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有“鳳頭、豬肚、豹尾”的說法,同樣,語文課堂教學也有這樣的藝術手法,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四年級的課堂教學內容為主,分析如何構造“鳳頭”這一課堂導入教學藝術,以小見大,從而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四年級;課堂導入;方法策略
“鳳頭”式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教學過程成功的突破口,猶如文章的開頭,好的開頭可使讀者產生濃厚興趣,形成一種渴望讀下去的迫切心情,從而不得不一氣讀完。成功的課堂教學導入也一樣,它能激起學生強烈的聽課欲,促使其興致勃勃地聽下去。那么如何把握“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呢?可以說沒有統(tǒng)一的萬能模式。它需要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個性特點和教學內容的性質而靈活創(chuàng)造。從大量的施教藝術實踐中,課堂教學的導入,可歸納出幾種常用的表現(xiàn)方法。
一、新舊知識聯(lián)系法
就是在導入新課時,可借助于與新教學內容相關的舊知識,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從舊知識中獲得對新知識的預測、想像,產生新鮮感、好奇心,進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面對好奇信息,學習者一般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選擇,那些與舊知識建立起聯(lián)系的信息才會引起學習的興趣,這一點在赫爾巴特關于統(tǒng)覺的研究中早已被揭示,巧妙地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是課堂導入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新舊知識聯(lián)系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直接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能夠使舊知識成為新知識的基礎、橋梁或入門向導,從而增強學習興趣。“溫故而知新”就是這種聯(lián)系。例如,語文教師在講《九寨溝》一課時,就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關于地理知識來啟發(fā)學生學習《九寨溝》這篇課文的內容,在上課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小小的連線題目來考考大家:
峨眉山 廣西
洞庭湖 四川
趵突泉 江西
象鼻山 湖南
廬山 濟南
這樣的課堂導入就能積極地讓學生對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了一次有效的復習,增加了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記憶,隨后再利用多媒體展示《九寨溝》“五彩池”、“諾日朗瀑布”、“童話世界”等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圖片,以此吸引學生,這樣的課堂導入策略,就能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在具體的施教實踐中,選用哪種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來導入新的教學情境,這要視新知識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的關系而定,不可生拉硬套,張冠李戴。
二、懸念導入法
指在新的教學內容開始時,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性質提出問題、矛盾,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新的學習中。使用懸念法要做到三點:一是懸念要有針對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水平,懸念的難度要適當,使學生從未知經過思考后便可得知。二是懸念必須與教學內容或情境相符,與課文無關會使懸念流于謎語游戲,影響新學習的開始和進行。三是懸念要突出在“懸”字上。懸念不同于一般的問題,它展示的問題更有藝術魅力。造成懸念一般是通過一定的情節(jié),而不是簡單的直接提問題。猶如講故事,講到緊張、激烈、熱鬧、扣人心弦之處戛然而止,這樣可使學生越發(fā)好奇,求知之心格外迫切,學習新知識的動力也就特別強烈。
三、趣味導入法
是指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板書、直觀教具等表現(xiàn)手段,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把學生引入到新情境中。運用趣味法必須做到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段與施教內容密切相關,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師自身的個性特點,如果離開了這些條件,趣味性就起不到輔助導入新課的作用。相反會分散或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興奮點,影響新內容的學習,趣味性表現(xiàn)手段有以下幾種:
1.語言生動有趣
上課時,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概述課文內容,或者根據(jù)教學內容的性質,講述有關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或關系密切的幽默語言和笑話,以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維生素C的故事》時,可先講述一個缺乏維生素C的病人的傳說故事,這些都能起到趣味性的作用,以順利地導入新課。
2.板書生動有趣
設計生動有趣的板書,也是一種趣味性導人方法。例如根據(jù)課文主要內容,在黑板上描繪出有趣的圖畫,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講授《珍珠鳥》一課時,課前首先制作好兩張珍珠鳥的大圖片,然后懸掛在黑板上,在上課前,先讓學生猜猜珍珠鳥究竟長什么樣的,讓學生來描繪一下自己心中這鳥兒的顏色,隨后再掛出第二張圖片,等學習完這篇課文以后,再請學生用彩色筆,根據(jù)課文所說的珍珠鳥的外形特點來進行填充顏色,這樣具有強烈對比的板書設計,就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導入新的施教內容。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新課的導入是教師知識、智慧、教學技能等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導入階段的教學設計,良好的課堂導入定能讓教學效果及質量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川于敏.《小學語文的導入藝術》[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第16期
[2]懂家康.《小學語文教學導入新課十二法》[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3期
[3]宋問蓮.《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創(chuàng)新》[J].陜西教育.2008年第3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楓林福和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