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的導入,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內(nèi)在的求知欲,并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引子、做鋪墊。所以,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都非常講究導入的設(shè)計,運用不同的導入方法,使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生成價值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堅持的正確導向。那么,如何從每節(jié)課的一開始就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呢?我個人的體會是,做好課堂教學導入這門功課非常重要,因為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形式,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一、揭題導入
我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課時,我先向?qū)W生提問:“你了解哪些音樂家”?有的學生答聶耳,有的答冼星海等等。接著,我又問:“剛才,同學們回答的都是我們自己國家的音樂家。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一位外國音樂家故事的課文,同學們喜不喜歡?”。在板書寫好后,我接著問:“同學們,從這一課的課題你看出了什么?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學生紛紛舉手,個個不甘落后,有的說:“課文中的我不在祖國,但表明了作者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么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有的說:“老師,課文中的‘我’是怎么離開自己祖國的?他為什么不能回到祖國?”針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我不失時機地說:“從剛才的回答來看,同學們對文章中的主人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一課,詳細地回答你們提出的問題,好不好?”同學們紛紛摩拳擦掌,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二、懸念導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思維是從吃驚開始的?!睂W生越驚奇就會越想知道,思維就會越積極。在導語中巧設(shè)“懸念”,把學生的好奇心誘導出來,就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強烈興趣。如在教學《三亞落日》一文時,我根據(jù)課文意境,在課堂一開始就巧設(shè)“懸念”:“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你們?nèi)ヒ粋€地方?!睂W生精神大振,躍躍欲試。我接著說:“同學們想知道老師今天想帶你們?nèi)ツ睦飭??”說完板書課題《三亞落日》?!芭?!”學生恍然大悟,但隨之產(chǎn)生疑慮,三亞在哪里呀?那里有怎樣的景象呢?這時,我順勢引上一語:“同學們,三亞地處海南島最南端,是祖國的南大門。市區(qū)三面環(huán)山,南臨南海,由‘山、海、河、城’巧妙組合,渾然一體,是國際熱帶風景旅游新線。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三亞落日是一大奇觀,在三亞看日落真是美不勝收。要想領(lǐng)略三亞美妙絕倫的景象,就讓我們隨作者去三亞旅游觀光吧!”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更激發(fā)起學生熱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愿望,從而在愉快而熱烈的情緒中投入了學習活動。
三、情境導入
學生的情感觸發(fā),往往與一定的情境有關(guān),在導入新課時,可根據(jù)教材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可感情境,讓他們置身其中以積累感情,從而形成動力。其中借助課文插圖或特意繪制的掛圖、剪貼畫、簡筆畫,將課文語言文字內(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再現(xiàn)課文情境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收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這種方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效果更加明顯。特級教師李吉林在教《小小的船》一課時,前后三次運用了插圖,第一次主要是導入課文,第二次著重激情,第三次著重激發(fā)聯(lián)想。在指導觀察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啟發(fā)性的描述,激起了學生的情緒,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課文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因此,導語設(shè)計不能刻板單一,應力求花樣翻新,多彩多姿。在新課導語設(shè)計上,除上述幾例外,還有審題導入、圖示導入、提示問題導入、提煉觀點導入、介紹背景導入、針對語病導入、點出人物導入、敘述故事導入等。我們要強調(diào)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種導語設(shè)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相連,自然銜接。做到既力避俗套,給學生以新鮮感,又不故意取寵,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收獲,真正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教師教得有聲有色,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永遠充滿活力。
?。ㄗ髡邌挝?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實驗小學)