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閱讀有明確的要求:“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要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要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它對語文閱讀有著明確的要求,也可看出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的重要作用。高中三年,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和層次性,因此,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培養(yǎng)學生興趣,重視學生個性的閱讀
高一學年,無論高中語文教學任務多么緊張,都應該專門每周拿出兩節(jié)課開設閱讀課,因為在這一學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個性極為重要。在這一學年,主要從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出發(fā),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進行開放,即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閱讀對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習將成為無源之水。有的學生天生對文字沒有興趣,很有意思的文學書籍,在他手中就成了催眠物。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開設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比如:讀書筆記交流會、語文讀書競賽等。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也就是說要從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出發(fā),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后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閱讀
高中生面對的是高考,所以其閱讀就不免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生要實現(xiàn)高考的理想,光靠興趣和個性化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學年教師的指示范圍閱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借助第一學年個性化閱讀已經(jīng)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進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要讓學生的視線引導到老師指示的范圍上,并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jīng)驗自覺地加以運用;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方法,盡量使學生閱讀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向教學的要求。
三、以應考為目的,規(guī)范探究性的閱讀
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閱讀本領(lǐng),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學生在前兩年已經(jīng)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高三就不再以盡情閱讀為重點,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對不同文體進行分類閱讀,從而探究出一些答題技巧。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nèi)容、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限制。因此,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觀點,緊緊圍繞主旨和作者觀點答題。而且,不同文體所出的題是不一樣的,比如文學類的一般出一些理解主題、探究人物類型的題,而實用類文本大多出一些文段、文句作用,人物形象歸納類的題。通過做題,學生要能掌握每一種文體的出題類型的答題技巧。因此,高三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并且總結(jié)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jié)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于科學化、規(guī)范化。規(guī)范閱讀和規(guī)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后兩學年也并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jié)合在一起。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