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個人獨立的、無法被別人替代的內(nèi)部活動。只有自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能使自身得到發(fā)展。
小學階段,學生們開始了系統(tǒng)學習的過程,自然也就有了自學的開始。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同給他們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能幫助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一、激發(fā)自主學習的欲望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nèi)因的最好激發(fā)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是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nèi)在動機?!睂κ澜绲暮闷嫘氖侵苯哟碳W生渴望學習的心理動機。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巧妙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通過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例如,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shù)”的概念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疑問: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shù)。按照要求,如果2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同學,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shù),學生很快伸出一個手指。接著,老師把1個月餅平分成兩塊,再讓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個數(shù),這時許多同學開始為難了,甚至有的同學伸出一個彎著的手指。教師進一步問:“誰能用一個數(shù)來表示‘半個’的概念?”學生們紛紛搖頭的時候,就是引入“分數(shù)”這一概念的時候。
二、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機會
教師是課堂進程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學會“獨立行走”。但凡學生能獨立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決不喧賓奪主,提前進行暗示。教師從“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
1.給學生自學的時間
根據(jù)教材特點,在課堂上安排一點時間讓學生自學(3—5分鐘),既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又給了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的機會。學生可以在這幾分鐘的時間里,根據(jù)自己的基礎、習慣、水平、方式、速度去讀讀、想想、說說、圈圈、點點、畫畫、寫寫。當然學生的自學離不開老師的指導。
例如,自學《商不變性質》,出示自學提綱:“內(nèi)容:商不變性質。思考:什么是商不變性質?你怎樣推導這個結論?商不變性質應注意什么問題?商不變性質有什么用?方法:一邊看書一邊劃出你認為重要的知識并理解,確實有困難也可以同桌互相幫助,然后完成做一做”。學生在自學提示的幫助下比較順利的完成了自學任務。
2.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
課堂討論、交流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討論,產(chǎn)生思維碰撞,明辨是非,這樣得出的概念公式等,學生記憶深刻。
例如,在學習《梯形認識與面積計算》時,先出示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教師提出:“你認識哪些圖形?了解這些圖形的哪些知識?不認識的圖形你又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馬上積極動腦思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他們談不懂的問題、談不同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梯形橫放時,兩個底能不能叫左底和右底”;有的學生問:“計算梯形面積可不可以用割補法”;有的還說:“連一根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其面積計算公式很快就可以得出來了”;還有的說:“這個公式也可適用于矩形、平行四邊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有重點的討論:“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學生暢所欲言,質疑問難,學得主動,學得投入。
3.給學生反思的時間
“反思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在一節(jié)課中對一些結論可讓學生反思推導過程與方法,對一些題目可以讓學生反思解題思路,也可以讓學生談一談一節(jié)課的收獲和體會,以及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在反思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反思中掌握數(shù)學方法和數(shù)學思想,在反思中領悟學習的方法。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
例如,在學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后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進行反思:①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②你有什么收獲?③我們是如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你認為學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反思本節(jié)課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方法、數(shù)學思想,同時也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飽餐一頓;授人以漁,終生受用!”要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必須讓學生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學習方法,使學生具備獨立獵取新知識的本領。從“學會”到“會學”,成為真正善于學習的人。教師可以教會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動手——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對待數(shù)學這些抽象化的知識,特別是教授概念、原理時,教師應提供具體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擺一擺、折一折等方式,進行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為進行抽象思維的支撐。
動口——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維。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正確的思維離不開語言的支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說”,“說到點子上”。
動腦——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思考的方法和習慣。讓學生學會思考,關鍵是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案可稽,有章可循。如學習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后,再學到正方體的特征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兩者進行對比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把研究長方體特征的方法套用到正方體的研究中去。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學生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讓他們在數(shù)學世界里自由翱翔。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縣育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