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春梅 賈慶波 楊旭 李晶 李想
胸外科手術創(chuàng)傷對患者的損傷比較重,主要影響患者的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手術前后采取有效的呼吸道護理措施是預防肺部并發(fā)癥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針對80例胸外科手術患者采取針對性、呼吸道護理,獲得滿意療效,現(xiàn)將護理結果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齡35~65歲,平均55.6歲;其中食道癌35例,賁門癌25例,肺癌20例;術后圍手術期發(fā)生肺部并發(fā)癥5例,發(fā)生率6.25%,均經治療后痊愈出院。
2.1.1 術前宣教 做好術前教育,積極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功能,有吸煙者術前勸說絕對禁煙2周,向患者說明戒煙的重要性,戒煙可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呼吸系統(tǒng)感染的發(fā)生,讓患者認識到吸煙的危害,自覺戒煙。
2.1.2 加強呼吸功能訓練 ①活動鍛煉:術前鼓勵患者做上下樓運動,時間以患者能耐受為宜,2~3次/d,以增加肺活量及呼吸肌力量。②呼吸訓練:教患者做縮唇式呼吸和深而緩的腹式呼吸。方法: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吸氣時盡力挺腹,胸部不動,呼氣時嘴唇縮成笛狀,腹部內陷,吸氣與呼吸之比1:2 或1:3[1],10 次/min,10 ~20 min/次,每天練習 5 ~6 次,以逐步提高呼吸運動的力量和頻率調動通氣潛力。③咳嗽訓練:教會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對排出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很重要方法:緩慢地深吸入,以打開氣管使肺部膨脹,憋氣3~5 s,以建立胸部和腹部壓力,收縮腔肌、聲門突然打開,胸膜腔壓達到高峰,因而打開聲門,使氣流快速沖出[2]。④束胸訓練:使用繃帶綁住患者胸部,松緊度以患者不感到憋氣,呼吸困難為宜,使患者增加對手術的耐受能力和適應性。
2.2.1 生命體征監(jiān)測。術后24 h內由于麻醉和手術后反應等,血壓、脈搏、呼吸均有波動,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給予心電監(jiān)測,床旁備吸引器,妥善安置患者,給予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逆流發(fā)生窒息,及時清理口腔內的分泌物,6 h后給予半臥位以利于肺部氣體交換,減輕傷口疼痛。
2.2.2 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患者因手術后切口疼痛,特別是呼吸困難的加重,使之產生恐懼、悲觀、失望心理,精神往往高度緊張,害怕活動或咳嗽時引起的切口疼痛[3]。針對這些特點特點進行心理護理,首先取得患者信任,讓患者穩(wěn)定情緒,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幫助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早日痊愈。
2.2.3 病室的環(huán)境:保持環(huán)境舒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合適的溫度及濕度,減少陪護及探視人員,以免增加外源性感染。
2.2.4 口腔護理:口腔護理是預防控制感染的基本操作,能使口腔內常寄菌減少,防止細菌下移,減少肺部感染機會,清醒者還可鼓勵漱口,但應防止誤咽。
2.2.5 霧化吸入,協(xié)助排痰:霧化產生的霧化量大,霧滴細小,能使藥液均勻而緩慢的到達末級支氣管及肺泡,有效地降低了痰液的粘稠度,促進痰刺激氣管引起咳嗽反射。
2.2.6 刺激咳痰: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氣末略用力按壓胸骨柄上窩的氣管,對年老體弱、肥胖、無力咳痰者,必要時行鼻導管吸痰或氣管鏡吸痰。
2.2.7 正確使用鎮(zhèn)痛劑:術后切口疼痛、插管不適,限制了患者咳嗽,術后應充分鎮(zhèn)痛,應用止痛泵48~72 h或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一般應用杜冷丁80 mg或100 mg肌肉注射,一方面減輕疼痛,另一方面可使患者充分休息,保持體力,避免無力咳嗽。
2.2.8 有效咳嗽: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通過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可及時排除呼吸道內分泌物。指導患者每2~4 h定時進行數次隨意的深呼吸,在吸氣終了屏氣片刻然后暴發(fā)性咳嗽,促使分泌物從遠端氣道隨氣流移向大氣道。觀察咳出痰液的顏色、性質、量。
胸外科腫瘤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大,麻醉對患者呼吸系統(tǒng)影響大,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再者患者術后體力下降,傷口疼痛,影響術后咳痰。另外,有的患者術前存在呼吸道疾患,胸外科開胸手術對患者呼吸功能影響最大,因此,要針對病情特點,制定并實施合理的圍手術期呼吸道護理措施是保證手術成功關鍵,本組患者也證實了這一點。
[1]馮正儀.內科護理學,上海:上海道學出版社,2001:16-17.
[2]黃人健,田力.護士手冊,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18.
[3]余同珍.患者咳嗽技巧的指導.中華護理雜志,1997,32(07):4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