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比較多,其中多數基本概念對剛接觸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生來說顯得抽象難懂。要使學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進而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周密考慮,講究方法,現(xiàn)就如何搞好初三化學基本概念教學并以此為載體,培養(yǎng)、提高學生能力淺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做好化學實驗。幫助形成概念
做好化學實驗,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思考是形成化學概念的重要方式,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能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知,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在“質量守恒定律”概念的教學中,先提出問題:“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生成的各物質的總質量與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相等?”接著教師做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的實驗。稱得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相等。再讓學生分組做好兩個實驗: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的反應,發(fā)現(xiàn)兩個反應的生成物的總質量和反應物的總質量都相等。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歸納出“質量守恒”的本質。這時。學生的認識還處于感性認識階段,尚未認識“質量守恒”的本質。那么,緊接著引導學生從宏觀現(xiàn)象深入到微觀世界,抓住“化學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推理:(1)化學反應的過程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2)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3)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4)每種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因而反應后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前反應物的總質量沒有變化;并且反應后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前反應物的總質量必然相等。至此,由有限幾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方能印證普遍規(guī)律,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認識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在概念教學中?;瘜W實驗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進一步發(fā)展到理論認識做準備。實驗結果本身并不會自發(fā)地呈現(xiàn)其內在的本質規(guī)律,必須啟發(fā)、引導學生對實驗中獲得的事實、現(xiàn)象進行邏輯思考,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歸納、綜合等思維方法,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經過科學抽象,得出體現(xiàn)本質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從而實現(xiàn)從感性認識的升華,這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二、突出關鍵字詞的理解,準確把握概念
化學基本概念一般是以定義的方式表達的。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因而定義的文字要精辟,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科學性。教學中必須抓住概念定義中的關鍵字詞,講清講透,力求使學生準確理解概念。
例如“固體溶解度”這一概念,教師必須對下列四個關鍵詞語咬文嚼字、講清講透:(A)一定溫度;(B)100克溶劑;(c)飽和溶液;(D)溶質的克數。其中A、B、C是缺一不可的條件,D是結論,即必須同時滿足A、B、c三個條件,這時溶解的克數才是溶解度。再如。在“催化劑”概念中,強調“變”和“不變”;在酸堿定義中強調“全部”二字等。
三、相關概念進行比較教學
初中學生往往對化學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題時經常出現(xiàn)差錯。在教學中可列舉幾組實例進行比較,在對比中明確它們的本質區(qū)別和聯(lián)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較分析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即元素是宏觀概念,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只論種類,不論個數,而原子是微觀概念,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既講種類,又講個數。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在講述“氧化物”概念時,為了避免學生形成“含氧化合物就是氧化物”的錯誤觀點,敘述基本概念之后,可寫出化學式:CO2、Fe2O3、CUO、H2O、SO3等,讓學生討論每類物質各由幾種元素組成,哪一類是氧化物,為什么,在思考討論中,通過比較達到加深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四、注意概念的鞏固、深化和發(fā)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學生通過復習和反復運用來掌握和鞏固,決不能讓學生滿足于死記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一是要注意組織練習,當學生學過有關概念后,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練習題,使學生通過習題實踐,鞏固和增強學生應用概念的能力;二是分析錯誤及時改正。此外,還應用多種形式對學生掌握情況進行考查了解,根據反饋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有針對性的采取補救措施。
五、歸納總結找聯(lián)系,掌握系統(tǒng)概念
化學基本概念不是孤立的、松散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在階段復習和總復習中,要特別對概念做好歸納總結,找出概念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按照這種聯(lián)系建立起概念的體系,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概念,學生掌握了系統(tǒng)的概念,才能真正靈活運用概念,高屋建瓴地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梢哉f,使概念系統(tǒng)化,是概念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有關化學基礎知識的基本概念可以分為物質的微觀結構、物質的分類、物質的性質、物質的變化、化學用語、化學量、化學計算等幾類,同類概念可建立同類的概念體系。例如物質的分類可建立單質、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堿和鹽彼此聯(lián)系的概念體系,物質的微觀結構可按照名稱建立概念體系等等。不同類概念也應根據相關的聯(lián)結點建立起概念的網絡。
總之,要提高化學概念教學質量,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多層次、多途徑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 廣東省興寧市新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