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11日,日本外相廣田弘毅在電文中稱:“據(jù)可靠的目擊者直接計算及可信度極高的一些人來函,提供充分的證明:日軍的所作所為及其繼續(xù)暴行的手段,不下30萬的中國平民遭殺戮?!比哲姷?6師團老兵東史郎在當時的日記中寫道:“哭喊著的支那(中國)人被裝進郵袋中,西本(日本兵)點著了火,汽油一下子燃燒起來。就在這時袋子里發(fā)出了一種無法言狀的可怕的喊叫聲。袋中人用渾身的力氣使袋子跳了起來,自己滾動。……手榴彈在水中爆炸了,水面一下子鼓了起來,然后平靜下去?!薄?br/> 以上僅是部分侵華日軍南京暴行的“歷史片段”。面對歷史,日本民間有很多謝罪、反省,他們的正視帶來了兩國人民追求和平的友好交往。而一些日本政客卻經(jīng)常對此遮遮掩掩!
近期,日本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在會見南京訪問團時竟說“南京大屠殺是不存在的”,對這種公然否認歷史、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言論,我國政府和南京市已經(jīng)表明嚴正立場,眾多中國網(wǎng)民也表達了憤怒之情。而對來自各方面的批評,河村隆之自辯稱:“中國一直說是30萬南京平民被屠殺,糾正歷史認識是我的使命?!?br/> 歷史不容抹殺!歷史不容歪曲!首先,河村隆之的父親參與侵華的暴行,自己就是一個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侵略者。正是這個不肯承認戰(zhàn)爭罪行的父親,經(jīng)常向其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塑造他的畸形“歷史觀”。其次,日本政客通過玩弄數(shù)字混淆歷史。不久前,日本公明黨副代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日本政壇,有人總是在“真實”與“事實”之間做文章。他們總討論南京大屠殺到底是30萬人還是3萬人的“真實”,而回避大屠殺這個“事實”。但常識告訴我們,即使是殺害一個人,仍是暴行!更何況在南京大屠殺中30萬中國平民慘遭屠戮鐵證如山。日本政界部分右翼勢力時常否定歷史事實,缺少反省,為自己大撈選票,為軍國主義招魂,這才是他們否定大屠殺的真正動機。河村隆之事件再一次增加了國際社會的不安。
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日本大屠殺暴行雖已成為歷史,但要讓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暴行不再重演,讓和平之光真正照耀在人們心中,必須要正視歷史!正視歷史方能筑牢和平之基!
“舉手之勞”也是一種文明 白楊林
吃完飯將自己的餐盤送到收集處,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小事,好比在自己家里,自覺地將餐桌收拾干凈。然而就是這樣的隨手倒餐盤的舉手之勞,一到了公共場合,很多人就覺得不應該自己親自動手——因為有服務員代勞。殊不知,如果每一位顧客都能花費三五秒鐘將吃剩的垃圾順便倒掉,便可以節(jié)省下一位就餐者的時間,為他們帶來方便。這種“舉手之勞”也是一種文明的體現(xiàn)。
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這種舉手之勞的小事比比皆是。比如,去公園游玩,留下一地的瓜皮果殼沒清理便走了,反正有清潔工會來收拾的;垃圾桶近在咫尺,但因為想省幾步路,垃圾就隨手一拋;漫不經(jīng)心地搖下車窗,隨意將車內(nèi)垃圾丟出窗外;路遇跌倒的老人,我們得掂量半天,權衡利弊,要不要伸出援手……雖然這些可能都是你不經(jīng)意問的動作,然而恰恰是細節(jié)的問題,反映了一個人、一個社會的文明與修養(yǎng)。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史,號稱禮儀之邦,文明國度。但在商業(yè)文明的滾滾洪流面前,我們原有的道德標準顯得異常脆弱,人的精神開始物化,做什么事情都要問幾個“值不值得”、“應不應該”,甚至漠視別人,專注自己。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diào),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呼喚著社會道德的回歸,呼喚著公眾良知的覺醒,呼喚著文明形象的重塑。這一切,做好“舉手之勞”之事是第一步。
人們常說:播種思想,你就收獲行為;播種行為,你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你就收獲人生。文明很大,文明也很小,文明是一種意識、一種素養(yǎng)、一種道德,文明就在我們每個人舉手之間的習慣之中。文明不是一句口號,也不必什么壯舉,撿一片廢紙是文明,拉起需要幫助的路人是文明,不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是文明,文明就是于無人處、于點滴處的一次次舉手之勞。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自覺做好“舉手之勞”之事,我們的社會就一定會更加文明,生活就一定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