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用教本與讀本,使教讀兩本有機結(jié)合起來,進而落實教師指導呢?我通過對教學的反思,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強化考試需要,實現(xiàn)教本與讀本的跨連
所謂“教材”,指的是國家明文規(guī)定必修的教本與讀本,當然也包括選修教本及《大綱》所列的課外閱讀篇目。特別是《讀本》應(yīng)當給予高度重視,因為“教材不過是一個例子”(葉圣陶語),猶如理科的例題。概念明確了,導向就清晰了,加之抓住了“考分”這條筋,運作起來也就比較順暢。誠然,抓好落實,少不了各種措施的及時“跟進”。譬如,做每周讀本札記,課堂配合使用讀本中的同類文章,課堂選用讀本文章的語基及閱讀分析進行小測等等。
二、比較閱讀賞析,實現(xiàn)教本與讀本的跨連
在戴望舒《雨巷》的教學過程中,我就選擇了與讀本中的戴望舒的《尋夢者》進行比較賞析式教學方式,因為這兩首詩都可理解為詩人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同時這兩首詩都運用象征手法和圓圈式的結(jié)構(gòu)傳達作者的人生感受。講完這兩首詩后,為加強學生對象征這種藝術(shù)手法的理解,可以布置學生對讀本中鄭敏的《馬》進行閱讀賞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將教本與讀本結(jié)合起來,通過比較閱讀賞析,讓學生將課本中學到的分析鑒賞課文的方法運用到讀本的閱讀賞析中去,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yǎng)。
三、探究人物成因,實現(xiàn)教本與讀本的跨連
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之后,不少學生認為像燭之武這種人在先秦很多,不足為奇,他們倒很欣賞那個隱忍不亂、及時撤兵的晉文公。可利用教本課下注釋:“即晉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一句,向讀本延伸,晉文公曾經(jīng)是個無賴貴公子,他后來是怎樣成為胸有全局、臨危不亂的君王的,可以讓學生從讀本《重耳之亡》一文中找到答案。通過閱讀,學生認識到,沒有遭受衛(wèi)、曹、鄭的無禮甚至侮辱性冷遇,沒有19年遍嘗顛沛流離之苦,就沒有《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那位從容鎮(zhèn)定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這就叫“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樣一來,不但擴展了對人物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人生觀。這就是在教本里建立形象,再在讀本里探究這個形象的原因,從人物的“心路歷程”上補充對形象認識的厚度,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
四、感知人性多維,實現(xiàn)教本與讀本的跨連
學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誘”的一面,學完教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后,要求學生以《我心中的孔子》為題練筆,不少學生談到孔子耐心地引導四位學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斷地否定學生的選擇,并且客觀地評價他們不同的志趣,但是,這是否是孔子的全部呢?或者說,孔子還有哪些性格層面的東西值得關(guān)注呢?這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定還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這就把話題自然延伸到讀本里去了。
五、把握傾向基調(diào),實現(xiàn)教本與讀本的跨連
概括文章重點很重要的一點,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和基調(diào)。通過教本和讀本同類作品的對照閱讀,可以磨礪辨析和把握要點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對都市文化的解讀,也涉及對傳統(tǒng)文明的評價,可以和讀本中賈平凹的《西安這座城》、王安憶的《上海的弄堂》對照閱讀。三人都面對傳統(tǒng)都市文化,但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感情:汪曾祺是在懷舊的無奈中惆悵低徊,從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點;賈平凹面對“廢都”古城墻,卻昂揚出一種有中國文化魂魄的大氣和自豪;王安憶則是從多個角度刻畫了托起上海這座城市軀體的無數(shù)個弄堂,呈現(xiàn)了上海的歷史滄桑。把閱讀的視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確定要點,可以比較好地開發(fā)出讀本的價值來。
六、拓延文章主旨,實現(xiàn)教本與讀本的跨連
作者的某一種著作一般有一個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讀本同時選了里面的幾篇文章,也就意味著與這種主旨有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教師在指導閱讀時有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這就是要立足教本,適當延伸讀本。如《莊子》一書,教本選《秋水》,《讀本》選《庖丁解?!罚肚锼返闹髦荚谛麚P事物的相對性,卻讓我們看到了視野的局限和謙虛的必要,這種作者主觀立意和作品客觀意義相分離的主旨“分裂”現(xiàn)象,還在《庖丁解牛》中表現(xiàn)出來。
七、建構(gòu)知識體系,實現(xiàn)教本與讀本的跨連
利用讀本第一冊中P190頁的《先秦諸子散文》一文,制作表格,列出諸子各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基本觀點、寫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要素,在學完該單元文章后,填表作業(yè),這就自然延伸到讀本的篇目。讀本中儒家著作《孟子》中的《魚我所欲也》、墨家著作《墨子》中的《非攻》、法家著作《韓非子》中的《五蠹》、兵家著作《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等與教本的篇目構(gòu)成“互見”的關(guān)系,可以充分利用這種“互見”的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當然,這張表格的完成時間可以相對較長,諸如《五蠹》等文字較為艱澀一些的文章,還有待老師的點撥。
總之,課內(nèi)有限,課外無限,要充分發(fā)揮讀本作用,關(guān)鍵還是要大力引領(lǐng)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通過比較、分析、歸納或借鑒吸取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從而真正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yǎng),實現(xiàn)新課改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