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如同一股春風,帶著久違的清新吹進了課堂,洋溢著人文氣息的新理念,更是蕩漾在我們的心懷。在與課改同行的日子里,我們實踐著、求索著,努力使自己成為課改理念的正確踐行者。其中教學評價的改革就以前所未有的浪潮波及了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新理念倡導下,老師們紛紛采取肯定的、積極的、富有激勵性的評價。這種評價無疑起到了激活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信與勇氣的作用。但是,一味提倡無原則的激勵性評價,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呢?是否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呢?是否真正引發(fā)學生對語文文字本身的興趣呢?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一些課例引起了我的反思。
案例1.從課始到課尾的表揚聲不斷。無論是讀了幾個詞,還是寫了幾個字,無論學生答對了一道題,還是回答了一句話,老師都讓學生無一例外地拍著小手,豎著大拇指,“你真行!”“我真棒!”的稱贊聲不絕于耳。有的老師還興師動眾地讓全班孩子一次次掌聲鼓勵,可起先整齊響亮的掌聲已變得稀稀拉拉……
反思: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低年級課堂上還真是不少。誠然,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確實需要沐浴賞識的雨露,尤其是低年級激勵性的語言會使平庸的孩子鮮活起來。但物極必反,一心來表揚與一味懲罰一樣,都不可取。廉價的表揚、唾手可得的稱贊、過多的夸獎誰會珍惜呢?這不僅不能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引導,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tài)度。
案例2.一節(jié)識字課上,教師問學生:“你喜歡什么花?”生脫口而出:“我喜歡美麗漂亮的鮮花。”教師對語病充耳不聞,微笑著說:“你回答問題真積極,用的詞真多!”老師又拿出一束花問:“這是一束怎么樣的鮮花?”生有的說:“五顏六色”,有的說“五彩繽紛”,還有的說“五花八門”。教師不加分析其用詞是否準確恰當,就大聲鼓勵:“大家的詞匯可真豐富,說得棒極了!”
反思:在我們的語文課上,確有一些失聽的教師。特別是公開課上,教師口里教的是這些內容,內心里想的是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為趕課堂節(jié)奏,對學生的發(fā)言不耐心聽,不加以辨析,盲目鼓勵,看似對學生的尊重,實則是對學生學習的不負責任。教學評價的基本功在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提高。而這樣的評價會使學生無法看清自己學習語言中存在的問題,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式,會讓孩子在語病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作為老師,應學會傾聽孩子的發(fā)言,給予的應是有針對性、準確的、中肯的評價和指導。
案例3.識字課《水果》已近尾聲。教師提出一大袋新鮮水果?!罢l能說出這些水果的名稱?并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誰說得好,教師就鼓勵給誰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睂W生爭先恐后,小手如林般舉起來,大叫著“老師,叫我?!庇械囊雅芟伦粶蕚浔枷蛑v臺……
反思:作為激勵性評價的一種手段,小紅花、智慧星、獎吃水果等,的確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但從長遠看,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在這些激勵性方式面前,會將學習目標置于腦后,只在乎當前的獎勵,甚至把獎品當成追求的目標,將學習興趣轉移于“物”上,久而久之,使學生產(chǎn)生功利心理,而這一方式用得久了,學生對此也會熟視無睹,失去學習興趣,時時想著得到新的獎品來刺激他們,與老師的初衷背道而馳。老師應嘗試用豎大拇指、和孩子擁抱、一起拍巴掌、摸摸孩子的頭、師生同臺表演比賽等表達親熱、溫馨的方式來鼓勵激發(fā)孩子的熱情參與性。
以上擷取的只是本人在低年級課堂聽課中得來的幾個片斷。這些在新的課改中出現(xiàn)的“激勵性評價”現(xiàn)象確實令人擔憂,應引起我們的警覺。我們應認識到的是,激勵產(chǎn)生于理念,是課堂生成的智慧,是要植于深厚的教學沉淀當中的,這需要我們對課改的理念深入理解和再認識。要使自己的激勵性評價語言準確而得體,生動而有效。只有自己懂得更多,看得才更深遠,才能達到隨心所欲的點化境界,才能使學生求知路上“別有洞天”,才能在評價中為孩子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天地的窗口,這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和美麗的期待。
老師,請學會評價學生。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西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