的是該假設經(jīng)過最佳處理而取得的關聯(lián)性”(Sperber&Wilson 2001:144)。如果一個研究關聯(lián)理論較深的人看了這段話,會看出《關聯(lián)性》作者在此說的“最大關聯(lián)”指的是人類認知取向而非實際交際行為。但對關聯(lián)理論的初學者來說,就很難避免誤解。尤其是《關聯(lián)性》作者在此還使用了一個很敏感的詞“最佳”,之所以說這是個敏感的詞,是因為此“最佳”跟最佳關聯(lián)概念中的彼“最佳”是不同的,此“最佳”指的是“最好”,而彼“最佳”非指“最好”,而是指一個為聽話者所接受的一個含意。還有最后一句“當談論到個人假設的關聯(lián)性時,我們指的是該假設經(jīng)過最佳處理而取得的關聯(lián)性”中的“最佳”具有很大歧義性。特別是他們在說完這段話后,給出了個人關聯(lián)的比較性定義:“程度條件1:只要一個假設被最佳處理時取得大的語境效果,那該假設對一個人來說就具有關聯(lián)性。程度條件2:只要最佳處理一個假設所需的處理努力小,那該假設對于一個人來說就具有關聯(lián)性”(Sperber&Wilson 2001:145)。接著,他們又給出了一個更具有誤導性的點評:“可起到心理作用的唯一關聯(lián)比較是那些有助于實現(xiàn)最大關聯(lián)的比較:對某人的關聯(lián),或者,從交際者的角度來看,是對聽者的關聯(lián)”(Sperber&Wilson 2001:145)。那么一般的讀者看到這里,都會很自然地把“最佳關聯(lián)”理解成“最大關聯(lián)”,誤解由此產(chǎn)生。

        又如,“每一個思維過程都使我們的大腦處于由一個初始給定語境和隨后擴展語境來詳細說明的一個狀態(tài)中。人腦思維的列車是由找尋最大關聯(lián)來駕駛的,如果我們認為這是正確的話,那么人腦就應該盡量從一切可能的來源(包括其自己的內在資源)去發(fā)現(xiàn)在初始語境中具有最大關聯(lián)的信息,即:這樣的信息要在可獲取的擴展語境中找尋,不管該擴展語境是否包括百科記憶、短期記憶庫或環(huán)境”(Sperber&Wilson 2001:147)。這段文字的誤導性和歧義性更大,因為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指出“只需付出最小處理努力就可產(chǎn)生最大語境效果的信息”后,并沒有明確指出這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本能取向,而是說這是人類在交際中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同時說最大關聯(lián)信息是在大腦可獲取的擴展語境中尋找到的信息,那么既然是經(jīng)過了尋找,也即聽話者進行了主觀思維,而一旦聽話者在接受到外界刺激后進行分析和推理,這就意味著聽話者隨即進入一個尋找最佳關聯(lián)性的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而非是實現(xiàn)最大關聯(lián)。

        再看一例:“關聯(lián)原則并不是說交際者必須給出最佳關聯(lián)的刺激,而是說交際者必須有意使受話者認為他們在這樣做。甚至令人討厭的人都會明顯地有意使其聽者認為他們的話值得一聽”(Sperber&Wilson 2001:158)。這段話本身就是對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自己給出的關聯(lián)原則定義的明顯違背。根據(jù)關聯(lián)原則,每一個明示行為本身都具有一種最佳關聯(lián)性。(Sperber&Wilson 2001:158)他們對最佳關聯(lián)性是這樣解釋的:“最佳關聯(lián)性就是話語理解時付出有效的處理努力之后獲得的足夠的語境效果(adequate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 processing effort)”(何自然冉永平1998)。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最佳關聯(lián)性:一是明示行為本身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二是聽話者要付出處理努力去實現(xiàn)明示行為中所固有的最佳關聯(lián)性。顯然,上面“關聯(lián)原則并不是說交際者必須給出最佳關聯(lián)的刺激”中的“最佳關聯(lián)”指的是“最大關聯(lián)”,這難道是作者的筆誤嗎?

        就在接著上一個例子后的下一段論述中,還可以看到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馬上無意識地糾正了上例錯誤:“如果一個交際者沒有使她在提供最佳關聯(lián)信息這個現(xiàn)象變得明顯于其聽者,她還是可以使其聽者明白她在盡力作到最佳關聯(lián)。不過,明示交際必須要看成在表達意向關聯(lián),而不僅是意向關聯(lián)的一個假設。受話者也許愿意相信交際者已盡力作到關聯(lián),但如果他又認為交際者完全沒有作到關聯(lián),他就不會注意她。因此,無論交際者有多少自我懷疑,她必須有意使其受話者明白:她的明示刺激是有足夠關聯(lián)的”(Sperber&Wilson 2001:159)。這段論述有兩句話是作者的自我無意識糾錯:“如果一個交際者沒有使她在提供最佳關聯(lián)信息這個現(xiàn)象變得明顯于其聽者,她還是可以使其聽者明白她在盡力作到最佳關聯(lián)”,“無論交際者有多少自我懷疑,她必須有意使其受話者明白:她的明示刺激是有足夠關聯(lián)的”。但由于這種糾錯是作者無意識進行的,所以讀者在同一時間看到這幾段話時,不免會將最佳關聯(lián)誤解成最大關聯(lián)。

        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關聯(lián)性》全書中暗含了對企圖達到最理想交際境界的否定,就好比他們在批駁交際的基礎是互知的觀點一樣。他們認為,人類交際的基礎是互明,而不是不具有任何可操作性的互知,互知不過是人們假想的一種理想境界。(Sperber&Wilson 2001:49-66)那么,同一個道理在交際中至多能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而不可能實現(xiàn)關聯(lián)最大化。所謂實現(xiàn)關聯(lián)最大化,不過是人們的一種奢望罷了。

        通過以上個例的展示和分析,可以明白為什么關聯(lián)理論問世后至今,還有人會將最佳關聯(lián)和最大關聯(lián)混為一談。應該說,這更多是由于作者本身出現(xiàn)的問題,而非讀者的理解能力差所致。

        5 其他一些自相矛盾現(xiàn)象

        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關聯(lián)性》第三章中自問自答了一些問題,有些存在著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例如,“問:關聯(lián)原則適用于所有形式的交際嗎?答:不:它只適用于明示交際,而并不適用于編碼交際”(Sperber&Wilson 2001:159)。在《關聯(lián)性》第一章中,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全面、徹底地否定了編碼交際,同時他們在書中明確提出并論證了人類的交際模式就是明示-推理交際,那么他們的這個自問自答豈不是在說明示交際-推理只不過是人類眾多交際模式中的一種嗎(假如有的話)?另外,這個回答降低了關聯(lián)原則對人類交際的解釋力。他們提出關聯(lián)原則的初衷是設計一個可以解釋人類一切交際行為的原則,那么既然如此,關聯(lián)原則怎么只限于解釋多種交際模式中的一種呢,假如存在多種交際模式的話(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實際上不存在多種交際模式)?

        又如,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的另一個自問自答:“問:你認為所有明示交際至少都在力圖作到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嗎?答:我們從關聯(lián)原則中得不出這個看法。在理論上,一個交際者可以不忠誠地表達其關聯(lián)假設,正如她可以不忠誠地表達任何假設一樣。不過,明示交際者一般都會盡力作到最佳關聯(lián)”(Sperber&Wilson 2001:159)。但根據(jù)他們給出的關聯(lián)原則定義:“每一個明示交際行為都假設其本身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Sperber&Wilson 2001:158),現(xiàn)在他們的這個自問自答違反了自己給出的關聯(lián)原則。盡管交際者在交際中言不由衷,但只要其發(fā)出的是明示行為,其交際意圖后面必然傳遞著某種信息意圖,在看似不關聯(lián)的表層下面必然存在著極強的關聯(lián)性。我們就以他們隨即給出的一個例子為例:“煽動者對一個集會作長篇大論,只是為了延遲集會的進程。言語交際的所有通常特征都被表現(xiàn)出來,甚至被表現(xiàn)得很突出,但卻沒有表現(xiàn)出這一點:沒有企圖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性”(Sperber& Wilson 2001:159)。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要說明的是,在此,交際者是在進行一種虛假交際,因為其演講不具有實質性的內容。但他們忽略了一點,虛假交際也是交際中的一種,更何況在這個虛假交際的演講中,交際者在其交際意圖后面存在著以拖延時間為目的的這樣一個信息意圖,那么這種演講行為本身就已經(jīng)是十分清晰的明示行為。換言之,該明示行為就具備了最佳關聯(lián)性。同時,這種最佳關聯(lián)性在聽眾中也得以實現(xiàn)了,因為聽眾聽來聽去到后來變得興趣索然,發(fā)現(xiàn)演講者不過是在廢話連篇,其目的就是為了拖延時間而已,因此聽眾的這種反應就是演講者的明示行為所取得的語境效果。所以,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的這個自問自答實際上跟之前他們提出的明示行為概念和關聯(lián)原則相矛盾,讓《關聯(lián)性》的讀者不知所云。

        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關聯(lián)性》中違反自己給出的最佳關聯(lián)性概念和關聯(lián)原則的例子還有:“如果交際者所作出的關聯(lián)假設是錯誤的,那情況會是怎樣呢?這會使受話者在理解時要付出多一點的處理努力,也更加容易導致理解失敗,但不會使理解過程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且也不一定不會得出一個可行的理解。為了跟關聯(lián)原則一致,所得出的一個意思實際上對受話者來說并不一定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不過這個意思只是在交際者看來似乎一定如此。相反,第一個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的意思在交際者不可能預見到的某一點上可能恰恰是具有關聯(lián)性的。這樣,該理解就跟關聯(lián)原則不一致。在所有情況下,受話者所要作的就是找到跟關聯(lián)原則一致的一個理解,即:交際者會明顯期望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的一個理解。如果受話者可以相信交際者并因此認為交際者意想的意思實際上就是他想到的第一個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的理解的話,受話者的理解過程當然就會變得容易些了,但并不會被完全改變”(Sperber&Wilson 2001:169)。我們看其中一句:“為了跟關聯(lián)原則一致,所得出的一個意思實際上對受話者來說并不一定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不過這個意思只是在交際者看來似乎一定如此”。顯然,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此說的最佳關聯(lián)性違背了他們自己給出的最佳關聯(lián)性定義:“最佳關聯(lián)性就是話語理解時付出有效的處理努力之后獲得的足夠的語境效果(adequate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 processing effort)”(何自然 冉永平1998)。這句話中的“最佳”很容易讓讀者誤解為“最好或最大”。我們再看這段話中的另一句:“相反,第一個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的意思在交際者不可能預見到的某一點上可能恰恰是具有關聯(lián)性的,這樣該理解就跟關聯(lián)原則不一致。在所有情況下,受話者所要作的就是找到跟關聯(lián)原則一致的一個理解,即:交際者會明顯期望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的一個理解”。這句話顯然是對作者自己給出的關聯(lián)原則的違反。在《關聯(lián)性》一書中,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徹底否定了格萊斯的合作原則,具體批評的一點就是合作原則一方面要遵守,另一方面又可以違反,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何自然1995)在批評格萊斯合作原則時,他們說在交際中關聯(lián)原則是不可能違反的,那么據(jù)此豈不是說在交際中聽話者必須要實現(xiàn)交際者的信息意圖才能不違反關聯(lián)原則或才能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性嗎?而在《關聯(lián)性》一書中,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多次論證了關聯(lián)原則并非只解釋交際中的正確理解,同時也可解釋諸如不完全理解、誤解或錯誤理解之類。在談到語境效果時,他們也論證了交際中的4種語境效果:(1)語境暗含(contextual implication);(2)現(xiàn)時語境假設的加強(strenghtening of existing assumptions);(3)現(xiàn)時語境假設的相互矛盾與否定(contradicition and elimination of existing assumptions);(4)現(xiàn)時語境效果的削弱(weakening of existing assumptions)。(何自然冉永平1998)類似的例子還有:“歧義消除和所指分配實現(xiàn)得越快,所需的處理成本就越小。在話語生成過程中,大腦所產(chǎn)生的不同理解越多,處理努力也就越大。如果說話人要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他就應使其話語簡練,以方便聽話人盡早正確地消除歧義”(Sperber&Wilson 2001:204)。以上諸例都可以說明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用自己的“矛”攻擊自己的“盾”。

        6 結束語

        自關聯(lián)理論1986年問世后,其影響力超出至今任何一種語用學理論,但時至今日各種激烈的爭議和批評之聲也從未間斷過??陀^地說,關聯(lián)理論本身存在著各種諸如自相矛盾、措辭不嚴謹?shù)戎惖摹坝矀?。這些“硬傷”的嚴重性在于它們基本上都是出現(xiàn)在關聯(lián)理論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的論述中,因此引發(fā)諸多讀者的誤解和錯誤理解也就不足為奇。當然,與此同時也出現(xiàn)了許多反批評之聲(何自然2004)。但是,我們不能把讀者的誤解和錯誤理解都歸咎于讀者,那是對讀者的不公。我們應該更多從關聯(lián)理論本身存在的那些微觀性缺陷去尋找原因。筆者寫此文的目的并非徹底否定關聯(lián)理論,而是本著進一步完善關聯(lián)理論的意旨,將自己多年研究關聯(lián)理論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跟大家交流,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注釋

        ①筆者在本文中基本上在用《關聯(lián)性》作者自己的言論對關聯(lián)理論進行微觀性批評。

        ②關聯(lián)理論中的“交際者”泛指明示行為的發(fā)出者。

        何自然.Grice認知學說與關聯(lián)理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1).

        何自然 冉永平.關聯(lián)理論——認知語用學基礎[J].現(xiàn)代外語,1998(3).

        何自然.關聯(lián)理論是一種“因錯而‘對’“的理論嗎?——關聯(lián)理論是非談[J].現(xiàn)代外語,2004(1).

        何奕嬌.試論認知語言學與關聯(lián)理論的互補性[J].外語學刊,2007(5).

        胡旭輝.關聯(lián)理論與喬姆斯基語言學共性初探及反思[J].外語學刊,2008(2).

        姜望琪.關聯(lián)理論質疑[J].外語研究,2001(4).

        劉國輝.關聯(lián)理論的回顧與思考[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2).

        喬 娜.對“關聯(lián)理論”的幾點不同看法[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1).

        曲衛(wèi)國.也評“關聯(lián)理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2).

        王建國.論關聯(lián)理論對翻譯學研究的局限性[J].語言與翻譯,2003(1).

        熊學亮.對關聯(lián)理論中邏輯的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0).

        徐盛桓.關聯(lián)原則與優(yōu)化思維——關聯(lián)理論的闡釋與獻疑[J].外國語,2002(3).

        Hu,Xuhui.Relevance Theory:Reflection,Criticisms and Solutions[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Sperber,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猜你喜歡
        聽話者關聯(lián)性意圖
        原始意圖、對抗主義和非解釋主義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2:20
        陸游詩寫意圖(國畫)
        制定法解釋與立法意圖的反事實檢驗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6:58
        對日語終助詞「ね」、「よ」功能的比較和簡析
        大眾文藝(2019年15期)2019-07-12 09:56:25
        有些話
        雜文選刊(2019年4期)2019-04-15 03:07:42
        四物湯有效成分的關聯(lián)性分析
        中成藥(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5
        如何準確認定排污行為和環(huán)境損害之間的關聯(lián)性
        CRP檢測與新生兒感染的關聯(lián)性
        讓學生“聽話”
        卷宗(2014年5期)2014-07-15 07:47:08
        燕山秋意圖
        av免费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我不卡|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国产桃色精品网站| 视频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av国产av中文|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成人综合亚洲欧美一区h| 国产精品自拍盗摄自拍|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小说| 国产精品nv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精品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av手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午夜无码大尺度福利视频| 被驯服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亚洲天堂精品成人影院| 欧洲freexxxx性少妇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日韩一区三区av在线|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97超级碰碰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av一区二区| 极品粉嫩小仙女高潮喷水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日本久久久中文字幕| 最好看的亚洲中文字幕|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 欧美变态另类刺激| 在线播放a欧美专区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涩涩|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