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新課程標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只有差異被尊重了,學生主體才能平等地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活動,在沒有條件實現(xiàn)小班化教學的情況下,通過差異教學,可以形成班級授課條件下的個別化學習。因為學習什么以及怎樣學習,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點自行選擇,在教師的指導下“揚長避短”。新課程標準下我們要上好體育課,首先應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和需要,努力實施差異教學的策略—一科學分層。
一、學生分層
學生盡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但“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從體育教學的實踐看,學生的差異主要是由原來的身體素質(zhì)、技術技能、知識水平、認知風格、興趣特長等因素決定的。對學生一般按強、中、弱分為A、B、c三個層次。新課程標準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對A層的學生強調(diào)練習的綜合性和發(fā)展提高性;對B層學生則以“鞏固性練習—應用性練習—嘗試提高性練習”為主;面對c層學生則強調(diào)以“學習性練習一復合性練習—應用性練習”為基本模式。當然這樣的分層并非給學生貼標簽,學生是“活”的,處于“動態(tài)”之中,因此對學生分層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可升高層次學習,也可降低層次學習,以適應學生發(fā)展需求的變化。
二、目標分層
新課程標準設定了不同級別的教學目標,為我們實施“差異教學”提供了依據(jù)和可能,只有正確認識和理解新課程標準,才能把它自覺地應用到我們的體育教學中,有助于我們上好體育課。新課程將原來統(tǒng)得過死的教學目標。改為由學生自主選擇的彈性目標,這些目標是否能達到,是由學生一系列學習行為體現(xiàn)出來的。在教學實踐中,對課程目標我們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層: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發(fā)展性目標。實際上,目標分層并不是和學生分層完全一一對應的,彈性目標對全體學生都是適用的,完成什么樣目標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行選擇。其實,三個層次的目標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也是相對而言的。目標分層追求的結(jié)果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如50米考查,同樣的成績對A層學生來說,可能只是基礎性目標,而對c層學生來說,則是提高性目標甚至是發(fā)展性目標。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享受到進步與超越的愉悅感。
三、施教分層
在新課程標準下進行“差異教學”,有助于使學生的學習行為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來說,無論是田徑、球類、還是趣味游戲或其他項目,其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都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人人都有事做,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個別化學習和分組合作學習。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單純地集體講解和示范,而是了解學情、分析差異,給予個別指導,使各層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各盡所能、各盡所長。對于A層學生,要發(fā)揮其優(yōu)勢,在完成自身學習任務的同時,協(xié)助教師組織與幫助其他同學練習。對于B層學生,教師應加強全面指導,提出相應的教學期望,激發(fā)其興趣,發(fā)揮其潛力。對于c層學生,應加倍關注,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彌補他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努力達到B層學生的要求。
四、評價分層
傳統(tǒng)的體育成績評定是一種互相比高低的常規(guī)參照總結(jié)性評價,輕過程、重結(jié)果。把評估當作目的。把平時教學視作得高分的手段,顛倒了手段與目的得關系。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評估淡化了互相比高低的成分,改為目標參照的形成性評價,以學生縱向自我評價為主,結(jié)合小組評議以此來強化激勵機制?!安町惤虒W”要求我們不僅在目標制訂和項目練習中針對學生差異實施分層,在測評上也要采取不同的難度標準,及時了解學生達到目標的程度,通過信息反饋及時糾正和調(diào)節(jié)教學過程,從而實現(xiàn)教與學兩者目標的雙向重疊。達到教學相長的理想效果。
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有利于低層次學生增強學習信心,趕或超中等層次水平;有利于中層次學生不甘中游,敢于沖擊;有利于高層次學生穩(wěn)步發(fā)展,朝著有難度的目標前進。
總之,教師應關注學生差異、因材施教,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生理素質(zhì),努力實現(xiàn)素質(zhì)化教育目標。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鄭陸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