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羽
嬰幼兒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56例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
赫羽
目的 探討嬰幼兒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診斷方法及治療方法。方法 對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的56例MPP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并發(fā)肺外系統損害的發(fā)病機制,可能是MP抗原與機體某些組織產生自身抗體,形成免疫符合物,導致多系統的免疫損害。結論 應根據各自不同的病情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肺炎支原體肺炎;免疫損害;多系統損害
肺炎支原體(MP)作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即可引起原發(fā)性非典型性肺炎,又可引起全身器官的病變[1]。MP肺炎病原體本身及其所激發(fā)的免疫反應在其發(fā)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可出現類似細菌的炎癥反應,這樣的免疫炎癥反應是引起肺膿腫,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等重癥表現的基礎。近年來嬰幼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病例增多,且病情較重,發(fā)展快。綜合分析56例嬰幼兒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診斷及治療特點,以期探索對早期診斷和治療有提示價值的臨床特征。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的56例MPP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35例,女21例、男女之比1.66:1,年齡5個月~3歲,平均年齡2.2歲,病程20d~2個月。
1.2 方法 所有病兒均進行詳細詢問病史,體檢、檢查血常規(guī),血清學檢查(特異性MP-IgM測定),胸部X線片,部分病例做血培養(yǎng)、痰培養(yǎng),胸腔積液培養(yǎng),肺部HRCT或MRI及B超檢查;部分病例做了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肺功能檢查、心電圖、心肌酶譜、肌鈣蛋白、血清電解質、腦電圖、頭CT或MRI檢查,腦脊液常規(guī)及腦脊液MP-IgM測定,腎功、肝功,血沉等檢查。
1.2.1 臨床表現
表1 56例嬰幼兒重癥MPP主要臨床表現
肺部體征 呼吸音減弱 4 7.14呼吸音粗 無 音 8 14.28可聞及干,濕 音 44 78.57病變部位叩診呈濁音 37 66.07肺內并發(fā)癥 肺不張 7 12.50胸腔積液 9 16.07肺膿腫 2 3.571膿胸 3 5.357呼吸衰竭 5 8.928氣胸 6 10.71胸膜肥厚 6 10.71支氣管哮喘 8 14.28閉塞性支氣管炎 4 7.142毛細支氣管炎 11 19.64壞死性肺炎 1 1.78肺外系統損害消化系統 嘔吐,腹脹、腹瀉等 39 69.64中毒性肝炎 3 5.357消化道出血 12 21.42腹腔積液 1 1.785循環(huán)系統 中毒性心肌炎 11 19.64心力衰竭 15 26.78心律失常 12 21.42心包積液 2 3.571神經系統 腦炎 11 19.64腦膜炎 3 5.357泌尿系統 泌尿系統感染 8 14.28急性腎小球腎炎 6 10.71血液系統 貧血 23 41.07敗血癥 5 8.92中性粒C減少癥 4 7.142血小板減少癥 7 12.5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 27 48.21營養(yǎng)不良 31 55.35肺部后遺癥 肺不張 3 5.357支氣管擴張 2 3.571閉塞性支氣管、細支氣管炎 2 3.571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8 14.28閉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 1 1.785單側透明肺 1 1.785肺間質纖維化 1 1.785
1.2.2 輔助檢查
表2 56例嬰幼兒重癥MPP各項輔助檢查結果
1.2.3 確診依據
MP肺炎確診依據是MP血清學抗體檢測陽性結果,即MPIgM抗體滴度≥1:80者為陽性;≥1:320可確診。肺內及肺外并發(fā)癥依據相應輔助檢查結果來確診。
1.2.4 治療與轉歸 肺炎支原體血癥是應用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的指征。在用藥劑量,用藥間隔,途徑及療程等方面,因不同患兒肺炎及肺內外并發(fā)癥病情的不同,需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首選靜點紅霉素,在肺炎支原體血癥解決后就停止靜點而改用序貫治療,服用組織濃度高的新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根據每個患兒病情變化決定治療時間的長短。急性期病情較重者,嚴重肺外并發(fā)癥或肺部病變遷延出現肺不張,支擴等,應用皮質激素治療,療程3~5d,80%病例病情好轉或緩解,尤其對于合并閉塞性支氣管炎者,早期應用激素治療,療效比較明顯,控制或延緩了病情的發(fā)展。對于合并支氣管擴張,閉塞性細支氣管炎者,早期行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治療,病情發(fā)展延緩。對于合并病毒,細菌感染者,聯合應用抗病毒及頭孢菌素等藥物,療效滿意。對于明確有體液免疫缺陷者,MP肺炎病情重,且是混合感染或院內獲得性肺炎(HAP),作為補充療法應用丙種球蛋白,患兒病情得到較為滿意療效。對于每個患兒不同的肺內外并發(fā)癥,予以相應治療,80.5%的患兒病情痊愈,仍有5.6%的患兒出院時經肺功能檢測,遺留小氣道功能損傷。
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并發(fā)肺外系統損害的發(fā)病機制,可能是MP抗原與機體某些組織產生自身抗體,形成免疫符合物,導致多系統的免疫損害,應根據各自不同的病情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嬰幼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常表現為起病急,進展迅速,容易發(fā)生重癥肺炎,較早出現發(fā)熱及感染中毒癥狀,喘息、缺氧、呼吸困難明顯,這與嬰幼兒支氣管壁缺乏彈力組織,軟骨柔弱有關,呼氣時易被受壓且管腔狹小,分泌物易阻塞造成氣體滯留,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難[2];此外支原體感染除了可引起粘膜損傷外,激活的B淋巴細胞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MP-IgE,增加了氣道炎癥介質的釋放和趨化性;支原體肺炎患兒常出現氣道高反應性癥狀,易發(fā)生喘憋及呼吸困難。重癥支原體肺炎易并發(fā)肺外系統損害的發(fā)病機制,可能是MP抗原與機體某些組織存在著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產生相應組織的自身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導致多系統的免疫損害[3]。臨床觀察發(fā)現抗體稀釋倍數越高,病情越重。MP感染患兒經治療后有時咽部帶菌長達5個月之久,需結合血清抗體檢測證實是近期或遠期感染,以明確是否給予相應治療[4]。因為不同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其肺炎及肺內、外并發(fā)癥病情不同,在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聯合用藥的劑量、用藥間隔、途徑及療程等方面,應依據各自不同病情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急性期病情較重者,嚴重肺外并發(fā)癥或肺部病變遷延出現肺不張,支氣管擴張等,明顯存在變態(tài)反應性疾患并威脅到生命時,可應用皮質激素治療,療程3~5天,尤其對于合并閉塞支氣管炎者,早期應用激素治療,可控制或延緩病情的發(fā)展。作為補充療法應用丙種球蛋白的指征如下:明確有體液免疫缺陷者,MP肺炎病情重,且是混合感染或院內獲得性肺炎(HAP)。對于合并支氣管擴張,閉塞性細支氣管炎者,早期行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治療,可能會減少肺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后遺癥的發(fā)生機率[5]。MP感染能嚴重影響患兒的肺通氣功能,可遺留小氣道功能損傷,因此MP肺炎患者應定期做肺功能檢查,早期發(fā)現,指導疾病治療。
[1] 賁洋.小兒支原體肺炎用藥方案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1,17 (20):97-98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下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3] 趙淑琴.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機制[J].小兒急救醫(yī)學,2002,9(3):129-130.
[4] 糜祖煌,趙季文.重視支原體研究、提高支原體檢測水平[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7):677-678.
[5] 饒小春,劉璽誠,江沁波,等.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纖維支氣管鏡診治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4):371-3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085
123000 遼寧省阜新市中心醫(yī)院(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