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10日,八國聯軍侵華,因這一年是中國夏歷的庚子年,所以在1901年9月7日簽訂的《辛丑條約》中的賠款稱為“庚子賠款”或簡稱“庚款”。這次賠款,帝國主義國家勒索白銀達四億五千萬兩,成為中國歷史上數額最大的一次賠款。
美國在庚子賠款中索取白銀三千多萬兩,由于索款過多,因此才有交涉退還之舉。此舉最初始于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向美國當局提出倡議核減賠款之事:“貴國如能倡首,義聲所播,興起聞風矣?!贝藭r的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是當年僅憑推測而要求賠償巨款的實際負責人,因款多和實際使用不符,所以對索款之事頗感愧疚,并對梁的請求甚表同情,答應向總統(tǒng)謀求此事,不幸的是他不久便去世了。后來,梁誠又經多方努力,獲得總統(tǒng)私人允諾辦理退款,梁誠請旨申謝。梁回國后,交涉事宜由伍廷芳辦理。
美國總統(tǒng)在1907年12月3日的國會咨文中,要求國會授權退還庚款,作為教育之用,而向美國派遣留學生是其主要形式。這一提案在參議院順利通過。1908年5月25日,美國總統(tǒng)簽署此案,并于7月11日通知清政府。這一重大舉措,在中美輿論界引起巨大反響,一片贊美之聲。美方規(guī)定:美國原收受賠款總額為24,440,778美元,現減為13,655,492美元,退還10,785,286美元,從1909年至1937年逐年退還,數額不等。具體實施辦法是:(1)從1909年1月1日退款開始,中國政府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青年留學美國,接受高等教育;(2)創(chuàng)辦清華學堂作為學生留美前的預備學校;(3)在京設留美學務處,負責選拔留學生;(4)在華盛頓設立留美學生監(jiān)督處,負責留學生管理事宜。
為此,清政府將荒蕪的皇家園林——清華園作為學生留學前預備訓練的“留美肄業(yè)館”,并改為清華學堂。選拔后的學生在1911年4月29日正式開學(后來,這一天定為校慶節(jié))。此外,為達到預期目的,清政府還制定了《收還美國賠款遣派學生赴美辦法大綱》,規(guī)定80%的學生要學習物理、化學、農業(yè)、礦業(yè)、機械、鐵路等自然科學,至1911年已達650余人。雖然清政府滅亡,但庚款留美活動繼續(xù)發(fā)展。從1912年到1929年,共派出留美學生1297人。同時,自費留美學生也不斷增加。據統(tǒng)計,1924年留美學生共計1637人,其中65%為自費生。
美國的退款,對各國均發(fā)生啟示作用,多數國家競相仿效。1922年3月,中國教育部設立籌辦退款興學委員會,財政部、稅務處、司法部亦作類似建議。國務會議決定,應由外交部辦理。此后,開啟了對各國退還庚款的交涉。至1938年,中國共付白銀576,032,750兩(《辛丑條約》規(guī)定,賠款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合計9.8億兩),約占總數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