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這樣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發(fā)威了,好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如沐春風,暖意上身,于是寬衣解帶,繼而脫掉大衣。這場比賽以南風獲勝而告終。
這則寓言故事文字淺顯易懂,但卻頗具現實的意義。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思考和啟示。南風之所以獲勝,主是是因為它順應了人們的內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yōu)樽杂X。心理學家把這種啟發(fā)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效應稱作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給我們每個教師怎樣的啟示呢?教師是孩子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的正確導向者,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典范。我想:首先要引導學生確定學習與生活目標。因為目標是學生前進道路上的方向標,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我在教學中總是在學期初都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擬訂好本期的學習目標。生活中,自己要做怎樣的人,要改掉以往的那些缺點;學習與能力如何進一步的發(fā)展,要實現哪些突破,取得哪些成效……有了這些目標,學生就擁有前進的動力,并會全力以赴去實現!其次,“南風效應”啟示我們思考如何面對學生的問題與錯誤。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是用冷眼加上專橫讓孩子把心緊鎖的“北風”,還是用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欣然接納我們的教育的“南風”?答案是不肓而喻的。—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犯成人眼中的錯誤是天經地義的”,是呀,每位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思想的人,是發(fā)展中的人,是可塑性極強的人。每次錯誤或失敗都是他們極其寶貴的經歷和體驗。面對學生的問題和錯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更多地去寬容理解學生,并引領他們如何去辨真?zhèn)巍@真理,從而走好人生每一步;再次,教師要從細節(jié)處著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如愛學習、勤思考、樹正義、知榮辱等習慣,讓一些良好的品質成為學生的一種常態(tài),成為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
韓愈在《師說》中就有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就是指教師就是傳授道理、講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而當下,教師的職責又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那就是把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融為一體。是呀,我們不是用體罰和變相體罰去征服學生、壓制學生,而應用我們自身的人格、素養(yǎng)感染學生,潤物無聲地潤澤學生的心靈,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贏得學生由衷的尊敬!
(作者單位 重慶市北碚區(qū)金刀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