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xiàn)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既能吸引學生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因此,我從興趣和能力兩方面來談怎樣改進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課是最枯燥的也是最有趣的,何以言之?因為,如果我們語文老師,抱著任務式的態(tài)度去上課,不去充分地備課、準備,馬馬虎虎地應付,照本宣科地、毫無激情地去上語文課,或者說,雖然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備課、準備,但毫無新意,只是程式化地去操作,這樣的語文課,不枯燥、不沉悶才怪呢;而如果我們語文老師,課前積極地閱讀、去思考,充分地去備課、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特別是,想方設法地、千方百計地設計、上好每一堂課,力爭將自己的課設計得新穎、精巧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將語文課堂演繹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識的迷宮”,使學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五光十色的、絢爛多姿的語言藝術和課堂設計里而樂不思“蜀”、樂不思歸、樂而忘憂,這樣的語文課,誰又能否認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語文課呢,語文課堂教學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但必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求教師在“導”字上下功夫,施教主動,貴在引導,妙在開竅。教師的引導要立足于使學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狀態(tài)下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從而達到“自奮其力,自致其知”。因此,教師的“導”應重在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從中掌握學習的方法。
小學生在精力集中三十分鐘后就會感到疲勞,這樣就要求老師選擇靈活多樣的練習手段,從而發(fā)揮學生巨大的熱情,能夠再次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接力賽、卡片出示答案、搶答、抽簽等游戲的引入,都能使學生變疲勞為振奮,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
當然,要想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還要考慮影響課堂教學的一些其他因素,作為創(chuàng)造教育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它是為學習者而存在,而變化,而發(fā)展的。只要我們立足實踐,貫徹課改精神,在今后的教學中采用多種靈活方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為課改的探索注入新的活力而努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三縣堡鄉(xiāng)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