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紅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腫瘤科,北京 100078)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腫瘤是一種可控制細胞生長和發(fā)展的“惡性基因”發(fā)生一系列突變而致的可遺傳的基因疾?。?],目前已成為我國的第二大死亡原因。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腫瘤患病率的不斷升高,腫瘤患者及家屬對腫瘤護理人員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何更好地為腫瘤患者減輕病痛,并防止腫瘤的再復發(fā),是值得我們探討的新問題[2]。本文以中醫(yī)“治未病”學術思想為指導,探討中醫(yī)藥“治未病”學術思想在腫瘤護理中的應用。
“治未病”思想源自《黃帝內經(jīng)》,一直是歷代醫(yī)家推崇和遵守的治病原則,也是指導中醫(yī)藥防治疾病和強身健體的重要原則?!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就生動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義?!爸挝床 笔侵冈鰪姍C體抵抗邪氣侵襲、適應生活環(huán)境、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總稱,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也稱未病養(yǎng)生,是指未患病之前先預防,避免疾病的發(fā)生,這是醫(yī)學的最高目標,是健康未病態(tài)的治療原則。中醫(yī)主張順應四時而養(yǎng),依據(jù)四時陰陽變化,調節(jié)飲食,強身健體,養(yǎng)護正氣,預防疾病。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及《素問·上古天真論》有“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即早期治療,是指在疾病無明顯癥狀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機體的失衡狀態(tài)繼續(xù)發(fā)展。中醫(yī)理論認為,早期治療容易祛除病邪,恢復健康,如《素問·八正神明論》曰:“上工救其萌芽”,《陰陽應象大論》云:“善治者,治皮毛”等。
是指疾病已經(jīng)存在,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防其由淺入深,或發(fā)生臟腑之間的傳變。如《金匱要略·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說:“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疾病初愈,機體陰陽平衡功能尚未穩(wěn)定鞏固,此時若不注意調攝,極易復發(fā)。如《傷寒論·辨陰陽易瘥后勞復病脈證并治》曰:“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瘥,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則愈?!?/p>
中醫(yī)認為,治療疾病應該在臨床病證出現(xiàn)之前先進行干預,這樣有助于消除潛在病證。如《素問·刺熱》云:“肝熱病者左頰先赤……病雖未發(fā),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患病之后應采取積極而有效的治療方法,消極懈怠、失治和誤治均可導致疾病的傳變和惡化?!比纭督饏T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提出:“所以血不止者,其瘕不去故也,當下其瘕,桂枝茯苓丸主之?!?/p>
積極有效的護理可以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增加治療的依存性,降低耐藥性,增強抗病毒能力,減少腫瘤的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降低死亡率。
腫瘤患者多存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若遇氣候驟變,患者容易出現(xiàn)感冒等易感癥狀,甚至誘發(fā)臟器功能失常。針對此類患者,應加強起居指導,并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其進行適當戶外鍛煉,一方面有利于機體的氣血循環(huán),增加患者身體正氣,以此來減少患者感染感冒、發(fā)熱、消瘦等病證的發(fā)生。通過健康宣教,可促使患者按約及時就診,督促其遵醫(yī)囑服藥,提高生存動力。
《千金翼方》有:“醫(yī)者意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yī)?!被颊咴诘弥约夯加心[瘤后,多易產生消極情緒,甚至產生恐懼、害怕、悲觀、多慮等[4],使生活質量下降并影響治療效果,此時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我們根據(jù)不同的需求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疾病觀,使其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各項治療,增加治療依從性[3]。
2.2.1 以情勝情心理療法 以情勝情是中醫(yī)學獨特的心理療法,是指有意識、有目的采用一種情志活動,去戰(zhàn)勝調節(jié)因某種情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或轉移病人對疾病痛苦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或緩解病人痛苦的目的。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出“善傷心,則恐勝善,恐傷腎則思勝恐。”《素問·舉痛論》中提出“思則氣結,喜則氣和志達,營衛(wèi)通利?!薄鹅`樞·本神》中指出:“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倍鄶?shù)腫瘤病人對化療知識較缺乏,對化療后產生副反應的恐懼感與日俱增,所以常有悲傷、焦慮、抑郁等情緒反應。所以,護士應耐心開導病人,講解人易結病多生于郁,只有氣機條達、營衛(wèi)通利,才能對促進延長生命起到積極作用;同時護士還應同情病人,盡量滿足病人身心需要,允許親朋好友探護,使其享受親情與友情,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使病人擁有積極快樂的心情,促使陰陽協(xié)調、氣血暢通,從而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2.2.2 移情易性心理療法 是指一方面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注意力從疾病轉移到它處,排除病人的內心雜念,改變其錯誤的認識與不良情緒;另一方面積極改變病人周圍環(huán)境,使病人脫離不良因素的刺激,給病人制造一個安靜、祥和而又溫馨的環(huán)境,從而改變患者的心態(tài),使其心情愉快。
2.2.3 情志疏導心理療法 《靈樞·師傳》指出:“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弊プ〔∪诵慕Y,給予有效疏導,并通過語言鼓勵和幫助病人,使之解除思想負擔及減輕不良情緒的困擾,以達到調整患者氣機,使其精神內守。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只要我們以誠摯、熱情的態(tài)度耐心疏導,讓患者了解怒傷肝,肝為剛臟,性喜和達而惡抑郁,具有疏泄的功能,表現(xiàn)在情志方面即抒發(fā)情志、調暢氣機,可促使脾胃運化,最大限度地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開郁散結,從而使患者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快樂的心情,有效減輕化療副反應所帶來的痛苦。
2.2.4 順意從欲心理療法 順從腫瘤病人的欲望,滿足其身心需要,使疾病得以緩解,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凡是客觀條件允許的,都應盡量滿足,如果條件不允許,則應深表同情與理解,表現(xiàn)出真誠的態(tài)度去關心病人,并耐心加以說明。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币馑际钦f,要保持身體健康、精神充沛、益壽延年,就應該懂得自然變化規(guī)律,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對飲食起居、勞逸等有適當?shù)墓?jié)制和安排。食色五味即可養(yǎng)人亦可損人,不應以個人的飲食愛好而有偏頗,否則易生疾病。腫瘤患者多有營養(yǎng)、免疫力低下、活動耐量下降等不足,恰當?shù)娘嬍晨梢越o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并改善患者的體質。采取結合患者合并疾病給予健康的飲食習慣指導,可增強患者體魄,改善身體素質,提高抗病力。
中醫(yī)“治未病”學術思想是一種預防和治療疾病理念,與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提出的三級預防思想相一致,符合“治療疾病”向“預防疾病”間的重點轉變,是新形勢下應用于臨床新的方式方法。目前,已經(jīng)在多個疾病護理領域得到應用,并取得較好效果?!爸挝床 彼枷胫笇碌哪[瘤護理,從整體觀念出發(fā),采用健康宣教、調養(yǎng)身心以及不同情志下給予對應心理指導,并配合合理的飲食調養(yǎng)、養(yǎng)生保健等方法,可有效改善腫瘤患者體質、心態(tài),使其堅定信念,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息,并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提升生活質量。
[1]房長茂.新世紀的腫瘤護理進展[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7,16(6):250-252.
[2]鄭儒君,李俊英.跨文化護理理論在臨床腫瘤護理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9):2445-2447.
[3]陳麗霞,蔡小莉,徐燕.心身醫(yī)學在腫瘤病人情志調護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8,(08):87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