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從教學目標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認識略讀教學的地位,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力求改變傳統(tǒng)的略讀課文教學,讓學生在自由快樂的氣氛,學會自讀、感受閱讀。
一、依托提示,凸顯重點
我們知道,略讀課文一般只有一課時,在這短短的一課時中,教師快速有效地抓準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使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形成一個系統(tǒng),形成教學合力,更好地發(fā)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我們可在學完課文的同時,能夠引導學生課后去搜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增進與同學間的合作。
二、突出主體,放手合作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要把課堂歸還給學生,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這一點顯得猶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是指導者,應在教學中發(fā)揮引導的作用,調動課堂中的多種因素,使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進入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鞏固已解決的教學問題,進一步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不足,讓問題的研究更為深入,更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精心組織,簡化教學
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簡化教學過程,真正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加強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組織學生自學。在組織學生自學時,又可分幾個步驟:自學--小組合作交流--組織全班交流--提出疑難,全班解決。
進行這樣的自主學習,不但能提高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而且能使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四、略中有精,領悟方法
略讀是一種與精讀和瀏覽并列的閱讀方法。略讀課文中并不排斥精讀,因此我認為略讀課文中可以略中有精,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系列學習課文的方法:質疑問難法、合作交流法、情感對比法、知識遷移法。
五、讀法訓練,緊扣目標
略讀課文因為教學中不做細致的咬文嚼字,而更多的是強調省時與速讀,強調理解上的“粗略感知”與“抓住重點” 。根據(jù)教材特點,可采用如下方式進行訓練:
1.瀏覽式閱讀。
只求了解大體內(nèi)容而不顧細枝末節(jié),不閱讀全文就能掌握材料內(nèi)容的一種閱讀方法,重在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2.尋找式閱讀。
尋找式閱讀是尋找特定信息的一種閱讀方法。學生可以根據(jù)閱讀提示所提示的問題尋找信息,也可以根據(jù)自己在整體性閱讀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尋找信息。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
3.速讀式閱讀。
速度式閱讀是對于課文從整體上快速理解的閱讀方法,速讀的主要程序是了解文章題目、人物(景物)、時間、地點、主要事件(景物特點)、自己的感受體會等。要讓學生把握略讀課文的大意。
4.摘錄批注式閱讀。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文本中的內(nèi)容,并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
六、課后延伸,承前啟后
從學習內(nèi)容上來看,略讀課文承接了精讀課文的學習主題,同時又連接了“語文園地”中口語交際或習作練習的相關內(nèi)容;從學習方法上來看,略讀課文承擔著從精讀到自讀的過渡任務,應逐漸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閱讀走向課外自讀。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
1.通過整合相關內(nèi)容的其他文章來進行廣泛閱讀,拓展視野。
2.許多略讀課文都是名家名作的一個節(jié)選,在教學文章之前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了解作家的寫作背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教師結合教材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
4.引導學生在品析課文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和文章寫法,并讀寫結合,運用到習作中去。
多種形式的延伸,不僅發(fā)揮略讀課文單元延伸功能,而且發(fā)揮它課外、校外延伸功能。課外拓展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