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平平 張志國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中醫(yī)健康保健中心·061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又稱“腰椎纖維環(huán)破裂”,是指由于椎間盤變性、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馬尾神經或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1]。本病多見于青壯年,以男性居多。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本病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且趨于年輕化。其病程長、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質量,保守治療仍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本治療措施。我中心在針刺治療的同時,結合刺絡拔罐法,取得較好效果?,F(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例,均為2010年09月—2011年09月來院治療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兩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采取針刺治療配合刺絡拔罐,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針刺治療。
主穴:腰椎突出棘突旁壓痛點、腎俞、腰陽關、環(huán)跳、委中。
根據中醫(yī)辨證,氣滯血瘀型配用膈俞、三陰交;風寒濕痹型配用脾俞、足三里;濕熱型配用曲池、大椎;腎虛型配用志室、命門。每次選用2~3個穴位,以4~5罐為宜。穴位可交替使用。
操作前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及方法,以取得理解、合作。協(xié)助患者取適宜體位,刺絡拔罐處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于穴位中點及上下左右,各點刺一針,用中號火罐反復閃拔,直至皮膚潮紅,而后留罐5~10分鐘,出血量以2~5毫升為宜,每日一次。
(1)操作手法宜準、穩(wěn)、快;(2)刺絡時用左手按壓施術部位兩側并撐開,右手持三棱針刺絡,對于肌肉層較薄或皮膚較嫩處可提捏施術部位,以減輕患者疼痛;(3)拔罐時棉球酒精不要多蘸,防止過多滴下,造成燙傷;(4)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以便及時做出相應處理;(5)起罐后拭去血液,消毒皮膚,囑患者拔罐處有瘙癢屬正常現(xiàn)象,應避免抓撓,以免皮膚破損引起感染;(6)若出現(xiàn)起泡,小的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較大者用無菌注射器于水泡下端抽出積液,并涂于龍膽紫,予以包扎,定期換藥;(7)囑患者腰部保暖,防風防寒,保證休息,以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按照Macnab標準[2]:
優(yōu):疼痛消失,無運動功能障礙,恢復正常工作生活;良:偶有疼痛,能做輕工作;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仍有神經根受壓癥狀,需進一步治療。優(yōu)和良為有效,可和差為無效。
表2 療效比較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祖國醫(yī)學“腰痛”、“痹證”范疇。中醫(yī)認為,本病是由于正氣虛虧引起臟腑功能失調,又因外傷、濕邪、風寒及勞損,致瘀血內阻、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所致。針刺療法通過四診辨證,采用穴位配伍和針刺手法相結合,來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使臟腑和諧、陰陽平衡,從而達到全身的調理,使臨床癥狀得以緩解。而刺絡拔罐法在中醫(yī)辨證施治的基礎上選定穴位,首先通過刺絡放血逐瘀化滯、解閉通結;再于刺絡處反復閃罐,通過火罐的溫熱散寒,刺絡的活血祛瘀作用,使該部位淤滯疏泄、氣血暢達;尤其對經絡痹阻不通者,可起到行氣活絡之效。故針刺療法與刺絡拔罐相結合,可取得較好療效。
刺絡拔罐法是祖國醫(yī)學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之一?!端貑枴ふ{經論》:“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靈樞·壽夭剛柔》:“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通過該法可活血祛瘀、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而達到治療目的。并且操作簡便、痛苦小、療效佳,作為輔助治療,不僅能縮短病程,更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將這一特色的中醫(yī)護理方法廣泛應用于臨床。
[1]曹偉新,李樂之主編.外科護理學(第4版)[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572.
[2]Mcanab I.Negative disc expi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 root in volement in 68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AM),1971,5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