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被他歸心似箭的情緒深深感染。他要回到哪里去?
他要回到山里自己的小屋去。那里小孩繞膝,相互追逐、嬉戲,孩童的笑聲,似山間的溪水,那么清澈、純潔;他要回到山間的屋中,園中小徑長滿荒草,幾棵松樹傲然挺立,菊花遍地怒放,香氣四溢;他斜倚南窗,斟滿美酒,臉頰紅潤,目光迷離,雖身居斗室,卻坐收美景,心擁自然,心曠神怡;他常常拄著拐杖,到林中散步,時而翹望藍天白云,時而遙望青山白霧。夕陽西下,倦鳥回巢,林中老人,手撫孤松,戀戀不舍。
他要回到自己的山村去。與外界隔絕,與自己的親朋好友交往,聽他們拉家常,講他們心中的話;閑暇時讀書作樂,彈琴消憂;農(nóng)人告訴他春耕到了,便扛著農(nóng)具到西邊的田地勞作。有時坐著布篷的小車,有時劃著小木船,沿那曲折的溝壑,經(jīng)過崎嶇的山丘,繞過彎彎的水流,小溪潺潺,萬物萌發(fā),欣欣向榮,得時而生。感嘆自然之長遠、恒久,與人生之短暫、渺無。
是什么東西深深吸引著他呢?
是自然純美的景色。
山林凹里一處人家,小溪繞屋流,小鳥繞屋飛,小孩繞屋轉(zhuǎn),小花向屋開,白云繞青山;孤松挺拔,荒草沒膝;炊煙裊裊,彩霞如畫;空氣清新,陽光燦爛;世外桃源,風(fēng)景怡人,安能不動心前往。
是心之祥和的地方。
那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心靈可以在那里自由馳騁,縱情歌唱。也正如陶淵明寫道的“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自由喝酒,倚窗而望,盡收美景,是何等的逍遙與自在。看天空的倦鳥,看青山吞云吐霧,看夕陽西沉,聽農(nóng)人話家常,和農(nóng)人一道耕耘,或駕小車,或劃小船,或走山岡小徑,或游清流小溪,心之所至,性之所往,優(yōu)哉游哉,快樂似神仙。
是自然心境的招喚。
陶淵明在詩中寫道:“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鄙谑篱g何其短暫,何不隨心而往?為什么心神不定、憂心忡忡?富貴不可奢求,帝鄉(xiāng)不可期待。人??!不要再折磨自己,自尋煩惱,憑心做事,順乎自然?!暗菛|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登上東邊的高岡放聲歌唱,面對長流的清水傾訴衷腸。順應(yīng)自然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不容置疑。
人生苦短,善待每一個生命,尤其要珍視自己的生命。生命來到世間不易,我們要按照它的旨意去做事,做順心事,做順暢事,充分發(fā)揮個體生命的效能。讓世間的個體生命都活得自在,活得快活,活得瀟灑,活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