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寶蓮
(山西省陽泉市中醫(yī)院,045000)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人體的椎間盤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生退變,纖維環(huán)彈力減退,椎間盤向四周突出,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椎體不穩(wěn)定,黃韌帶肥厚、變性。鉤突關節(jié)增生及小關節(jié)的繼發(fā)性改變。這些變化在活動范圍大,易于遭受外力損傷的下頸椎骨容易發(fā)生。這些結構上的變化必然導致頸椎管或椎間孔的變形、狹窄以及直接刺激、壓迫或通過影響其血液循環(huán)使頸部脊神經(jīng)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jīng)發(fā)生功能或結構上的損害,并引起相應臨床表現(xiàn)。
頸椎病分四型:神經(jīng)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脊髓型。本文的頸椎保健操適合于前三種類型,脊髓型頸椎病不適合。
所有病例符合頸椎病診斷標準。頸、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經(jīng)性分布的冷、麻木及疼痛腫脹、發(fā)涼,有時患側肌力減弱,有些病人有頭痛、頭暈、視物模糊、耳鳴、惡心嘔吐、心律不齊甚至摔倒,但意識清楚。
X線頸椎生理曲度消失,僵直、成角、椎間隙狹窄,椎體前后緣骨質增生,椎間孔變形。
CT可有椎間盤膨出,黃韌帶肥厚、變性、鉤突增生及小關節(jié)的繼發(fā)性改變、增生,頸椎管和椎間孔的變形狹窄。頭顱CT排除顱內(nèi)疾患。
6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8例,男性21例,女17例;年齡36~65歲,平均50.5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2.6年。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38~68歲,平均54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2.7年。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口服頸復康顆粒1袋,每日2次口服。腺苷B123片,每日3次,口服。
治療組加頸椎保健操,每日1次。對照低枕、平臥、適度活動。連用2周。
頸椎保健操步驟如下:
預備式:閉目、合齒、分腿站立或靠墻,靜心,平氣。
第一節(jié):畫圓運動。要領:頭圍繞頸椎縱軸畫圓形運動,下頜前抵,左、右側耳擦肩,頭枕部盡量后仰,旋轉360°,各方向偏轉小于90°,順、逆時針交替,速度要慢,旋轉1周為一次運動。
第二節(jié):前后運動。要領:注意不是抬頭、低頭運動,是頭部以頸椎縱軸為中心前后運動,約60°,下頜不前抵,頭枕部不后仰靠背,速度要慢,一前一后為一次運動。
第三節(jié):滾動運動。要領:將頭部盡量后仰,頭部帶動頸部向左、右弧形滾動,齊肩,運動角度小于180°,兩側耳擦肩即可。滾動時頭隨運動方向逐漸扭轉,頸椎在運動中隨頭部扭曲,扭曲度小于180°。速度要慢,小于30次/min,左右各運動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四節(jié):搖擺運動。要領:將頭頸部自然向上伸直,頭部左右搖擺,至兩側耳部擦肩,雙側運動角度各小于90°,速度要慢,小于30次/min,左右各運動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五節(jié):扭轉運動。要領:將頭頸部自然伸直,頭面部向左右扭轉,兩側下頜擦肩即可。頸部隨頭部扭轉。運動角度小于120°,速度要慢,小于30次/min。左右各運動一次為一個完整的動作。
第六節(jié):后甩運動。要領:將頭頸部自然向上伸直,然后稍用力向后甩動,隨著練習逐漸適應,可適當加大力度。運動角度小于45°,每甩一次為一個完整的動作。
第七節(jié):向上運動。要領:頭頸部自然伸直,然后縮頸,縮至極限,后將頭向上適度力量沖擊。拉動頸部至自身伸長極限(即伸長脖子),速度小于60次/min??s伸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八節(jié):復原運動。即第一節(jié)畫圓運動,運動8~16次即可。然后松齒,開目,平視,靜坐3min。
注意事項:①做此操之前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醫(yī)生檢查。外傷性的頸椎病急性期禁用,頸椎病脊髓型的禁用或慎用。②運動時必須叉腰,站立,分腿或端坐,靠墻,閉目合齒,靜心平氣,動作要慢,以免運動時暈倒摔傷。③運動前調整心態(tài),心情平靜,全身肌肉放松,姿勢自然,呼吸平穩(wěn)。切忌性急走神,或和人說笑、吃喝等。避免扭傷或其他嚴重后果。④動作幅度要由小到大,速度由緩至較快,由少至多。⑤運動時自數(shù)節(jié)拍。睡前、起床后、午休前后都可以做,每日可做1~2次。每節(jié)動作數(shù)量由5次漸進至60次。應量力增減。⑥做此操剛開始必然會引起韌帶、筋骨運動性疼痛、勞困,頭頸、肩部、喉管痛及頭暈、惡心等不適癥狀,做持久運動則可減輕。
療效判斷標準:基本治愈:患者癥狀消失;顯效:患者癥狀減輕;無效:患者癥狀無改善。
治療組與對照組基本治愈分別為22例(57.9%)和10例(33.3%);顯效12例(31.6%)和6例(20%);有效2例(5.3%)和8例(26.7%);無效2例(5.3%)和6例(20.0%)。治療組愈顯率優(yōu)于對照組。
做頸椎保健操可以提高頸部肌肉、韌帶、關節(jié)囊的柔韌度,增加活動范圍,減輕組織水腫,促進頭、頸部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腦組織和頸部神經(jīng)營養(yǎng),延緩血管衰老退化,從而使頸椎病引起的頭痛、頭暈、耳鳴及頸、肩、項、背、上肢疼痛和暈厥等不適癥狀減輕或消失。
通過頸椎鍛煉能夠提高頸椎小關節(jié)活動幅度,增加頸部運動的靈活性,使頭、頸部運動自如協(xié)調,減緩韌帶鈣化后變僵變硬。延緩骨質增生,改善頸椎序列差及頸椎變直及反張。改善睡眠質量,防止頸椎外傷、呼吸暫停綜合征。頸椎保健操是一種強身健體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