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fā)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孩子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煉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
一、做小老師
“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更多的思想?!边@是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過的一段話,它與新課程理念中“反對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倡導教師與學生一起走向知識。鼓勵學生通過思考和協(xié)作主動獲得知識”是有共同之處的。低年級教材中歸類識字較多,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歸類識字的特點,鼓勵學生尋找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辨別新字與形近字、形音字的異同點。上課時,請學生上臺做“小老師”。通過“小老師”認真細致的講解、同桌商量、小組合作討論等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去分析字形,辨別字音、字義,熟記生字。學生的學習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許多學生在課前向他們的“小老師”提供最佳的學習方式,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好主意、好點子,才使課堂氣氛非?;钴S。由于師生交換了角色,學生學習起來興致勃勃,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識字的方法,這對每—個孩子都有幫助。例如,我在教“識字3”—課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設計“你愿意教大家哪個字?”“誰來做小老師,教教大家”等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事物。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
二、當小畫家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眻D畫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符合學生對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知特點。我發(fā)現(xiàn)孩子都喜歡畫畫。因為畫能表現(xiàn)學生生活,反映孩子的思想。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一幅形象直觀的畫能勝過千言萬語,學生不僅喜聞樂見,更熱衷于自己動手作畫。例如,我教《小池塘》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小池塘多美呀!讓我們拿起彩筆畫一畫。小池塘里還會映出些什么?在圖上添一添,并用“__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圖畫指導背誦,向好伙伴介紹你的畫。通過讀課文、作畫和添畫,學生的印象深刻,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和表現(xiàn)美的能力。
三、當故事大王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注重學前教育,很早就給孩子買書。有的孩子沒上學就能背好幾首古詩,會講好多故事。新教材中安排了一定量的成語積累。如“精衛(wèi)填?!薄坝薰粕健睂W生難以理解,于是課前我讓學生讀《成語故事》搜集有關這兩個成語的故事,讓學生自行閱讀,課堂就成了他們講故事的舞臺,學生不僅理解了這兩個成語,還學到了其他的成語故事,課堂教學得到了延伸。
四、做小演員
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xiàn)生活的基本方式。低年級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部絕妙的動畫片,要是能把它們編成課本劇,那么既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主動探求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活躍學生思維,調動情感投入,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樂,寓教于玩。如教學《小松樹和大松樹》時,我讓學生首先形成“角色意識”,讓學生表演小松樹、大松樹和風伯伯之間的故事。讓學生在演的過程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自我!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海縣石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