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今天,網絡、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的整合,往往可以滿足具體教學環(huán)境的需要,增加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從而成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華,并可優(yōu)化整體教學效果,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將成為語文課堂效率的倍增器,必將使語文課更高效。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fā)興趣
古人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_到和美的教學境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撥動學生的興奮點是必需的。而聲音、文字、圖像有機結合的現代教學手段,無疑是達到此目的重要途徑之一。
我在上《尋找春天》這一課時,先播放了一段動畫,然后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春天?學生答道“我看到了百花齊放的春天。”“我看到了綠草如茵的春天?!薄拔铱吹搅颂壹t柳綠的春天”……這時我適時導入,那就讓我們到這萬物復蘇的春天盡情游玩吧!
人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小學二年級的孩子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就需要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多動手、多觀察,思維才會隨之展開。我在上《畫家和牧童》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就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八汀被啬镣纳磉?。如果送錯了位置,計算機就會說“你再送我一次好嗎?”如果送對了位置,計算機會說:“你真聰明!”學生親自“操作”,嘗到了“操作”的樂趣,這樣既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難點
網上無限的資源使教師足不出戶就能利用,使教師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化干枯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這為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在學習《葡萄溝》這一課時,針對學生對新疆的風情、新疆的葡萄、新疆的陰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過程,沒有多少感性的認識和理解的現實,我下載了相關視頻。視頻上美麗的畫面和通俗的解說,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新疆,學生好像是一位游客,正隨著導游游玩呢。這樣,從文字到畫面再到文字,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的這些內容就在學生興致盎然的欣賞過程中解決了。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語言優(yōu)美音韻流暢的兒童詩,怎樣指導學生理解體會雷鋒的品格,在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背年邁的大娘等事情中反映出來的雷鋒樂于助人的品質,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我在教這一課時,針對學生對雷鋒比較陌生的現實,我先用課件出示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的題詞,讓學生讀。然后問,雷鋒為什么會得到那么高的榮譽,接著趁勢播放電影《雷鋒》。這樣,學生既熟悉了雷鋒,又了解了很多他的事跡。無形中受到了感染,拉近了與雷鋒的距離。朗讀課文時候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情趣
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個美匯聚的天地。課文中富有文采的語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等使語文教學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審美優(yōu)勢,成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F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架起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領悟到課文深層的美的內涵,獲得美的體驗。
課文《筍芽兒》所表達的自然之美,蘊涵在圖畫和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教學中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巧妙地引導學生感受課文情景的美和情趣的美。
為了使學生感受筍芽兒的生長美,我抓住“筍芽兒終于鉆出了地面”這句話中的“鉆”字設計了一幅筍芽兒破土而出的情景動畫。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看動畫并用一個詞形容一下看到的情景。同學們說出了“長出來”“冒出來”“伸出來”“擠出來”……這時我再讓同學們和作者的“鉆”字做比較,說說這個“鉆”字好在哪里?說明了什么?學生答道:“說明白筍芽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