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需要教師有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更需要教師有把握生成信息的能力。在課堂的交流中產(chǎn)生的信息往往是模糊的、不完整的、片面的、原始的。需要我們教師加以甄別,加以選擇。我們又如何捕捉這些“閃爍不定”的教學資源呢?又如何對于這些資源進行整合、重組,以達到促進生成,推進教學的效果呢?這需要教師巧抓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思維的“富礦”,抓在出現(xiàn)時、點在需要處、化在關鍵上。
一、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把握課堂生成資源
學生都是有差異的,正是由于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才使我們的世界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由于這種差異學生對于事物的認識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思維,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尋找創(chuàng)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學《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這一課時,我在練習中設計了這樣幾個判斷題:(1)在盒子有4個紅球,2個綠球,摸到紅球算女生贏,摸到綠球算男生贏。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公平嗎?(2)在以上的盒子里再放一個綠球,這樣的游戲公平嗎?(3)繼續(xù)放一個藍球呢?學生在回判斷(1)和(2)時意見比較統(tǒng)一,均是判斷不公平。在判斷(3)時,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都判斷不公平,有一位同學的判斷說不能確定。因為當摸到藍球算男生贏的時候,這個游戲規(guī)則還是公平的;當摸到藍球都不算或算女生贏的時候,這個游戲規(guī)則是不公平的。當時,我聽到這個同學這么表達完整而又精彩的意見,馬上表揚這位同學說的好。在接下來原本還有一個判斷題“再加一個綠球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我把它改成了“再加一個綠球,定怎樣的游戲規(guī)則才是公平的?”由于有了前面同學的獨特見解,全班所有同學都定出了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規(guī)則。教師抓住契機順勢而下,把一些不同見解變成課堂的教學資源。
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見解,把握課堂生成資源
學生的智慧是一座活火山,一不留意就會噴發(fā),而且往往噴發(fā)出來的智慧充滿了創(chuàng)新和好奇。學生的這種靈感與創(chuàng)新的智慧會像午夜的流星,稍縱就逝。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挖掘學生的這種智慧,使它不消失。
例如:在教學這一道習題“電視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一集的時間大約有15分鐘,40集大約有多少時間?”我只批到一位同學40÷4=10,就開始批了一個錯。在訂正時,問了問他的想法。他告訴我,星期天他爸爸規(guī)定他看《喜洋洋和灰太狼》4集正好一個小時,所以40集就有40÷4=10(小時)。我聽了馬上把他的叉擦掉了,并對他說:“你的想法很對,老師要表揚。但是也有兩點意見。第一點就是單位要寫好。第二點4是怎么來的,要表達清楚。他是60÷15=4(集)這么來的?!彪S后我在全班評講的時候,特意請這位同學完整地把他的思想表達了出來,得到了其他同學的肯定。學生的解題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可以想象,這位同學的這個創(chuàng)新解法首先被老師充分肯定,其次又被老師推到全班交流他獨特的解法,在班級里是多么的自豪。對于他今后的學習肯定有強烈的熱情。同時這位同學的創(chuàng)新見解也成為了課堂教學生成資源,學生的思維也變得更為寬廣。
三、巧用學生的錯誤見解,把握課堂生成資源
在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錯誤是無可避免的。與其教師想極力杜絕它的出現(xiàn),還不如順水推舟讓它產(chǎn)生,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抓住時機,使學生對錯誤產(chǎn)生共鳴,變曲為直,使錯誤為我所用。
例如在教學《按比例放大和縮小》時,出示■(小長方形2×3,大長方形8×12。)請學生判斷長方形是按照()∶()放大的?在我多次試上這一課的基礎上,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會出現(xiàn)4∶1和1∶4兩種答案。因此,在這一個交流活動中我索性利用學生的錯誤見解同正確答案來作對比。我首先收集班級中的所有答案。其次請學生來各自說說他們的想法。通過學生表達各自想法,使學生發(fā)現(xiàn)4∶1是現(xiàn)在的寬和原來寬的比,1∶4是原來寬的比和現(xiàn)在的寬的比。根據(jù)圖形放大的比例的意義,4∶1這一答案才是正確的。在這個教學過程里教師使錯誤的見解成為教學的資源。讓學生在糾錯、改誤的過程中領悟方法。通過辯錯改錯,使“錯誤”在探究中得到修正,所以“錯誤”也是美麗的。
四、捕捉學生的出彩見解,把握課堂生成資源
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往往會在細微處顯露“出彩的見解”,這些見解往往是學生智慧的火花、靈感的萌發(fā)、瞬間的創(chuàng)造。這樣的教學資源我們必須用心傾聽,仔細思考,加以比較甄別,并進行充分的肯定,讓智慧閃耀出強烈的光芒。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找規(guī)律》一課時我重組教材滲透了蘇州的地方文化,采用了蘇州園林曲徑上的花紋、古街上的蘇燈、園林中的花窗作為教學的素材。在教學中,一位學生說:“曲徑上的花紋是一個圓形的一個花型的,一個圓形的一個花型的,……”說得很快。接著有一位學生重復了一遍,但在中間明顯停頓了一些時間。因此我抓住第二個學生在回答中的停頓來引導學生?!澳阏f得不錯。聽出來了嗎?他有一個停頓,表示什么?曲徑上的花紋是一個圓形的一個花型的?!边@時配以表示一組的手勢。“接著又是一個圓形的一個花型的。”再配以表示一組的手勢。我借助學生回答中的一個停頓,加以一個手勢,引導學生的思維。這時有學生又說:“是兩個,兩個的排列的?!睂W生說?!皩Γ莾蓚€一組這樣排列的?!边@時教師小結第一個特點:“對呀,是兩個圖形為一組這樣排列的。每組又是按怎樣的順序排列的呢?”又有學生說:“每組的第一個都是圓形的,第二個都是花型的?!本瓦@樣,規(guī)律的兩個特點學生都能自主探索找到,而且用語言精確地表達了出來。教師利用學生回答中稍縱即逝的亮點引導學生探索總結,很好地把握了課堂的生成資源。
總之,生成的資源來源于學生的思維,我們教師應根據(jù)課堂的需要及時調整和捕捉。合理把握好生成的資源,激發(fā)學生智慧的火花,真正呈現(xiàn)“生成的課堂”。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東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